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蒂娅

蒂亚是迄今为止在亚的斯亚贝巴南部索多地区发现的约 160 个考古遗址中最重要的一个。该遗址包含 36 座纪念碑,其中包括 32 块刻有符号的石碑,其中大部分符号难以辨认。它们是古老埃塞俄比亚文化的遗迹,其年代尚不明确。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科罗拉多州西南部海拔 2,600 多米的梅萨维德高原上,分布着大量建于 6 世纪至 12 世纪的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祖先住宅。记录在案的遗址约有 4,400 处,包括建在梅萨山顶上的村庄。这里还有宏伟的悬崖住宅,由石头建造而成,有 100 多个房间。

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由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 518 年建立,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首都。它建在一个巨大的半人工、半天然的平台上,国王之王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宫殿建筑群,其灵感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模型。这些纪念性遗迹的重要性和品质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考古遗址。

塔克西拉

从萨莱卡拉古新石器时代的古墓到锡尔卡普城墙(公元前 2 世纪)和锡尔苏克城(公元 1 世纪),塔克西拉展现了印度河沿岸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该城市曾受到波斯、希腊等国的影响和中亚地区,从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是重要的佛教学习中心。

卡卡杜国家公园

这个独特的考古和人种学保护区位于北领地,40,000 多年来一直有人居住。洞穴壁画、岩石雕刻和考古遗址记录了该地区居民的技能和生活方式,从史前的狩猎采集者到仍然生活在那里的土著人。它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复合体的例子,包括潮滩、洪泛区、低地和高原,为各种稀有或特有的动植物物种提供了栖息地。

基里瓜考古公园和遗址

自公元 2 世纪以来,基里瓜就有人居住,在考阿克·斯凯 (Cauac Sky) (723-84) 统治期间,基里瓜成为一个自治和繁荣国家的首都。基里瓜遗址包含一些杰出的 8 世纪纪念碑和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石碑和雕刻日历,是研究玛雅文明的重要资料。

头破水牛跳

在艾伯塔省西南部,有标记的小径和原住民营地的遗迹,以及一座至今仍能发现大量野牛(美洲野牛)骨骼的古墓,这些都证明了北美平原原住民近 6,000 年来一直沿袭的一种习俗。他们利用对地形和野牛行为的丰富知识,将猎物追赶到悬崖边,然后杀死猎物;随后,在营地下将猎物的尸体肢解。

泰尔

据传说,紫色染料是在泰尔发明的。这座伟大的腓尼基城市统治着海洋,并建立了加的斯和迦太基等繁荣的殖民地,但它的历史地位在十字军东征结束时逐渐衰落。这里有许多重要的考古遗迹,主要是罗马时期的遗迹。

佩特拉

这座纳巴泰商队城市位于红海和死海之间,自史前时代就有人居住,是阿拉伯、埃及和叙利亚-腓尼基之间的重要十字路口。佩特拉城一半是建筑,一半是雕刻在岩石上的,周围环绕着遍布通道和峡谷的山脉。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古老的东方传统与希腊建筑融为一体。

德尔斐考古遗址

德尔斐是全希腊的圣地,阿波罗在此发出神谕,这里是“世界之脐”的所在地。德尔斐与绝美的风景融为一体,充满神圣的意义,公元前 6 世纪的德尔斐确实是古希腊世界的宗教中心和统一的象征。

帕基梅考古区,卡萨斯格兰德斯

帕基梅大卡萨斯在 14 和 15 世纪达到顶峰,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普韦布洛文化与中美洲更先进的文明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大量遗迹(其中只有一部分被挖掘出来)清楚地证明了这种文化的活力,这种文化完美地适应了其物质和经济环境,但在西班牙征服时期突然消失了。

