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吃新祭祖习俗
族吃新祭祖习俗是遵义县平正仡佬族的重要节日,主要流传于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及贵州境内其它仡佬族聚居地区,以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的仡佬族吃新祭祖习俗保存得较为完整,最为丰富。平正仡佬族乡位于遵义县境西部,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区65公里。乡境地貌以大娄山山脉南北延伸的支脉为骨架,与峡谷、糟古、盆地等自然组合成高度不同、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岩地貌。主要河流有盘水河、黑脚岩河等,均发源于西境大娄山脉,东流入观音寺河。
平正仡佬族的吃新祭祖习俗,在开展吃新祭祖活动中每次必祭竹王,他们自认为是夜郎国竹王后裔,不管是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与竹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渊源关系。仡佬族“吃新祭祖”有别于贵州其他民族的吃新祭祖,其他民族的吃新祭祖只能采自己地里的谷物,绝对不能采他人田地里的,然仡佬族采新(粮)献祖不分地界,不分民族,可以采到附近方圆数十里,以至近百里地里的谷物、豆来献祖,不遭非议,视为吉祥,物主非常满意。而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和变迁,其活动仪程也融合了时代的特征。比如跳踩堂舞,最先的踩堂舞只能用于仡佬族老人去世时在堂屋中跳,现在,仡佬族踩堂舞也已经用于各种娱乐活动和迎送贵宾之中。
仡佬族吃新祭祖活动一般在每年农历的七月或八月。谷物一熟即可吃新祭祖。清晨,全寨男女盛装集于寨中古树下,听取寨老作节日安排。青年男女集于寨口,用土炮和歌声来迎接宾客,敬拦门酒。青年男女去田间地里采摘谷穗、包谷、瓜果。经过精心梳妆的姑娘们到田间采摘新谷,采摘新谷前要唱开镰歌。采摘新谷时边采摘边唱采新歌,要首先采摘最先成熟的谷物(俗称望哨谷)。她们到本民族以外的田地采摘,尤其受到欢迎。
各家以新熟作物祭祖、祭竹王、祭神树、祭五谷神。方桌上陈列酒、谷穗、包谷、茄、瓜、豆和糯米粑等。燃点纸烛,念请祖宗尝新,保佑全家吉祥平安,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其后男女老幼集于古树下将新摘谷物与去毛祭祖猪和9串肉、24碗酒饭集体按辈份排列拜祖宗。祭毕,土炮、鞭炮齐鸣,演阳戏(或傩戏)、耍武术、玩篾鸡蛋,男女对歌寻找意中人等活动。寨老将肉串和酒、碗收于筛内,宰鸡1只,至村路口,将系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竿插在田中,以鸡、肉、酒送祖。之后,全寨男女老幼齐集某一场地,对山歌、跳踩堂舞、打磨磨秋、玩蔑鸡蛋等。
现在平正仡佬族乡具有代表性的补袱(主持祭祀的道士)有:平正仡佬族乡共心村石板上组熊文帮,熊文富、熊德斋、熊国章、熊国章、熊永坤等,平正仡佬族乡共心村大房组吴三怀、吴甫亮、吴国启、吴德贵、吴秋云、传吴安明、吴明强等。
吃新祭祖活动是仡佬族最盛大的活动,祭祀活动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在这盛大的节庆中,杀牛祭天,杀马祭地,杀猪祭祖,敬奉蛮王、竹王、夜郎王,以及一辈又一辈的老祖人,同时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竞技等活动,如玩蔑鸡蛋、打磨磨秋、对歌、跳芦笙踩堂舞等,它体现了仡佬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其意义在于纪念开荒辟草的祖先和庆祝丰收,表达欢喜之情。
20世纪50年代实行合作化后,土地归于集体,社员按工分领取报酬,吃新祭祖活动在政策限制下自行中断。80年代,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吃新祭祖习俗才又在各地逐渐恢复。然而,因为数十年的中断,吃新祭祖活动中许多细节均已遗失,只有部分老年人凭记忆口传,加之会使用仡佬语言的人越来越少,现在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转变,追求时尚,传承本民族古老文化的热情也正在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熟悉吃新祭祖活动各个流程的老艺人已所剩无几,仡佬族吃新祭祖习俗现正面临着传承危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