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坛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及周边

社稷坛位于故宫西南,紧邻中轴线与太庙呈对称格局。建筑群平面呈南北稍长的长方形,由内外两重坛墙围合成环套式院落。内坛为礼仪祀空间,中心有一重方形内墙围绕,内坛墙与内墙四面各开一门,中央为祭坛。内坛西南角设神库与神厨,西墙外设宰牲亭建筑群。外坛种植古612棵,营造出幽静的皇家祭坛氛围。此外,外坛区域还营造出颇具中国传统意趣的园林景观,西部堆看假山两处,西南部为形态自由的池塘,围绕池塘建有水榭、唐花坞等建筑。社稷坛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太社和太稷的礼仪建筑群,通过外坛、内坛、内三重坛墙营造出富于层次变化的神圣祭祀氛围,内坛为祭祀空间的核心。自南向北,沿内坛居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南坛门、南星门、社稷坛祭坛、北棂星门、拜殿、戟门、北坛门等建筑。步入内坛后可见内墙,内的正中央为社稷坛祭坛。内墙以北为拜殿。戟门位于拜殿正北,形制较拜殿略低。北坛门在明清时期是礼仪祭祀路线的入口,因而较南门形制更高。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祭祀社(土地)与(五谷)的场所的。祀社、稷二神的意义不仅限于对于土地与五谷本身的崇拜,而是以此表现对国家疆土的重视,具有祈祷国家根基稳固、繁荣昌盛、疆土完整的延伸意义。祭祀社稷强调土地和五谷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将国家和社会秩序与人地关系紧密联系起来。社坛于近现代成为公园,是北京最早转变为城市公园的皇家坛庙,至今仍作为公园对外开放。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内坛中仅建有祭坛。明代先后增建了宰牲亭、神库神厨、拜殿与载门,形成的格局保存至今,清代仅对主要建筑进行过修缮。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作为中央公园对公众开放,是北京最早转变为城市公园的皇家坛庙,见证了北京中轴线公众化历程。1928年,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至今依旧对外开放。

关联的北京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