布特林特

布特林特自史前时代就有人居住,曾是希腊殖民地、罗马城市和主教管区所在地。在拜占庭统治下繁荣了一段时间,随后威尼斯人短暂占领了这座城市,中世纪晚期,由于沼泽地被毁,这座城市被废弃该地区形成了现在的考古遗址,是该城市发展各个时期的遗迹宝库。

萨摩斯的毕达哥拉和赫拉神庙

自公元前三千年以来,许多文明都居住在这个靠近小亚细亚的爱琴海小岛上。至今仍可见到毕达哥拉庙的遗址,这是一座古老的防御港口,拥有希腊和罗马古迹以及壮观的隧道渡槽,还有赫拉神庙,即萨米亚的赫拉神庙。

梅里达考古遗址

奥古斯塔埃梅里塔殖民地,即现在的埃斯特雷马杜拉梅里达,建于公元前 25 年西班牙战争结束时,是卢西塔尼亚的首都。保存完好的旧城遗迹包括一座大型瓜迪亚纳河上的桥梁、露天剧场、剧院、大型竞技场和卓越的供水系统。它是罗马帝国时期以及之后时期省会城市的典范。

佛祖诞生地——蓝毗尼

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 623 年出生于著名的蓝毗尼花园,这里很快就成为朝圣之地。朝圣者中包括印度皇帝阿育王,他在那里竖立了一根纪念柱。该遗址目前正在开发为佛教朝圣中心,与释迦牟尼诞生有关的考古遗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吴哥

吴哥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吴哥考古公园占地约 400 平方公里,包括森林区域,保存着高棉帝国从 9 世纪到 15 世纪各个都城的宏伟遗迹。其中包括著名的吴哥窟和位于吴哥城的巴戎寺,寺内有无数的雕塑装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制定了一项广泛的计划来保护这一象征性遗址及其周边环境。

“古梅尔夫”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梅尔夫是中亚丝绸之路沿线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绿洲城市。这片广阔绿洲的遗迹跨越了 4,000 年的人类历史。许多古迹仍然可见,尤其是过去两千年的古迹。

霍奇卡尔科考古遗迹区

霍奇卡尔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坚固政治、宗教和商业中心,建于公元 650 年至 900 年的动乱时期,当时特奥蒂瓦坎、蒙特阿尔班、帕伦克和蒂卡尔等中美洲大国解体。

圣凯瑟琳地区

圣凯瑟琳东正教修道院坐落在何烈山脚下,《旧约》记载摩西在此接受法典。这座山被穆斯林称为杰贝尔穆萨,并被尊崇。整个地区是三大世界宗教的圣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修道院建于 6 世纪,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基督教修道院。修道院的墙壁和建筑对拜占庭建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修道院收藏了大量早期基督教手稿和圣像。崎岖的山地景观包含众多考古和宗教遗址和纪念碑,为修道院提供了完美的背景。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和教堂以及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

埃奇米河津的大教堂和教堂以及兹瓦尔特诺茨的考古遗迹生动地展示了亚美尼亚中央圆顶十字大厅式教堂的演变和发展,这种教堂对该地区的建筑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鄂尔浑河谷文化景观

占地 121,967 公顷的鄂尔浑河谷文化景观涵盖了鄂尔浑河两岸的广阔牧场,其中包括可追溯至 6 世纪的众多考古遗迹。该遗址还包括哈拉和林,这是成吉思汗庞大帝国的 13 和 14 世纪的首都。该遗址中的遗迹总体上反映了游牧、畜牧社会及其行政和宗教中心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鄂尔浑河谷在中亚历史上的重要性。蒙古游牧牧民仍在草原上放牧。

尚帕内尔-帕瓦加德考古公园

这里集中了大量未经发掘的考古、历史和生活文化遗产,坐落在壮丽的景观之中,包括史前(铜石并用时代)遗址、早期印度教首都的山堡以及 16 世纪古吉拉特邦首都的遗迹。该遗址还包括 8 世纪至 14 世纪的防御工事、宫殿、宗教建筑、住宅区、农业建筑和水利设施等遗迹。帕瓦加德山顶的卡利卡玛塔神庙被认为是一座重要的圣地,全年吸引了大量朝圣者。该遗址是唯一一座完整且未改变的伊斯兰前莫卧儿城市。

