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背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相传为清末时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创。祁家本以杆法见长,遇河南人马先生精于拳技,便以杆法换学拳技,后又遇赵先生擅刀法,遂刀杆互换,形成了祁门特有的“十二连杆”法、“八步十三刀”法、“一百零八单操手”法,祁家通背拳始成名于江湖。

狮舞(白纸坊太狮)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北京的狮子舞有“太狮”和“少狮”两种,单人扮演的小狮子为“少狮”;有一人演狮头,一人演狮尾的大狮子称“太狮”。传统表演有十三套路,二十把活,有“小三样”、“长五相”、“单团式”、“对头”、“龙抱柱”、“香炉角”、“金钱章子”、“旱船大赶”、“戏水”等。   白纸坊太狮最初是行香走会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后逐步独立出来,成为深受北京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它起源于北京宣武区白纸坊的太狮老会。据说这个著名的民间花会成立于清代乾隆五年(1740),同治九年(1870)白纸坊地区的大户李庭朴、陈子鹤出面重整太狮老会,两人先后担任会首。陈子鹤是工部火药局的四品官员,他参照紫禁城太和殿门前的石狮子重新设计了太狮造型。狮身前后长约一丈二,狮头重约七十多斤,威武凶猛,大碑额头,翻鼻孔,窝窝眼,血盆大口,上面缀挂着七个大铜铃铛。陈氏又聘请永定门里永安桥一位绰号“筛子刘五”的舞狮艺人传授表演技艺,广集会众,屡屡参加京城各处的行香走会。   自同治五年(1866)白纸坊太狮重整算起,其发展传承脉络清晰有序,第一代舞狮艺人为“筛子刘五”,第二代传人为陆姓艺人,第三代传人为陆氏之子,第四代传人为原白纸坊印刷局工人何金玉,第五代传人为丁秉亮,第六代传人为著名太狮艺人、原北京印钞厂退休工人刘德海,第七代传人为北京印钞厂退休职工王建文。1956年刘德海所在的北京印钞厂成立舞狮队,置办了全套服装道具,由刘德海负责传授太狮技艺。目前,白纸坊太狮的主要演出活动都在北京印钞厂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   按照“黄毛狮子蓝毛吼”的民间传说,白纸坊太狮表演时,一黄一蓝两只太狮同时出场,凶猛粗犷、形神兼备,具有鲜明中国民间“北派”舞狮特征。白纸坊太狮是北派狮舞艺术的突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北京尤其是宣南地区的民风民俗,显示出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目前,白纸坊太狮已陷入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的窘境,生存困难,亟待抢救保护。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京剧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程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四平调、反四平调、汉调等都从属于二簧,南梆子、娃娃调则从属于西皮。二簧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浑厚凝重;西皮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明快流畅。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使用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笛子、唢呐等,而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小锣、大锣次之。京剧的脚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现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内部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旦行就有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之分。其划分依据除人物的自然属性外,更主要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其中《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野猪林》、《二进宫》、《拾玉镯》、《挑华车》、《四进士》、《搜孤救孤》、《霸王别姬》、《四郎探母》等剧家喻户晓,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编、移植、创作了一些新的历史剧和现代题材作品,重要的有《将相和》、《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海瑞罢官》、《曹操与杨修》、《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黛诺》、《骆驼祥子》等。   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不同时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演员,如清末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梅巧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田桂凤、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国年间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金少山等。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已经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京剧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京剧艺术与当代人的审美距离逐渐加大,观众锐减,上演剧目萎缩,如何实现京剧的保护和振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单弦牌子曲简称“单弦”,流行于北京、天津和东北等地。它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在北京岔曲和八角鼓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曲种。单弦是满族与汉族民间艺术彼此交融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单弦音乐属于曲牌联缀体,在长期的演变   中保存了清代以来北京联曲体曲艺演唱的风貌。单弦曲目有抒情和叙事两种类型,表演时往往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选用曲牌,常用的曲牌有【太平年】、【云苏调】、【怯快书】、【南城调】等六十多个。其曲文有长短句、上下句两种形式,词句中常加入三字头、垛句、嵌字、衬字等以增强表现力。单弦演出形式多样,可以一人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击八角鼓站唱,另一人操三弦伴奏,还可以对唱、群唱。单弦的传统曲目十分丰富,多取材于中古以来的话本小说,《凤仪亭》、《翠屏山》、《高老庄》、《黛玉葬花》等均是其代表性作品。   岔曲系在京腔演唱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它大约出现于清代康熙年间,主要流传于北京地区,乾隆六十年(1795)北京出版的《霓裳续谱》中即收有岔曲148首。岔曲曲词亦雅亦俗,内容繁多,曲调悦耳。其表演方式有三种,多是一人自击八角鼓演唱,亦可两人操八角鼓演唱,还可集体演唱群曲,一人演唱时可有一人操三弦在旁伴奏。如今北京市的“霓裳续咏”、“永庆升平”、“金秋曲艺沙龙”、“老韵京音”、“曲坛之友”、“曲艺之家”等主要曲艺票房中时有票友演唱单弦和岔曲。   由于单弦和岔曲较为高雅,掌握其演唱技巧有一定难度,所以能够唱好的专业演员越来越少,而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票友中很多人也已进入耄耋之年。加之曲谱保留较少,许多流派的曲调濒临失传。单弦、岔曲等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曲艺样式后继乏人,随时有消亡的可能,亟待有关方面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抢救保护工作。

天桥中幡

幡是旗的一种,尺寸有大小之别。中幡,其主干是一根9米左右的粗竹竿,竿顶悬挂一面0.5米宽、5.5米长的长条锦旗,旗面绣有吉祥图案和祝福用语,因此又称标旗。耍中幡、舞中幡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杂技项目,北京天桥中幡表演最为有名。   耍中幡源于晋朝军中。幡旗形制壮丽,标题清晰,常常用于仪仗活动。旗手耍弄幡旗,能尽显武勇与智慧,因此中幡曾是清代朝佛、庆典等走会活动的必备项目。走会中各个团体都有自己的标旗,竞相演练耍幡高招绝技,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杂技节目。清代乾隆年间,中幡会属于镶黄旗佐领管辖,属内八档会之一,受过皇封,盛极一时。清末民初,八旗子弟为谋生计纷纷到天桥市场卖艺,其中由沈三(沈友三)、宝三(宝善林)、张狗子(张文山)等率众表演的中幡、摔跤是撂地表演中最红火、最火爆、最受欢迎的项目。20世纪50年代,天桥耍中幡由宝善林先生执掌,第三代传人陈金权、马贵保、付顺禄、徐茂等人在天桥跤场演练中幡,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专业和业余高手前来切磋技艺。   中幡表演时,艺人们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其表演动作样式各有形象的名称。将竿子抛起用脑门接住为霸王举鼎,单腿支撑地面用单手托住竹竿为金鸡独立,此外还有龙抬头、老虎撅尾、封侯挂印、苏秦背剑、太公钓鱼、擎一柱等样式。考究的中幡竿顶上还有一层乃至数层由彩釉、锦缎、响铃、小旗、流苏组成的圆形装饰物,称为缨络宝盖,舞起来不仅五彩缤纷,而且发出悦耳的声音。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60至7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的天桥市场被取消,各种文艺演出被禁止,宝三跤场也同时被撤消。改革开放后,宣武区文化委员会以弘扬宣南文化为宗旨,开展了挖掘、整理、保护天桥民俗系列文化活动。在区文化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付顺禄先生之子付文刚成立了“北京付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使一批天桥绝活儿得到传承。但目前舞幡已逐渐非职业化,专业艺人匮乏,加之天桥杂技作艺的环境及演出的形式均发生了变迁,耍中幡技艺仍处于濒危状态,需要进一步加以保护。

