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花船

江苏
🎧  听景点介绍

渊源与分布

“花船舞”,又叫“玩花船”、“撑旱船”、“走水子”,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在淮安各地都有分布。起源于隋唐时期,洪泽地区则相传“花船舞”是明朝洪武年间,洪泽湖渔民为纪念刘基修建洪泽湖大堤的功德,每年正月初一装扮自家渔船,以示庆贺,久而久之演变成了“花船舞”。

内容及特点

“花船舞”的道具“旱船”自然是指陆地上的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竹制或木制骨架。在这种船形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各式花纹的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饰物,把一只或数只船装饰得艳丽非凡。

“旱船”有单舱和双舱之分,单舱容一人,双舱容两人,表演的多为姑娘或媳妇,亦有其他人物角色,着装多为红、绿、黄等艳丽色彩为主的服饰。船内人手拎花船起舞,为减轻手臂负荷,亦可用红绸带系在船上,用肩背手提的方式。船前1个或2个小丑,各持竹竿模拟撑篙行船。船尾1名船夫,不时模拟掌舵的样子。船两边各有1至数名伴舞者,还有说唱者及伴奏者数人,曲调多为杨柳青、花鼓调等民间小调,伴奏乐器主要为鼓、锣、镲、钹、二胡和笙等。

演出时,撑船人、小丑等表演者插科打诨、逗趣取笑。撑船人窜蹦跳跃,指挥小船时疾时徐,忽左忽右,随波逐流,闯滩避险,情况危急时锣鼓大作,险情排除时笙歌嘹亮。气氛紧张热烈,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花船舞”是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对研究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及当地的民俗风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