克尔纳韦考古遗址(克尔纳韦文化保护区)

克尔纳维考古遗址位于立陶宛东部维尔纽斯西北约 35 公里处,是该地区约 1 万年人类定居历史的宝贵见证。该遗址位于涅里斯河谷,是一组复杂的考古遗址,包括克尔纳维镇、堡垒、一些未设防的定居点、墓葬遗址以及其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世纪的考古、历史和文化古迹。该遗址占地 194.4 公顷,保留了古代土地使用的痕迹,以及五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山堡遗迹,这些山堡是庞大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克尔纳维是中世纪重要的封建城镇。该镇于 14 世纪末被条顿骑士团摧毁,但该遗址一直被使用到现代。

萨拉兹姆原城遗址

萨拉子姆,意为“土地开始的地方”,是一处考古遗址,见证了公元前 4 千年至公元前 3 千年末期中亚人类定居点的发展。遗址展示了该地区原始城市化的早期发展。这个定居点是中亚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位于适合游牧牧民饲养牲畜的山区和适合该地区首批定居人口发展农业和灌溉的大山谷之间。萨拉子姆还证明了与广阔地理区域人民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和贸易关系的存在,从中亚和土库曼斯坦的草原延伸到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甚至远至印度洋。

塔姆加利考古景观中的岩画

郁郁葱葱的塔姆加利峡谷周围,在广阔而干旱的楚伊犁山脉中,聚集着约 5,000 块岩画(岩石雕刻),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这些岩画分布在 48 个建筑群中,附有相关的定居点和墓地,是游牧民族的畜牧业、社会组织和仪式的见证。该遗址的人类定居点通常是多层的,表明各个时代都有人居住。这里还发现了大量古墓,包括带有箱子和石棺的石墙(青铜时代中晚期)以及石头和泥土的土丘(古尔干)(铁器时代早期至今)。中央峡谷包含最密集的雕刻和被认为是祭坛的东西,表明这些地方曾用于祭祀。

库尼亚-乌尔根奇

库尼亚-乌尔根奇位于土库曼斯坦西北部,阿姆河左岸。乌尔根奇是花拉子模地区的首府,属于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一部分。老城区有一系列主要建于 11 世纪至 16 世纪的古迹几个世纪以来,包括一座清真寺、商队旅馆的大门、堡垒、陵墓和一座 60 米高的尖塔。这些纪念碑见证了建筑和工艺的杰出成就,其影响力传到了伊朗和阿富汗,后来又传到了 16 世纪莫卧儿帝国的建筑世纪的印度。

石见银山及其文化景观

石见银山位于本州岛西南部,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山峰,海拔高达 600 米,山间遍布深邃的河谷,山上有大型矿山、冶炼和精炼遗址以及 16 世纪至 17 世纪的采矿定居点的考古遗迹。和 20 世纪。该遗址还展示了用于将银矿石运往海岸的路线,以及从那里将银矿石运往韩国和中国的港口城镇。这些矿山对 16 世纪日本和东南亚的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7 世纪,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银和金。矿区现在森林茂密。遗址内有堡垒、神社、通往海岸的街道运输路线的部分,以及三个港口城镇,即友浦、冲泊和汤之津,矿石的发运地。

平泉 – 代表佛教净土的寺庙、花园和考古遗址

平泉 - 代表佛教净土的寺庙、花园和考古遗址包括五个遗址,包括神圣的锦溪山。这里保留着 11 世纪和 12 世纪政府办公室的遗迹,当时平泉是日本北部王国的行政中心,与京都相媲美。该王国以净土佛教的宇宙观为基础,该佛教于 8 世纪传入日本。它代表了人们死后向往的佛陀净土以及今生的心灵安宁。净土佛教结合了日本本土的自然崇拜和神道教,形成了日本独有的规划和园林设计理念。