抖空竹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   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两种。圆盘四周有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空竹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声入云表。   北京抖空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稳定,技术技巧成熟完备,是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发展传承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北京有专门的民间组织——“北京玩具协会空竹专业委员会”,目前已有近百名会员,其中既有抖空竹的能手,也有制作空竹的高手。抖空竹的技术技巧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如“金鸡上架”、“翻山越岭”、“织女纺线”、“夜观银河”、“二郎担山”、“抬头望月”、“鲤鱼摆尾”、“童子拜月”、“鹞子翻身”、“彩云追月”、“海底捞月”、“青云直上”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蚂蚁上树”系将长绳一端系于树梢,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迅速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五六十米高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将其稳稳接住,令观者惊叹不已。   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空竹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其存续的文化空间面临萎缩,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剪刀锻制技艺(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

 清代顺治八年(1651),山西籍王姓匠人在北京经营剪刀,生意兴隆,因其面部有麻子,人称“王麻子”,“王麻子剪刀”之名就此扬名。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已有王麻子剪刀的相关记载,说明这一手工产品在当时已成为名牌。   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北京宣外大街135号的居太店铺挂出“三代王麻子”招牌。后来,北京以王麻子为招牌的刀剪业作坊不断发展,至1936年已有70家,1956年为68家,从业人员达到400人。1999年,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独特,包括13道炉上工序和13道炉下冷作工序,锻打复合精湛,绝招多,其中的蘸火拌“药”技艺在刀剪行业中独一无二。成品造型厚重大气,质朴自然,具有典型的北方特点,结构独特,剪切有力,可一剪多用。其刃口为熟铁贴钢,锋利异常,好使耐用,不崩不卷,易制易修。   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是传统锻制工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技术价值。相关产品现在依然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工具,能适应各专业领域的需求。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的传承方式不拘一格,既可在师徒间传承,又可在亲戚和同乡中传承,如郭恒瑶在粉浆胡同设立“天和兴”,收内弟段春生为徒,即是家族传承的典型例子。目前从事王麻子剪刀锻制的技术骨干陆续退休,技艺传承不力,危机渐显,有必要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保护。

琉璃烧制技艺

琉璃系低温铅釉陶的习称,是一种常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琉璃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琉璃建筑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琉璃生产在山西省分布广泛,以太原、阳城、河津、介休等地为主。太原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开始生产琉璃,其后一直没有间断。当地烧制琉璃以苏姓家族最为著名。阳城烧造琉璃始于元代,至明清达于鼎盛。烧制地点起初在县城东关,后迁至后则腰村,其中以乔氏家族最为著名。河津琉璃的烧制也始于明代万历年间,主要集中在城西的东、西窑头村,吕姓为当地的琉璃世家。介休是山西烧造琉璃较早的地区,当地的唐代寺庙建筑中就已使用琉璃,至明代达到极盛,遗留下不少古迹。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故都,大量的宫殿、园林、陵墓、佛塔、寺庙等建筑中都可见到琉璃。北京琉璃烧制始于辽代,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现有辽代窑场遗址。元代初期,官府在门头沟琉璃渠村设立琉璃窑场,称“官窑”或“西窑”。清代乾隆年间,门头沟官窑出现兴盛局面。琉璃渠村的琉璃烧造技艺系由山西省榆次县赵姓琉璃世家传入北京,窑场按清代工部规制烧造琉璃,这一规制一直被视为标准官式烧制法。一件琉璃制品一般要花费十多天时间,经过二十多道程序才能烧制完成。首先需选用钳子土,经过粉碎、筛选、淘洗、炼泥成型,晾干后入窑烧胎,俗称“素烧”。然后施以釉色,再入窑烧造,称为“彩烧”。   如今,随着传统建筑形式的衰微,琉璃的需求逐渐减少;又因琉璃煤窑烧制存在环保问题,加之产业萎缩、人员流失和制作技艺荒废等原因,琉璃烧制技艺这一传统工艺已濒临灭绝,急需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花丝镶嵌工艺复杂,大致可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手法,技艺精湛,造型优美,花样繁多,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花丝镶嵌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花丝,即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工艺品;二是镶嵌,即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刻图案,镶以宝石、珍珠。   花丝镶嵌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至明代达到高超的水平。清代以后,花丝镶嵌有了更大的发展,精品不断涌现,饮誉海内外。北京市与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花丝镶嵌技艺特点显著,在行业中最为著名。   北京花丝镶嵌以编织、堆垒见长,还常采用点翠工艺,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以增强艺术效果。老北京的花丝镶嵌匠人多聚居于通州,1958年成立的北京花丝镶嵌厂是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产品多用于出口。20世纪80年代末,该厂出口数量锐减,呈现衰落局面。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现在,北京花丝镶嵌技艺后继无人,不少绝技已经失传,急需抢救。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在汉代即已初露端倪。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西域金银匠师随同北迁,纷纷定居大厂回族聚居地区。他们带来了传统的波斯图案和手工技艺,将花丝镶嵌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清两代,大厂花丝镶嵌飞速发展,产品被朝廷定为贡品。大厂花丝镶嵌工艺复杂,整个制作过程包括设计、下料、制胎、描图、划线、做丝、粘丝、焊丝、镪(强酸)活、洗活、选石、粘嵌、组合、镀金、镀银等多道工序。产品造型多样,图案丰富,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过去多为父子相授,后又出现师徒传承的方式。已故的蒙錾石镶大师马作文曾携弟子制作出《布达拉宫》、《十二世班禅金印》等花丝镶嵌工艺品,一时声名远扬。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多家花丝工艺厂倒闭,导致技艺人对传统工艺失去信心和热情。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花茶系将绿茶与茉莉花置于一处,多次窨制而成。这是我国特有的茶种,茶以花名,花因茶胜。花茶源于宋、始于明而成于清。在清代,北京的不少茶庄均以销售茉莉花茶而著称。清代末年,张昌翼开办张一元茶庄,世代传承,专门制作销售茉莉花茶。民国年间,张一元名噪北京城。澡堂、戏园的常客喝茶几乎都点名要张一元,京剧名家裘盛戎、马连良、谭富英等也都是张一元的老主顾。1956年公私合营后,张一元逐渐失去了专销花茶的原有特色。1992年,张一元传统茉莉花茶制作工艺重新得以恢复。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时采用福建烘青绿茶——春茶为茶坯,初制过程主要包括萎凋、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这种深受京城百姓喜爱的花茶风味独特,物美价廉,蕴涵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的市场。但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较为复杂,手工劳动相当辛苦,所以愿意学习这一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花茶窨制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

