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邱扇鼓腔

河北
🎧  听景点介绍

内邱扇鼓腔是流传在内邱北部中张村、高望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因表演时边舞边击鼓歌唱而得名。根据《河北舞蹈志》记载,内邱中张村老艺人李志春讲,扇鼓腔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因无史料可证,只有凭借艺人传说,可以看出其在中张村早已盛行。

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作娱人表演,即小生六人,如同戏曲文小生打扮,右手执鼓键,左手执扇鼓。二十日作娱神表演,当日早上,扇鼓队要到村南岗上接城隍爷。届时在会首率领下,四壮汉担着供桌,上置供品。其后,有八人抬着的大轿子,后随旗队、仪仗、扇鼓队及高跷、旱船、小车会、龙灯等。到时由会首上香叩拜,将城隍爷请至轿中,顷刻,鞭炮轰鸣,鼓乐齐奏,舞队狂舞,人群沸腾。护送城隍爷回家,以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待将城隍爷护送至村中城隍庙,扇鼓队及各档花会开始打场表演。此活动从上午开始至午夜方止,表演队伍一般由十四人组成,鼓键用竹片制成,长约一尺三寸许,宽约六分,末端系一长约四寸半的穗子。扇鼓用铁条制一圆形,直径约九寸,鼓面蒙羊皮,鼓柄长约九寸,柄端置三个直径三寸的圆圈成倒品字形,每个圈内再装三直径约二寸的铁圈称其为九连环,晃起来唰唰作响,甚是悦耳。小旦六人,如同戏曲小旦打扮,右手持折扇,左手执彩巾,脚踩寸子。老旦一人,如同戏曲彩旦打扮,左手执笤帚,右手执棒槌。丑角一人,如同戏曲小丑打扮。扇鼓的表演除了边走边舞的表演形式,还有在固定场地演出的形式。

扇鼓腔是视觉艺术和时空艺术,以扇鼓、手绢,以身体各部位,有节奏有韵律有变化的运动,来塑造人物抒发思想情感,舞姿可以说是无声的语言。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