帕帕哈瑙莫夸基亚

帕帕哈瑙莫夸基亚是一片巨大而孤立的线性群落,由低洼的小岛和环礁组成,周围环绕着海洋,位于夏威夷主群岛西北约 250 公里处,绵延约 1,931 平方千米。该地区对现存的夏威夷土著文化具有深远的宇宙学和传统意义,是祖先环境,是夏威夷人与自然界亲属关系概念的体现,也是人们相信生命起源和死后灵魂回归的地方。在尼霍阿岛和马库马纳马纳岛上,有与欧洲人定居和使用前有关的考古遗迹。该遗址的大部分由远洋和深海栖息地组成,具有海山和水下浅滩、大面积珊瑚礁和泻湖等显著特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MPA) 之一。

升龙皇城中心区 - 河内

升龙皇城建于 11 世纪,由李越王朝修建,标志着大越的独立。它建在 7 世纪中国堡垒的遗址上,位于红河三角洲填海造地的土地上河内。它曾连续 13 个世纪成为地区政治权力中心。皇城建筑和第 18 届黄耀考古遗址的遗迹反映了红河下游河谷特有的东南亚文化。北部是中国,南部是古代占婆王国,两者的影响在此交汇。

阿尔卑斯山周围的史前木桩住宅

这一系列由 111 个小型独立遗址组成的遗产包括阿尔卑斯山及其周边地区史前桩屋(或高脚屋)遗址,这些遗址建于公元前 5000 年至 500 年左右,位于湖泊、河流或湿地的边缘。仅在部分遗址进行的发掘提供了证据,可以深入了解阿尔卑斯山欧洲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史前时期的生活以及社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其中 56 个遗址位于瑞士。这些定居点是一组独特的考古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底蕴深厚,是研究该地区早期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

瓦迪拉姆保护区

该遗址占地 74,000 公顷,被列为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位于约旦南部,靠近沙特阿拉伯边境。该遗址拥有多样的沙漠景观,包括一系列狭窄的峡谷、天然拱门、高耸的悬崖、斜坡、大规模山体滑坡和洞穴。遗址中的岩画、碑文和考古遗迹证明了 12,000 年来人类的居住和与自然环境的互动。25,000 块岩石雕刻和 20,000 块碑文的结合追溯了人类思想的演变和字母表的早期发展。该遗址展示了该地区畜牧业、农业和城市活动的演变。

卡梅尔山的人类进化遗址:纳哈尔梅阿罗特/瓦迪埃尔穆加拉洞穴

该遗址位于卡梅尔山脉西坡,包括塔本、贾马尔、埃尔瓦德和斯胡尔洞穴。九十年的考古研究揭示了一段无与伦比的文化序列,为南部早期人类生活提供了档案。 -西亚。这片占地 54 公顷的土地上保存着代表至少 50 万年人类进化史的文化沉积物,证明了尼安德特人和早期解剖学现代人类在同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框架——莫斯特文化框架内的独特存在。大量纳图夫人墓葬和早期石器建筑的证据洞穴代表了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向农业和畜牧业的过渡。因此,洞穴已成为人类进化年代地层框架的关键地点,特别是黎凡特的史前时期。

红湾巴斯克捕鲸站

红湾是巴斯克水手于 16 世纪在加拿大东北端贝尔岛海峡岸边建立的,是一处考古遗址,提供了欧洲捕鲸传统的最早、最完整和保存最完好的见证。1530 年代,建立该站的人称其为 Gran Baya,这里曾是沿海狩猎、屠宰、提取鲸脂以生产鲸油和储存鲸脂的基地。这里成为鲸油的主要来源,鲸油运往欧洲用于照明。该遗址在夏季使用,包括炼油炉、制桶厂、码头、临时住所和墓地的遗迹,以及水下船只残骸和鲸骨沉积物。在当地鲸鱼种群枯竭之前,该站使用了大约 70 年。