  烤鸭是北京最著名的菜肴,古称“烧鸭子”、“炉烧鸭”、“南炉鸭”等。据元代《饮膳正要》记载,当时宫廷已有烧鸭子。清代《帝京岁时纪胜》、《都门杂记》等书也记载,宫廷御膳房每逢中秋佳节,除桂花月饼外,还准备南炉鸭供帝王享用,清高宗(乾隆)对此尤为喜爱。北京的烤鸭店以便宜坊、全聚德为主。便宜坊创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全聚德创始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均有悠久的历史。烤鸭系以专门饲养的填鸭为原料,经宰杀、清洗、制(烤鸭)坯、晾皮、上饴、烤炙等环节而制成。北京烤鸭有挂炉(明火)、焖炉(暗火)、缸炉、叉烧等不同的制作工艺,烤出的鸭子外皮酥脆,肉质鲜嫩,肥而不腻,口味鲜美,深得中外人士赞许。   北京便宜坊创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以经营焖炉烤鸭为主。焖炉烤鸭在制作过程中,鸭子不见明火,烤出的成品呈枣红色,外皮油亮酥脆,肉质洁白细嫩。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在历代烤鸭师的手中不断得到发展,形成所谓“三绝”,即焖炉特制技艺绝、选鸭制坯技艺绝、烤制片鸭技艺绝。   数百年来,口味鲜美、外酥里嫩的便宜坊焖炉烤鸭一直吸引着各方食客。明代名臣杨继盛曾为便宜坊题写匾额,乾隆皇帝及许多清代臣僚和文人雅士都曾光顾便宜坊。现当代,到便宜坊品尝焖炉烤鸭的各界人士更多,既有政府领导人,又有社会知名人士,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国元首,他们在品尝之余为便宜坊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铭文墨宝。在近六百年的变迁中,便宜坊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烤鸭技艺和企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便宜坊”是商务部首批授牌的“中华老字号”。目前,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中技术全面的烤鸭师已为数不多,青年技师的培养尚无法满足技艺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便宜坊焖炉烤鸭的品牌形象正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不良影响。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保护这一优秀传统手工技艺的有效传承。

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

 北京市仿膳饭庄是经营宫廷风味菜肴的中华老字号餐馆,位于北海公园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1925年由原清宫御膳房的几名御厨创办。“仿膳”,意为专门仿照宫廷御膳房的方法制作菜肴和点心等食物,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   仿膳饭庄是清廷御膳的研究整理、继承创新、经营保护单位,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始终保持了宫廷风味的特色。为了挖掘和研制宫廷名菜,仿膳饭庄派人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在浩繁的御膳档案中整理出乾隆、光绪年间的数百种菜肴。其中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一品官燕、油攒大虾、宫门献鱼、溜鸡脯等最有特色;名点有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1979年,经过挖掘、整理,仿膳饭庄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清廷御膳,引起世界各国饮食界的广泛关注。御膳选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贵原材料,采用满族的烧烤与汉族的炖焖煮等技法,汇南北风味之精粹,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谢氏身后无子。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特点:具有浓度高、色泽深、墨迹光亮、写后易干、适宜拓等特点,经著名画家、书法家试墨,效果很好。工艺:“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果脯蜜饯制作技艺(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

北京果脯制作技艺源自宫廷御膳房。明清时期,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宫廷御膳房的厨师们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浸泡在蜂蜜里,并逐渐加入煮制等制作工艺,又经改良与提升,制作技艺逐渐被固定、传承下来。 清朝时,北京果脯制作技艺由宫廷传入民间,民间以北方特有的桃、梨、杏、枣等为主料制成果脯,有桃脯、杏脯、梨脯、苹果脯,还有金丝蜜枣,去核后加松子、核桃等,此时北京果脯制作达到鼎盛。

厂甸庙会

 北京市宣武区厂甸庙会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民国七年(1918),经市政当局整顿后,正式确定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以厂甸和海王村公园为中心举办庙会集市,成为旧时京城唯一的官办春节庙会。1945年前后,厂甸庙会几近“残灯破庙”。1949年解放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在和平门到虎坊桥路口举办庙会。1960年,因自然灾害曾一度中断。1963年,市政府重开了厂甸庙会,全城轰动。后因修路及“文革”原因,厂甸庙会停办。   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历经由祭祀而庙市,转而书市渐成文商并举的春节逛厂甸民俗活动的演变过程,被誉为“雅俗相济、商娱相融”。历史上的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又以“厂东门”即琉璃厂东街为主。由于厂甸庙会离市中心最近,是京城各阶层男女老幼旧历新年争相光顾的场所。光绪年间《厂甸记》中说:“平时空旷,人迹罕至;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   厂甸庙会以其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开放性的形式,尤其是鲜明的京味文化特色在京城独树一帜,现已成为展示京味民间文化和宣南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它是各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荟萃的大舞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深受广大京城百姓的喜爱,并吸引了众多民族民间传统项目和优秀民间艺术家的积极参与,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渐增大。   2001年,新世纪的第一春,厂甸庙会在阔别京城37年后,又以崭新的面貌、深厚的文化内涵、高雅的文化品位出现在京城百姓面前,一举成为北京标志性庙会,使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继续得以传承。

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颐和园,北京的皇家园林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 1750 年,在 1860 年的战乱中大部分被毁,1886 年在原址上修复,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山丘和开阔水域的自然景观与亭台楼阁、宫殿、寺庙和桥梁等人工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卓越美学价值的和谐整体。

