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打铁技艺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方式,是人民生活、生产和军事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艺,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关中腹地的秦国首先使用并普及铁器,从而使秦国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举成为春秋战国最强盛的国家。秦国统一六国以后,统治者以法律的形式在全国推行铁器制作,分官炉和民炉。官炉负责制作兵器和大型国家祭祀用器,民炉负责制造生产以及生活用具。铁器成就了华夏农耕文明,缔造了汉唐雄风。时至今日,在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原始的打铁技艺仍然在一定的区域内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骸㈠焙友匕逗桶茁乖�地区,是秦国的首府之地,也是农业发达地区。在这里,打铁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有序的传承。打铁艺人将其作为一门民间技艺和谋生方式,尤其在白鹿原及其周围的村庄盛行不衰。改革开放后,由于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白鹿原打铁技艺逐呈衰势,第一代传人武师傅已经病故,第二代传承人屈换龙年老体衰,第三代传承人屈希望继续从业,延续着古老的打铁技艺。
打铁的人被称为铁匠,打铁的地方被称为铁匠铺,打铁的炉子被称为铁匠炉,需要的配套设备有风箱、铁墩、大锤、小锤和铁钳。铁器成品分为三类,一是农具,如铁犁、铁耙、锄头、镐头、铁锨、镰刀等;二是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门插等;三是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
据屈希望师傅介绍打铁过程,在铁匠铺屋子正中放置一个大火炉,炉边架一个风箱,将锻打的铁料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徒弟握大锤进行锻打。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使之能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东西打得好,选料最为关键。除了选料,还有煅烧、锻打、连接锻打、加钢锻打、剪刃定型、冷砸定型、挫刃、淬火、成型等等,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打造一把菜刀,需要整整一天。
白鹿原打铁技艺的制作过程(以镢头为例)
1.选料:根据作品选两块铁板,一块做镢身,一块做镢盘。
2.煅烧:把两块料放到火中烧成发白色。
3.锻打:锻打是关键的步骤,必须用两锤,一大一小。小锤指到那儿,大锤打到那儿,小锤一倒,大锤继续不停的打,小锤其实就是起到指挥的作用。
4.连接锻打:镢身与镢盘经过煅烧后锻打连接在一起。
5.加钢锻打:给镢刃加钢,这样制作出来耐火、耐用。
6.剪刃定型:用专用工具将角剪出刃子。
7.冷砸定型:用锤将剪好的镢刃砸光、砸正。
8.挫刃:也叫开刃,用锉刀挫出刃子。
9.淬火:根据料的成分进行淬火,看颜色变成淡红,取出先在土里冷却一下,再在水里慢慢放下。
10.成型:把打好的作品用锉刀将毛刺打掉,挫光,就此成型。
随着我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铁匠”这门古老的行当如今早已隐出城市,即便在偏远的乡村一隅也难觅踪迹。打了一辈子铁的屈希望却从没想过退休,“只要还能干动就继续打,小车不倒只管推,俺这辈子就交给这个铁匠铺子了”。屈师傅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年轻人来学习这门手艺,使历史悠久的白鹿原打铁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如今,白鹿原方圆几百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像屈希望这样的铁匠师傅,打铁技艺后继无人。但其产品仍是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依然发挥着独有作用。从文化的视角看,打铁技艺和铁器产品,对于研究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09年白鹿原打铁技艺被灞桥区文化体育局推荐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屈希望获得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西安分会场手工艺类一等奖。2010年11月他的作品《十八般兵器》荣获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手工艺类一等奖。(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