骠古城

骠古城遗址包括哈林、贝克塔诺和斯里克瑟特拉三座砖砌城墙、有护城河的城市遗迹,这些城市位于伊洛瓦底河流域干旱地带的广阔灌溉土地上。它们反映了骠王国繁荣发展了 1000 多年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900 年之间。这三座城市是部分发掘的考古遗址。遗迹包括发掘的宫殿城堡、墓地和制造遗址,以及巨大的砖砌佛塔、部分矗立的墙壁和水利管理设施——其中一些仍在使用——巩固了组织化的集约化农业。

加洛林王朝的西墙和科维城

该遗址位于威悉河沿岸的赫克斯特郊区,加洛林王朝的西墙和科维城建于公元 822 年至 885 年之间,乡村风光基本保存完好。西墙是唯一一座可追溯到加洛林时代的建筑,而原始的皇家修道院建筑群则作为考古遗迹保存下来,但仅进行了部分挖掘。科维西墙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最重要的加洛林王朝建筑风格之一。它是这一时期的真正创作,其建筑表达和装饰清楚地说明了皇家修道院在法兰克帝国中发挥的作用,包括确保领土控制和管理,以及在整个欧洲传播基督教和加洛林王朝的文化和政治秩序。

前哥伦布时期的酋长定居点及迪基斯人的石球

该遗产包括位于哥斯达黎加南部迪基斯三角洲的四个考古遗址,它们被认为是公元 500-1500 年时期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系的独特典范。它们包含人工土丘、铺砌区域、墓葬,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组直径在 0.7 米到 2.57 米之间的石球,其含义、用途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个谜。这些石球以其完美、数量、大小和密度以及在原始位置的放置而独一无二。这些石球之所以能免于劫掠,哥斯达黎加绝大多数考古遗址都遭遇了劫掠,这要归功于厚厚的沉积层,它们被埋藏了几个世纪。

百济历史区

该遗产位于韩国中西部山区,包含 8 处可追溯至公元 475 年至 660 年的考古遗址,包括与首都熊津(今公州)相关的公山城和松山里的王陵、扶苏山城和官北里的行政建筑、定林寺、与首都泗沘(现扶余)相关的陵山里的王陵和罗城墙、与第二首都泗沘相关的王宫里的皇宫和益山的弥勒寺。这些遗址共同代表了百济王国(朝鲜半岛最早的三个王国之一,公元前 18 年至公元 660 年)的后期,在此期间,朝鲜、中国和日本这三个古代东亚王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宗教(佛教)、文化和艺术交流。

冲绳圣岛及宗像地区相关遗址

冲之岛位于九州岛西海岸 60 公里处,是日本神圣岛屿崇拜传统的杰出典范。岛上保存的考古遗址几乎完好无损,并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公元 4 世纪至 9 世纪期间岛上举行的仪式的变化。在这些仪式中,供品被放置在岛上的不同地点。其中许多都是从海外运来的,工艺精湛,是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亚洲大陆之间密切交流的证据。冲之岛是宗像大神社的一部分,至今仍被视为神圣之地。

瓦隆戈码头考古遗址

瓦隆古码头考古遗址位于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包括整个商业日报广场。它位于里约热内卢的前港口区,从 1811 年开始,这里修建了一座古老的石码头,供被奴役的非洲人登陆南美大陆。据估计,有 90 万非洲人通过瓦隆古抵达南美。该遗址由多个考古层组成,其中最底层是 pé de moleque 风格的地板铺装,这归功于原瓦隆古码头。这是非洲奴隶抵达美洲大陆最重要的实物痕迹。