生存岛新概念旅游基地

  北京生存岛新概念旅游基地是旅游市场最惹人注目的一道新奇而亮丽的风景线。即可以观光旅游又完全有别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一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方式及各种训练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基地。这里群山环抱、溪流淙淙、林木覆盖率极高,植被种类达几千种,是一个天然植物园。既有遮天蔽日的松柏长青林,又有花果飘香的各种干、鲜果园。春天的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的栗花、荷花馥郁芬芳;金秋有累累硕果;冬日有林海雪原,生存岛就是在大自然的如此厚爱中营造出了一个全新内涵的神奇天地。

蟒山国家森林公园

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公园总面积8622公顷,同昌平区7个乡镇、47个行政村相邻接,距京城约35公里,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因其山势起伏如大蟒,故名蟒山。 蟒山,因山势起伏如大蟒而得名,其山体主要成份是砂页岩。景区内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96%,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有树木、花卉176种,其中:油松、侧柏、白皮松等常绿树为主要树种,使蟒山四季常青。林区空气清新,当山风吹起,松涛阵阵,游人沐浴在林海中,心旷神怡。圆内迎春、山桃、山杏、连翘、丁香、榆叶梅、芍药、月季、樱花等数十种花木争相开放,满园春色;黄栌、元宝枫、火炬树、地锦等树叶到秋天一片火红,层林尽染。

香河新城广场

  香河新城广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京津冀都市圈金点之区,距北京45公里,天津70公里、廊坊40公里,京哈高速公路等多条国道、省道穿境而过,是一个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历代帝王庙

  北京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它是明清两朝祭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皇家庙宇,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帝王庙始终以三皇五帝为祭祀中心,体现了三皇五帝崇高的祖先地位;庙中入祀人物不断增多,到清乾隆时期,在景德崇圣大殿内供奉三皇五帝和历代开国帝王、守业帝王188人的牌位,在东、西配殿供奉历代文臣武将79人的牌位。清代建有关帝庙,单独供奉关羽。   历代帝王庙占地2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整体布局气势恢宏,显示了皇家庙宇的尊贵和气派,为中国古建筑精品。

通州大运河森林旅游区

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北京通州新城北运河两侧,北起六环路潞通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约8.6公里,左堤长8191米,右堤长3639米,总建设面积713公顷(约10700亩),整体气势宏大,体现运河平阔如镜,平林层层如浪,绿杨花树如画,皇木沉船如烟的特色,展现现代与朴野并存的风格。整个公园构建了“一河、两岸、六大景区(潞河桃柳景区、月岛闻莺景区、银枫秋实景区、丛林活力景区、明镜移舟景区、高台平林景区)、十八景点(桃柳映岸、榆桥春色、茶棚话夕、皇木古渡、长虹花雨、月岛画境、湿地蛙声、半山人家、银枫秋实、枫林茗香、大棚囤贮、风行芦荡、丛林欢歌、双锦天成、明镜移舟、平林烟树、枣红若涂、高台浩渺)”,是人们滨水休闲、户外野营、文化娱乐的理想场所,也是通州特有的、北京市唯一的一所运河生态天然大氧吧。 六大景区:分布在河道两侧,有潞河桃柳景区、月岛闻莺景区、银枫秋实景区、丛林活力景区、明镜移舟景区、高台平林景区。 十八景点:分布于六大景区之中,有桃柳映岸、榆桥春色、茶棚话夕、皇木古渡、长虹花雨、月岛画境、湿地蛙声、半山人家、银枫秋实、枫林茗香、大棚囤贮、风行芦荡、丛林欢歌、双锦天成、明镜移舟、平林烟树、枣红若涂、高台浩渺。

天坛:北京的皇家祭坛

天坛始建于 15 世纪上半叶,是一座庄严的精美祭祀建筑群,坐落在花园中,周围环绕着历史悠久的松树林。天坛的整体布局和各个建筑的布局都象征着天地关系(人间与神间),这是中国宇宙观的核心,也象征着皇帝在这种关系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潭柘寺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其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北京中山公园

  位于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邻近金水桥、故宫和中南海,占地23.8公顷,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坛庙园林。北京中山公园于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所在的位置原是唐代的座古刹,元代时为万寿兴国寺。园内社稷坛象征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是封建帝王祭祀土神的地方。另外,公园内还有五色土祭坛、神厨、神库、宰牲亭等祭祀古建筑。   中山公园初称中央公园,是北京市第一个公共园林,中山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景色十分优美,因此成为最受环境的旅游景点,是京城各阶层认识和社会团体的聚集地,就连李大钊、巴金、鲁迅等名人都在此聚会品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园内拜殿停灵公祭,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正式改为中山公园。之后,公园又建设了水榭、松柏交翠亭、格言亭、唐花坞等,新中国成立后又新建了愉园、来今雨轩等景区。

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佛荫紫竹院”而得名。全园占地47.3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紫竹院公园免费参观。 本园造景模山范水求其自然,缀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季景宜人。春风暖筱百花舒,夏霭轻舟翠盖浮,秋雨润芦枫叶艳,冬云瑞雪映松竹。中部青莲岛上有“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上有“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福荫紫竹院”、“跨海东征”、“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儿童乐园;长河北部是独具江南园林特色的“筠石苑”,淡雅、清秀、幽静而别致,有“清凉安秀”、“江南竹韵”、“竹深荷静”、“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诸景。 紫竹院公园导览图

