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吃新节

贵州
🎧  听景点介绍

仡佬族吃新节是仡佬族一项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吃新节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金沙县安底镇、茶园乡一带,金沙县茶元乡位于县境内东北端。茶元乡治所离县城35公里,该乡所管的永丰村岩石组,新明组场背后组,茶元村的太平组和齐心村联合组绝大部分是仡佬族,这是原北亚热带温度季风区,由于地处大山下的低丘坝地,自民乐渠道贯通后,大部分农田已成为旱劳保收地。由于田地肥沃,适宜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对有水稻种植传统的仡佬族文化的发展,起到得天独厚的传承作用。

仡佬族是金沙县境内最古老的民族,早在春秋末年就有记载了。明代以后仡佬族人口开始逐渐减少,到了清代,占境内统治地位的彝族土目对仡佬族采取掠夺性治理,使辖区内一部分仡佬族集中到了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红梓、箐门,而一部份则避开土目的统治,集中到人口发展相对稳定、地处山间田坝的茶园。300多年来,这里的仡佬族人都会过自己传统的吃新节。这是一年之中仡佬族人最隆重的节日,跟汉民族的过年一样,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仡佬族群众总是互相邀约,除留一人在家料理家务外,其余人都出动,踏着自己耕耘的土地,一边观赏硕果累累的庄稼,一边择地开展活动,以此来纪念恳荒辟草的先人和庆贺丰收在望,祝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六畜兴旺。

吃新庆丰活动,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吃转转酒为主。参加人数计千余人。白天开展打“篾鸡蛋”(即竹篾条编织的球)活动,按习惯将参加者分为若干队,并视场地之宽窄来研究各队人数,不分性别、年龄,但双方人数必须相等。活动以固定范围“对打”和不固定范围“追打”两种形式进行。对打:划定边线、底线和中线(形如篮球场),双方队员在指定的区域内要求,要得者为发球队。发球队指定一队员,用手击球向对方打击,对方回打球,球在空中来回运转。若一方发、打球,打在对方任何一个队员身上,称为被“烧倒”。而被烧倒者,记负一次,并供胜队吃蛋一次。若发、打球超过边底线者,称为“漏毛”。发、打球不过中线者,称为“内闷”。其“漏毛”、“内闷”均判为失误,由胜方发球。照此明确规定,以“烧倒”次数来计算全场活动的结果。吃蛋达十二次者为胜队,反之为负队。并当众公布胜负战绩。追打:划定中线为界线,又在距中线五十米、一百米或更长一点的地方,划出底线,仍以手击发球方式进行追打。球在空中来回运转,若球在哪一方落地,那一方便立即进行追打。球在空中来回运转,若球在哪一方落地,那一方便立即退却防守,对方球队急速追至落球点,继续发球追打。双方往返循环,你退我进,直至篾鸡蛋打出对方底线才终止全场活动。被打追出底线者,为负队。负队淘汰,另选一新队上场,同胜队又开始鏖战。夜晚,全村仡佬族群众,就近围坐在各家吃“转转酒”,边吃边摆家常。在这欢乐的夜晚,仡佬族同胞们心情舒畅地痛饮“庆丰转转酒”。酒过两巡,大家各抒已见,总结交流一年来的生产经验和叙谈生活中有益的事情,以利来年有更大的作为。

仡佬族吃新节时需杀牲,隆重时有杀牛祭天,杀马祭地之说,最起码都要杀三牲,即猪、羊、鸡等。同时进行采新活动,采摘新鲜时令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包谷或其他菜蔬。佬族采新不像其它民族是只在属于自己的园地里采摘,而是可到各处采摘。若是稻谷,有大田采三雕,小田采一雕,若是包谷,有大土取一个、小土取几粒等的约定俗成的规定,正因为仡佬族是最早开恳此地的民族,所以才有这类规定。在吃新这天,人们还穿上崭新的服装,聚在一起开展各种活动,有唱洋戏、对山歌、吹竹号、跳采堂舞、打篾鸡蛋、荡磨磨秋或甩甩秋等。之后,每户除留一人看家外,所以人都到指定的地点汇合开展活动,然后集体吃饭,这天吃饭是用采新得来的粮食作点缀、引子,加上陈年的粮食一起做,就是名符其实的吃新。

抢救和保护吃新节这一仡佬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加强民族团结,乐神娱众,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作用。虽然吃新节是这一带仡佬族民众仅有的传统节日,金沙县的仡佬族吃新节由于乐于组织的族中自然领袖朱登高、梁明亮等老人相继去世,人们只是在节日当天杀鸡祭奠,无人组织大型活动己十多年,杀牲采新、烧香秉烛、开坛祭祖的中小型活动已断断续续,濒临消亡。(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