赫德比和丹尼维尔克边境考古建筑群

海德比考古遗址由一座商业中心(或贸易城镇)的遗迹组成,其中有道路、建筑物、墓地和可追溯到公元 1 世纪和 2 世纪初的港口的痕迹。它被丹尼维尔克的一部分包围,丹尼维尔克是一条穿过石勒苏益格地峡的防御线,石勒苏益格地峡将日德兰半岛与欧洲大陆的其余部分分隔开来。由于海德比位于南部法兰克帝国和北部丹麦王国之间的独特位置,它成为欧洲大陆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以及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贸易枢纽。由于其丰富的、保存完好的考古材料,它已成为解读维京时代欧洲经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遗址。

哈里发城麦地那阿扎哈拉

哈里发城市麦地那阿扎哈拉是一座考古遗址,该城市由伍麦叶王朝于公元 10 世纪中叶建造,是科尔多瓦哈里发的首都。在繁荣了数年后,该城市在 1821 年的内战中被夷为平地。 1009-1010 年哈里发政权灭亡。这座城市的遗迹被遗忘了近 1000 年,直到 20 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这个完整的城市综合体包括道路、桥梁、供水系统、建筑物、装饰元素等基础设施以及日常用品。它提供了对现已消失的安达卢西亚伊斯兰文明的深入认识,当时安达卢西亚文明正处于鼎盛时期。

法尔斯地区的萨珊王朝考古景观

八个考古遗址位于法尔斯省东南部的三个地理区域:菲鲁扎巴德、比沙普尔和萨尔维斯坦。防御工事、宫殿和城市规划可追溯到萨珊帝国早期和晚期,萨珊帝国从公元 224 年到 658 年横跨该地区。这些遗址包括王朝创始人阿尔达希尔·帕帕坎建造的首都,以及他的继任者沙普尔一世建造的城市和建筑结构。考古景观反映了对自然地形的优化利用,见证了阿契美尼德和帕提亚文化传统以及罗马艺术的影响,这些文化传统对伊斯兰时代的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

阿尔斯兰特佩土丘

Arslantepe 土丘是一座 30 米高的考古遗址,位于马拉蒂亚平原,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南 12 公里处。遗址的考古证据表明,至少从公元前 6 千年到罗马晚期,这里都有人居住。早期乌鲁克时期最早的地层以公元前 4 千年上半叶的土坯房为特征。该遗址最突出和最繁荣的时期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在此期间建造了所谓的宫殿建筑群。大量证据还证实了早期青铜时代的存在,其中最突出的是皇家陵墓建筑群。考古地层随后延伸到古亚述和赫梯时期,包括新赫梯时期。该遗址展示了导致近东国家社会和早于书写的复杂官僚体系出现的过程。该遗址出土了许多特殊的金属物品和武器,其中包括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剑,这表明有组织的战斗形式开始成为精英阶层的特权,他们将这些剑作为新政治权力的工具来展示。

罗马帝国的边界——下德意志边界

该跨国遗产沿着莱茵河左岸延伸约 400 公里,从德国莱茵山脉一直延伸到荷兰北海沿岸,由 102 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来自罗马帝国边境的一部分,公元 2 世纪,该边境横跨欧洲、近东和北非,绵延超过 7,500 公里。该遗产包括军事和民用场所以及基础设施,标志着公元 1 世纪至 5 世纪下德国的边缘。遗产中的考古遗迹包括军事基地、堡垒、小堡垒、塔楼、临时营地、道路、港口、舰队基地、运河和渡槽,以及平民定居点、城镇、墓地、圣殿、圆形剧场和宫殿。几乎所有这些考古遗迹都埋在地下。遗产中的水浸沉积物使罗马占领和使用时期的结构和有机材料得到了高度保存。