莲花池公园

莲花池公园位于丰台区,西三环中路东侧,六里桥东北。宣武、丰台、海淀三区交汇处,紧邻京门—西客站,属北京市一级古遗址公园。她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1998年开始恢复建设,2000年12月一期工程完工,开始接待游人。80年代新建成的莲花池公园占地53.6公顷,是一处保留原始风光与水趣的游览之地。此外,还有汉中莲花池公园及榆林莲花池公园、昆明莲花池公园。 公园内有四座相互连接的山丘。东山狭长而高耸,翠柏苍松掩映着蜿蜒伸展的石径,直抵山巅的荷风亭;西山广阔而势缓,洋槐和白蜡郁郁葱葱。另有人工堆砌的南山和北山,也是林木茂密,绿叶成荫。 莲花池水的北岸,一条弓型长堤将水域分成湖中有湖,水中有水的景色。湖内种植的莲花让游人不免联想到莲花池公园的名称。弓型长堤上有桥,桥端还有小亭,与湖水和莲花构成如画的景观。莲花池原称大湖或西湖,东西宽1公里,南北宽1.5公里。辽金时建都于莲花池西南,该池为城市的重要水源。以后的朝代,建城于它处,故此地逐渐荒废。这里已成为莲花为主的大型郊野公园。园内水面约占一半,分成四个小湖,湖中有小岛,湖堤上有小桥,湖内广种莲花。湖边两岸种有油松、雪松、丁香、海棠、石榴、洋槐、银杏、玉兰和白蜡等树木,苍松翠柏,曲径通幽。 清代俗称青草湖,北与文庙拌池相连。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满。民国7年(1918)春,井岳秀辟湖池从关中引进莲籽种植,并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桥,四周种植柳树,置石桌、石鼓凳、备小船。每年6、7月间,莲花盛开满池,故人们称之为莲花池。 于右任题书"崧生公园"和"风归远挹陶长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分刻在大门额上及两侧,以褒奖井岳秀建园功绩。建国后,改称莲花池公园,增建喷泉、假山等。"文革"初,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玩乐场所,池中莲花被挖掉,改成养鱼池,园中设施尽遭破坏。1977年复种莲花。并增建门庭、画廊、花圃温室、八角楼亭、引种花草树木70余种,增加儿童乐园,配置游乐设备。现园占地93.3公顷,并成立莲花池管理所。1998年秋冬至1999春历时149天大旱,池中水干,莲花枯死。后用洒水车拉水屯池,有关方面着手再次引种莲花,恢复莲花胜景。 莲花池原称大湖或西湖,东西宽1公里,南北宽1.5公里。辽金时建都于莲花池西南,该池为城市的重要水源。以后的朝代,建城于它处,故此地逐渐荒废。这里已成为莲花为主的大型郊野公园。园内水面约占一半,分成四个小湖,湖中有小岛,湖堤上有小桥,湖内广种莲花。湖边两岸种有油松、雪松、丁香、海棠、石榴、洋槐、银杏、玉兰和白蜡等树木,苍松翠柏,曲径通幽。 莲花池公园位于北京西客站南侧。公园占地44.6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5万平方米。莲花池公园以文物古迹莲花池得名。是传说中北京市的发源地,它原为金中都外的湖泊和沼泽地带,已被列为北京市文化保护单位。莲花池公园四周交通便利,新建小区林立,人口密集,商贸发达,是旅游观光,展现首都古今风貌,集历史文化和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公园内有四座相互连接的山丘。东山狭长而高耸,翠柏苍松掩映着蜿蜒伸展的石径,直抵山巅的荷风亭;西山广阔而势缓,洋槐和白蜡郁郁葱葱。另有人工堆砌的南山和北山,也是林木茂密,绿叶成荫。 莲花池水的北岸,一条弓型长堤将水域分成湖中有湖,水中有水的景色。湖内种植的莲花让游人不免联想到莲花池公园的名称。弓型长堤上有桥,桥端还有小亭,与湖水和莲花构成如画的景观。莲花池公园位于市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汉中市区交通大动脉天汉大道约300米,市区公交车直达景点。莲花池公园始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明朝瑞王朱常浩王府后花园遗址。莲花池公园景区占地120亩,已建成和恢复具有明清风格景区46亩。属休息、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幽雅舒适的环境。公园紧密依托20余亩池塘之水,植莲、采莲于池中泛舟游玩,池中建有四面环水孤岛与岸边垂柳相互呼应,将公园主景区营造出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效果,加之驶岸迂回,碧波荡漾、亭亭玉立的荷花,构成盛夏以来别样的景致。游人可沿蜿蜒迂回的曲桥感受曲径通幽,直达池中央感受阵阵荷香沁人心脾的味道。经过多年来的建设,莲花池已建成了以步云桥观水,留步阁赏莲,九曲桥通幽的景点。同时,公园建有休闲茶庄5处,可供品茗闲谈及建有儿童游艺的大中型游乐项目十余项,其中高达23米的摩天轮可鸟瞰汉中市区美景,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莲花池公园内有风景怡人的湖光山色、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夏季荷花盛开时节,万米荷塘,让您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姿,尽享“柳影渗渗水底天,荷气微风香暗通”的情趣。您可荡舟泱泱湖水,体会“绿萍涨断莲舟路”的快愉。荷塘边精美的汉白玉雕像,会告诉您“莲花仙子与藕郎的传说”。 1000多平米的“露天舞场”,配有高档专业音响,供对对伴侣翩翩起舞。莲花池公园内独有的最大“文化广场”,供您自我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喜欢照相的您,可在高山流水,飞瀑直泻的“桃源泉涌”水潭边留个影,那美不胜收的奇景,定使您留连忘返。这里满足您的爱好,这里有您美好的享受,您的生活将提高到理想的境界。本世纪80年代新建成的莲花池公园占地53.6公顷,是一处保留原始风光与水趣的游览之地。公园内有四座相互连接的山丘。东山狭长而高耸,翠柏苍松掩映着蜿蜒伸展的石径,直抵山巅的荷风亭;西山广阔而势缓,洋槐和白蜡郁郁葱葱。另有人工堆砌的南山和北山,也是林木茂密,绿叶成荫。

南宫旅游景区

北京南宫旅游景区距市中心25公里,坐落在“中国地热第一村”——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科学发展之旅考察、现代地热科普教育、温泉健身养生、休闲度假娱乐、生态郊野休闲、会议培训展览于一体,已经形成“山、湖、泉、村”的大旅游格局,提供了一个汇集吃住行游购娱、近在身边的生态旅游区。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同志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故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逊谢。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精心设计改造葺旧更新,在原来主体建筑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在邓颖超、廖承志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整,保留和恢复了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原貌,以其原状进行陈列,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文物、资料,筹办了“宋庆龄同志生平展”。是年5月29日,值宋庆龄逝世纪念日之际,由邓颖超亲自揭幕,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   为了更好的保护、收藏孙中山、宋庆龄珍贵文物,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支持下,宋庆龄故居文物库于2008年5月29日奠基建设,2009年5月31日经修葺一新的故居及精心制作的宋庆龄生平展重新对公众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了重新开放仪式。宋庆龄故居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青龙湖公园

北京青龙湖公园,位于京郊丰台区王佐乡境内的青龙湖畔,占地面积1000亩,距京城仅20多公里,交通便利,公园水域面积6000亩,是距京城最近的“一盘清水”,园内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湖面宽阔,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露天沙滩浴场、观光果园、水上娱乐、会议餐饮、综合服务等几大区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园中湖水清澈,碧波万顷,远有青山环绕,近有树影婆娑,春季可观赏到优雅的白天鹅和成群嬉戏的野鸭。

