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及周边
🎧  听景点介绍

永定门曾为明清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重要地位,见证了明清城市传统管理方式。原永定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现存永定门为 2005年严格遵循中国文物保护原则重建完成的地标性建筑,以永定门城楼的形象标识出北京中轴线南端的位置,展示出中国古代城楼建筑传统形式与工艺做法,成为眺望北京中轴线南段景观的重要景观视点。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历史标识,与正阳门南北相望,,是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节点。永定门历史地点由重建的城楼建筑及南侧瓮城地面标识构成。在永定门上以展示为目的、按原有形制重建后永定门城楼。因瓮城不再恢复,故在城楼南侧场地地面标示出原瓮城位置。同时在城台南立面、北立面、东西端面用白色标点的形式,标示出原来马道、瓮城的位置。所标示的位置和尺寸,真实地反映出历史信息。永定门作为北京外城的正南门,是明清两代城市防御体系和城市管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礼仪传统组成部分。随着北京外城商贸的兴起,永定门内居住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与商业发达,永定门也成为商贾往来的重要通道。今天,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和瓮城地面铺装明确标识出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位置,准确展示出永定门的历史形制与传统工艺做法。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朝为加强北京城防御,修建外城,设7座城门,以永定门规制等级最高、体量最大。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永定门城楼南侧增筑发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筑发城箭楼。20世纪50年代,为缓解永定门地区交通压力,将永定门城楼和節楼拆除,同时取直疏浚了护城河道,托宽永定门地区道路。2003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永定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共试掘长度不一的探沟7条,确定了遗址的四至范围。2004年,永定门重建工程开始,至2005年竣工,工程严格依据考古与历史资料研究成果。重建后的永定门标识出了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位置,

景点关联的文化主题

景点关联的哲学思想

东方哲学视角解读永定门 永定门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其存在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蕴含着深厚的东方哲学思想。在东方哲学中,尤其是中国哲学里,永定门象征着“定”与“变”的辩证统一。《周易》中的“乾”卦,象征着天,代表着刚健、恒定;而“坤”卦则象征着地,代表着柔顺、变化。永定门的“定”,体现了对秩序、稳定和传统的尊重,而其作为中轴线的起点,又意味着从这里开始,城市布局、社会秩序乃至国家治理都将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展开,这与东方哲学中强调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相契合。同时,永定门的“永定”也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变化的适应,体现了东方哲学中“变易”与“不易”并存的智慧。 西方哲学视角解读永定门 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永定门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对秩序和理性的追求。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秩序和理性被视为宇宙的基本属性。柏拉图的理想国理念中,秩序和正义是社会的基石,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则强调在变化中寻找平衡。永定门作为北京城的南门,其设计和位置体现了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美学的理性思考,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同时,永定门的“永定”二字,也可以被理解为对永恒价值的追求,这与西方哲学中对真理、美和善的永恒追求相呼应。在西方哲学的视角下,永定门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个哲学符号,象征着人类对秩序、理性与永恒价值的不懈探索。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