日本北部的绳文史前遗址

该遗产包括北海道岛南部和东北地区北部的 17 个考古遗址,地理环境从山区丘陵到平原低地,从内陆海湾到湖泊和河流。它们为前农业但定居的绳纹文化及其复杂的精神信仰体系和仪式在 10,000 年左右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见证。它证明了定居的狩猎-渔民-采集社会从公元前 13,000 年左右开始出现、发展、成熟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绳纹精神的表达以有形的形式呈现在物品中,例如漆器、带有脚印的泥板、著名的凸眼土偶,以及包括土方工程和直径超过 50 米的大型石圈在内的仪式场所。这一系列遗产证明了前农业定居生活从出现到成熟的罕见且非常早期的发展。

威尔士西北部的板岩景观

威尔士西北部的板岩景观展示了工业板岩采石和采矿对斯诺登山脉和山谷传统乡村环境带来的变革。这片土地从山顶延伸到海岸,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制约因素。土地所有者和资本投资者开展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利用了这些机遇和制约因素,并在工业革命 (1780-1914) 期间将农业景观重塑为板岩生产的工业中心。该系列遗产由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包括残存的采石场和矿山、与板岩工业加工相关的考古遗址、历史定居点(包括生活和遗迹)、历史花园和宏伟的乡间别墅、港口、码头和码头,以及铁路和公路系统,这些都展示了残存的板岩工业景观的功能和社会联系。该遗产不仅对板岩出口具有国际重要意义,而且对 1780 年代至 20 世纪初的技术和熟练工人出口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业界发挥了领导作用,为世界各地的其他板岩采石场树立了典范,为材料、技术和人文价值观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而卓越的典范。

周口店遗址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先主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距北京市区约48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考古遗址,是“北京人”的发祥地。 周口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遂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1930年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但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遗失了自1927年以来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标本,迄今下落不明,这一事件成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谜。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60万年前的“北京人”、10万年前的“新洞人”、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序厅正面为龙骨山立体模型,展柜中摆放着周口店地区从4亿年前到1亿年前的各种岩石标本,反映了该炮区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过程。

青龙山景区

青龙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西部王店子镇,属燕山余脉,总面积28.2平方公里。由唐山市宏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于2010年5月开始正式接待游客。2011年1月12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11月19日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青龙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西部王店子镇,属燕山余脉,总面积28.2平方公里。由唐山市宏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于2010年5月开始正式接待游客。2011年1月12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11月19日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永定门

永定门曾为明清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是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规制最高的一座,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重要地位,见证了明清城市传统管理方式。原永定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现存永定门为 2005年严格遵循中国文物保护原则重建完成的地标性建筑,以永定门城楼的形象标识出北京中轴线南端的位置,展示出中国古代城楼建筑传统形式与工艺做法,成为眺望北京中轴线南段景观的重要景观视点。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历史标识,与正阳门南北相望,,是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节点。永定门历史地点由重建的城楼建筑及南侧瓮城地面标识构成。在永定门上以展示为目的、按原有形制重建后永定门城楼。因瓮城不再恢复,故在城楼南侧场地地面标示出原瓮城位置。同时在城台南立面、北立面、东西端面用白色标点的形式,标示出原来马道、瓮城的位置。所标示的位置和尺寸,真实地反映出历史信息。永定门作为北京外城的正南门,是明清两代城市防御体系和城市管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礼仪传统组成部分。随着北京外城商贸的兴起,永定门内居住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与商业发达,永定门也成为商贾往来的重要通道。今天,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和瓮城地面铺装明确标识出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位置,准确展示出永定门的历史形制与传统工艺做法。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朝为加强北京城防御,修建外城,设7座城门,以永定门规制等级最高、体量最大。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永定门城楼南侧增筑发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筑发城箭楼。20世纪50年代,为缓解永定门地区交通压力,将永定门城楼和節楼拆除,同时取直疏浚了护城河道,托宽永定门地区道路。2003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永定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共试掘长度不一的探沟7条,确定了遗址的四至范围。2004年,永定门重建工程开始,至2005年竣工,工程严格依据考古与历史资料研究成果。重建后的永定门标识出了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