北京顺义汉石桥湿地景区

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位于京东平原地带,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大面积芦苇型原生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顺义杨镇,距北京城区约35公里,距首都机场约20公里,总面积1900公顷,并有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于此,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动物17种。这里大面积生长的芦苇,在北京近郊地区更是绝无仅有,成为汉石桥湿地的标志性特征,由此赢得了“京东大芦荡”、京郊“小白洋淀”的别称,具有极大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保护区主要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面积163.5公顷,是保护区的核心和精华,实行全封闭保护,控制人员进入;实验区面积1724.4公顷,保护区未来主要针对这一区开发利用,开展生态旅游、科研、科普等方面工作,目标是要打造成一个以休闲、娱乐、度假、健身、会展为主的5A级湿地生态旅游景区。湿地公园的乡村主题酒店集办公、餐饮、会馆、住宿于一体,既突出其特有乡村特色与湿地风光,又在硬件设施上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将为城市游客提供一个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便利舒适的高级休闲场所。

北京月坛公园

月坛是中国古代祭月的场所,又称“夕月坛”。早在周代,即已有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制。目前仅存的月坛地处北京城西,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重修,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到民国初年废弃。一般称“月坛”即指此地。明清北京月坛在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南礼士路以西,月坛北街以南,与其南部的仿古园林组成月坛公园。在明清文献中提及的坛内主要建筑,除祭坛坛台和内坛坛墙被拆毁外,其余如钟楼、天门、具服殿、神库等古建筑尚存。 解放后,政府加强了对月坛的保护与建设,并于1955年将其辟为公园,以供人们休息娱乐。经多年营建后,月坛公园的面积大为扩展。整个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特征,这里也就是明清时期的月坛。南园是新辟的游览区,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其设计建造以“月”为主题,园之名也取为“邀月园”。邀月园中部有一组小院,取“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意而名“天香院”。天香院南侧天阔的草坪上,有数只玉兔,与天香院。2006年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从颐和园各门区入园优化分时游园路线: 一、东宫门入园: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 (约3小时行程)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 (约2.5小时行程)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小时行程)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 (约2.5小时行程) 二、北宫门入园: 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 >>仁寿殿>>东宫门。 (约3小时行程) 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 (约2.5小时行程) 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约2小时行程) 三、新建宫门入园: 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5小时行程) 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约3小时行程) 更多服务   1、无障碍服务设施   (1)无障碍厕所——   颐和园现有厕所25座,其中无障碍独立卫生间6处,分别为养云轩、半壁桥、西堤南口、南湖岛、耕织图南、耕织图北;其余卫生间全部设有无障碍设施。 具体分布见图。   (2)无障碍坡道——   位置:颐和园建设有两条环形无障碍通道,之一起点是东宫门——仁寿殿——知春亭——东堤——绣漪桥——畅观堂并西门——西堤西侧环湖路——半壁桥——石舫——长廊——乐寿堂——仁寿殿——终点东宫门;之二起点是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长廊——石舫——宿云檐城关——后山中御路经丁香院、松堂、澹宁堂——谐趣园——德和园东侧夹道——仁寿殿——终点东宫门。   (3)无障碍电话——   数量:3处 位置:仁寿门南、寄澜堂北、北如意门内   2、九项免费服务项目   (1)在公园主要3个门区(东宫门、北宫门、新建宫门)提供电子显示屏视频咨询   (2)在七个门区(东宫门、文昌院门、北宫门、北如意门、新建宫门、南如意门、西门)和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小药箱、针线盒和轮椅   注:游客服务中心地址,颐和园东宫门外。联系电话62881144-6831   (3)在厕所免费提供手纸、洗手液   (4)在游客中心提供游览咨询、宣传材料和清洁饮水   3、游园服务项目   (1)门区购票服务   颐和园七个门区均可购票入园,其中东宫门、北宫门、新建宫门门区可以刷卡购票。   (2)游船租用服务   游船种类:画舫、龙船、手划船、电瓶船、脚踏船;   船种数量:画舫与龙船共10条,脚踏船175条,手划船26条,电瓶船89条。   游船摆渡航线:   排云殿←→南湖岛;石舫←→南湖岛;铜牛←→石舫;   游船摆渡价位:15元/人。   小游船租乘位置:   1. 八方亭(手划船、脚踏船);   2. 文昌阁(电瓶船、脚踏船);   3. 玉澜堂(脚踏船);   4. 排云殿(电瓶船、脚踏船);   5. 鱼藻轩(电瓶船、脚踏船);   小游船租乘价格:   手划船:60元/小时(4座);   脚踏船:60元/小时(4座); 80元/小时 (6座);   电瓶船:80元/小时(4座); 120元/小时(6座)。   游船营业时间:   龙船、画舫 Am 8:30——Pm 16:30;   手划船、电瓶船、脚踏船 Am 8:00——Pm 16:30。   注: 如遇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将暂停运营。   友情提示:初春时节昆明湖水面气温仍然较低,建议游客租用游船时间以1-2小时为宜。老人、儿童注意上下船只安全。   咨询电话:62881144-6316   (3)轮椅租用服务   颐和园轮椅服务性质为免费。服务区包括七个门区(东宫门、文昌院门、北宫门、北如意门、新建宫门、南如意门、西门)和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交500元押金后,可以免费使用轮椅。在游览完毕后,可以在任意一个服务门区归还轮椅,领回500元押金。   (4)餐饮购物服务   园内共有三个快餐亭,分别位于知春亭、排云殿东九间和石丈亭处,主要经营有饭菜、面食类,此外,园内还有一处专营宫廷御膳的中华老字号饭庄—听鹂馆。它的总店位于石舫附近,沿着长廊走到尽头就是,分店位于北如意门处,在那里,您可以品尝到具有“宫廷风味”特色的食品。那里的用餐时间一般为上午11:00——下午2:30。   园内特色商品店共有三处。分别是:东宫门附近的仁寿门南殿工艺品店、仁寿门外南九卿西三间房工艺品店和排云殿门口的排云殿工艺品店。

百花山自然风景区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西部,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1743.1公顷。

崇礼塞北滑雪场

  塞北滑雪度假区位于崇礼县喜鹊梁北侧,距北京250公里,全程道路安全通畅,车程仅3-4小时。每年冬季这里平均降雪量超过1米,白雪皑皑、森林茂密、空气新鲜、云白天碧,是距北京最近的雪山度假胜地。度假区内的塞北雪山度假村建有雪山公寓、白桦山庄、雪人宾馆、四栋别墅等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可同时接待几百人雪山度假;度假区内的塞北天然滑雪场是华北地区最早开业的滑雪场,也是北京周边唯一的天然雪场,是在大自然中轻松感受滑雪度假魅力的好地方。

玉渡山风景区

  玉渡山地处深山,人迹罕至,景色秀丽,环境清幽。玉渡山是北京地区一块鲜为人知的处女地;玉渡山是大自然保存最原始的绿色记忆;玉渡山是现代人回归自然最美好的选择。玉渡山是藏于深山的明珠,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同样的渴望,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玉渡山之美,在于山、石、林、泉、瀑、花、草一应俱全、而那浑如天籁的感觉,又在于清、幽、静、野之中。   玉渡山南沿后河,古城河河谷,西起北京市第二高峰海拔2241米的海陀主峰,东至龙庆峡,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境内海拔58O—1589米。所开发的是其核心和精华部分约58平方公里。该区属燕山余脉军都山脉的一部分,位于燕山沉降带西端。地貌主要以沟谷、中山、谷地侵蚀阶地组成。该地区有两条河,一条经玉渡山至三岔河;另一条经五里坡至三岔河,两河均都发源于海陀山区,在三岔河处汇成一股注入龙庆峡,由于海陀山区为花岗岩裂隙发育,且上游植被茂密,故基岩裂隙水丰富,所以河水量较大,即使在枯水期也有泉水补给,终年常流。   因为水文条件好,人为活动少,属于封闭性,所以这一地区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据首都师范大学和林业大学调查,乔木主要由松、桦、山杨、辽东栎、椴和北京丁香为主的沟谷杂本林组成;灌林木主要以山榆、二色胡枝子、平榛、虎榛、绣线菊、鼠李、山桃、荆条、山杏等组成,草本主要为百草群落,部分荆条、灌丛相结合,这里植被覆盖度高(玉渡山周围可达100%),种类多,生长好,是天然的北方植物园。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据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整理,有脊推动物184种,其中哺乳动物20多种,鸟类11目,29科,125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6种,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种,列为北京一般保护的野生动物16种。   此地气候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垂直分布明显,由于海拔高,这里的气温比县城附近还要低,日差还要大,降水比县城附近多。

中央电视塔

中央电视塔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西侧,航天桥旁,玉渊潭公园西侧。身为国家AAAA级景点,在这里,您远可俯瞰北京市全景,近可感受中国电视文化,是领略京城风貌的必游之地。 中央电视塔,塔高405米,是北京最为独特的高空观景旅游胜地。塔上有世界上最大的环形露天观景平台,可以360度俯瞰全景北京的壮丽风貌,感受鸟巢、故宫、国家大剧院、颐和园、央视新大楼以及奥运会场馆星罗棋布的震撼景观! 位于225米高的电视文化大厅,是北京最高、国内唯一的电视文化科普展厅,是探寻中国电视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秘央视奥秘的首选之地。这里展示了大量新中国电视发展最早期的图文和实物资料,可以点播许多重大历史时刻的电视视频画面,最独特的是这里拥有国内唯一汇集了几十位央视名嘴的手模墙,游客们可以零距离触摸到朱军、王小丫、李咏、白岩松、李瑞英、罗京等几十位央视名嘴的手模和亲笔题词。此外还可以模拟体验《新闻联播》主持人等丰富多彩的电视互动娱乐项目,让人体验到难得的“触电”感觉!这里还有北京最高的空中邮局,唯一出售中央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塔标志纪念品的商品柜台也让人流连忘返。 位于塔内221米的空中观景旋转餐厅是京城最具特色的中西自助餐餐厅。在星光璀璨的12星座图的穹顶下,体味温馨、浪漫、时尚、优雅,已经成为京城情侣、友人聚集的首选之地,被网民评为“北京十大浪漫之地”。 中央电视塔荣誉: 2010年荣获北京“最佳游览环境单位” 2010年北京老外推荐十大旅游线路攻略评选第一名 中央电视塔空中观景旋转餐厅荣获“五叶国家级绿色餐饮企业”称号 首都平安示范旅游景区 首都文明旅游景区 北京十大浪漫之地 全北京打烊最晚的景点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

北京中轴线南段居中道路是将精心布置的城市建筑群和公共空间连为一体的重要纽带,是明清两代国家礼仪活动的必经之路。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现已发现的遗址以物质实证真实地展现出明代以来南段居中道路的位置、走向、工程构造和不断传承沿用的历史,见证了北京中轴线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为若干处分布于正阳门至永定门的居中道路遗存,截至2022年底,自南向北由三处遗址构成。其中,永定门北侧石板道遗存位于永定门以北约100米处,石板道分布于路心两侧,展现出清代御道的铺设方法与形制;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位于永定门以北约400米处,展现出明至现代不同历史阶段居中道路使用情况;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位于珠市口教堂南侧约5米,展现出清代居中道路两侧砖砌沟渠的位置与形制。永定门北侧石板道遗存为两段花岗岩条石铺砌的路面,东西两侧石板形制相同,以花岗岩材质的条状石板、或其断块铺砌,是清代石路铺面的物质实证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呈现依次压的七条道路(L1-L7)遗存,鲁压的层级关系完整地展现出北京中轴线居中道路的修建与使用历史。其修建年代大致可分为:雍正七年(1729 年)以前(L7)、雍正七年(1729年)至民国时期(L6)、民国时期(L5)和现代(L1-L4)。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为沟壁砖砌,沟底平铺青砖,上盖石板,沟底青砖下满打地钉,展现出清代居中道路一侧排水设施的工程构造做法。北京中轴线南段居中道路是古代皇帝从宫城至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已发现的南段道路遗存表明,北京中轴线南段居中道路自明嘉靖时期以来一直沿用,在历史不同阶段均开展维护和修筑,是明清祭祀路线与礼仪活动的有形载体。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阳门至天地坛(天坛)、山川坛(先农坛)之间已有居中道路,为土路。雍正七年(1729年),天桥至永定门段改为石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御道石路两侧各辟土道宽二丈,并陆续将石路两侧的板沟改砌为砖沟,还在天坛、先农坛门前的石路两侧开辟六条沟渠,使得天桥至永定门段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嘉庆十八年(1813年),沟渠被填。20世纪初,道路被改为沥青混凝土路,原有清代石条被埋于地下,直到2004年被重新发现。2022年,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发现了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与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

庆丰公园

  北京庆丰公园属市级精品公园,于2009年9月正式免费开放,庆丰公园西起灵通观桥,东至庆丰桥,宽为70—250米之间,全长约2300米,公园总设计面积约20万公顷。被东三环路分为东、西两处园区,公园以“帆”和“船”为主要元素,北部园区作为现代滨水景观区,南部为绿色生态文化区,共有包括大通帆涌、新城绮望、叠水花溪、文槐忆故、等8处景点。景点设计也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将传统与现代交织,传承历史文脉,彰显现代都市风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园林需求。

黄芩仙谷景区

北京黄芩仙谷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延长线上,是国家aaa级景区,也是北京惟一国内知名的黄芩文化休闲旅游主题园区。它是以黄芩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体验为核心,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教育、运动健身为补充的多层次高档旅游场所。 黄芩仙谷占地面积2000亩,景区布局为“一园六区”:“一园”为中草药植物园,“六区”分别为旅游接待区、黄芩种植区、黄芩文化体验区、生态颐养区、山地休闲度假区、中医药祖敬拜区。住宿为仿古四合院,有总统套房和散客包间,芩宴可提供300人同时就餐。闲暇时游客可徒步登山观看斋堂水库全貌或在茶溪湾观赏水景,品茗聊天。

永定门

永定门曾为明清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重要地位,见证了明清城市传统管理方式。原永定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现存永定门为 2005年严格遵循中国文物保护原则重建完成的地标性建筑,以永定门城楼的形象标识出北京中轴线南端的位置,展示出中国古代城楼建筑传统形式与工艺做法,成为眺望北京中轴线南段景观的重要景观视点。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历史标识,与正阳门南北相望,,是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节点。永定门历史地点由重建的城楼建筑及南侧瓮城地面标识构成。在永定门上以展示为目的、按原有形制重建后永定门城楼。因瓮城不再恢复,故在城楼南侧场地地面标示出原瓮城位置。同时在城台南立面、北立面、东西端面用白色标点的形式,标示出原来马道、瓮城的位置。所标示的位置和尺寸,真实地反映出历史信息。永定门作为北京外城的正南门,是明清两代城市防御体系和城市管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礼仪传统组成部分。随着北京外城商贸的兴起,永定门内居住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与商业发达,永定门也成为商贾往来的重要通道。今天,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和瓮城地面铺装明确标识出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位置,准确展示出永定门的历史形制与传统工艺做法。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朝为加强北京城防御,修建外城,设7座城门,以永定门规制等级最高、体量最大。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永定门城楼南侧增筑发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筑发城箭楼。20世纪50年代,为缓解永定门地区交通压力,将永定门城楼和節楼拆除,同时取直疏浚了护城河道,托宽永定门地区道路。2003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永定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共试掘长度不一的探沟7条,确定了遗址的四至范围。2004年,永定门重建工程开始,至2005年竣工,工程严格依据考古与历史资料研究成果。重建后的永定门标识出了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位置,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景区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景区位于北京市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两朝储藏皇粮、俸米的粮仓,属于皇家官仓,南新仓是在无代北太仓基础之上起建的,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南新仓是全国仅有的皇家仓廒,也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仓廒,南新仓保留了古仓廒9座,是京都历史、漕运史、仓储史的历史见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玉渊潭公园

玉渊潭公园是北京市属十一大公园之一,位于交通便利的海淀区。东门与钓鱼台国宾馆相邻;西至西三环中路与中央电视塔隔路相望;南门在中华世纪坛正北方,北接海军总医院。 早在金代,玉渊潭公园是金中都城西北郊的风景游览圣地;辽金时代,这里河水弯弯,一片水乡景色。其间有封建士大夫们追求隐逸雅趣的“养尊林泉” 、“钓鱼河曲”等风景名胜。清乾隆 38 年,著名的香山引河治水工程,开掘了玉渊潭湖系,沙禽水鸟聚集此地,使水丰草茂的萧爽景色充满生机。 1960 年北京市政府正式定名玉渊潭公园,定为 AAA 级景区。公园东西宽 1820 米,南北长 1106 米,规划总面积 136.69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 61 公顷,建成绿地面积 74.44 公顷(含草坪),绿化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园内现有各种植物约 19.95 万株。 目前玉渊潭公园主要景区由西部樱花园、北部引水湖景区(局部建成)、南部中山岛、东面的留春园等组成。这里水阔山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近代较少的大规模建设历史,成就了山上杨槐林立,水岸垂柳依依,湖边水草茂盛的自然野趣风格。玉渊潭公园每年春季举办的 “樱花赏花会”国内知名,荟萃二千余株樱花的“樱花园 ”,在春风中树树绯云绛雪,赏花人潮如融融春水涌动,成为京城早春特有的景致。 70-80 年代的冬泳和 90 年代的“抗癌生命乐园”等健身活动也广为所知。 开放时间: 12月─次年3月:6:30-19:00(20:30静园) 4 月─5月 : 9─11月:6:00─20:30(21:30静园)。 6月─8月:6:00─21:30(22:30静园) 玉渊潭公园导览图 玉渊潭公园停车位示意图

龙潭公园

  龙潭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市首批十大精品公园,位于北京城东南二环内,总面积42.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9.47公顷,绿地面积12.86公顷。龙潭公园隶属于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和东城区公园管理中心,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一室七部,具体负责龙潭公园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古塔公园

  古塔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南部王四营地区境内,占地面积55.7公顷。因园内有一座始建于1538年的明代十方诸佛宝塔(市级文物),故得此名--古塔公园。   园内建有4个主要景区,即:西大门区、中心湖区、山花园区及古塔区。其中中心湖区为主景区,取名七彩春花园,建有花王台、海棠广场、亭廊组合、平泉叠水等景观,将古塔郊野生态环境特色与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特色有机结合,环保公共服务设施配备齐全。全园种植各色乔、灌木及花卉200余个品种,约22万株。

红领巾公园

  红领巾公园是北京市主题公园,是极富特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基地。公园始建于1958年,占地39万平方米,其中水面16万平方米,东四环路迎宾大道穿园而过。近年来,红领巾公园实施了绿化美化改造,绿化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改造的主导思想是突出适宜青少年休闲、娱乐、教育、健身、实践的服务宗旨,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和健康成长服务场所。改造后的红领巾公园,极富现代文明气息,不乏园林精品,成为青少年理想的乐园。

团结湖公园

  团结湖公园,总面积12.3公顷,其中水面5.4公顷。1958年发动群众将旧窑坑挖成环湖,故名为“团结湖”,历经五年的开发建设,于1986年9月26日竣工暨正式对游人开放。   团结湖公园在北京市公园注册登记分级活动中被核定为二级一类公园,曾先后获得“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AAA”级旅游单位荣誉称号,北京市精品公园,2002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中都草原

中都草原位于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境内。 中都是元代与大都(北京)、上都(开平)齐名的三都之一,是皇室宗族巡幸避暑胜地。 中都原始草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草原,纯美、壮阔、凉爽,是内蒙大草原的精华,是距北京最近(250公里)、纬度最低的原始天然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