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吊龙舞

湖南
🎧  听景点介绍

城步吊龙舞是用长篙将龙身吊起来进行表演的一种龙舞。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一带。城步吊龙舞是集工艺、武术、气功、表演、祭祀和礼仪习俗为一体的龙舞艺术。

城步吊龙舞是龙舞的一种,流传于湖南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各乡镇。城步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城步苗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龙,在全县五峒四十八寨苗族聚居地都有春节舞龙的习俗,尤以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扎制工艺独特,舞龙技艺独特超群,是苗乡龙舞的代表。2008年,城步吊龙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神话传说

苗族人民世世代代尊龙、敬龙、爱龙,将龙作为图腾。传说唐朝初年,有年大旱,玉帝下旨命龙王降雨,救民稻田,解民干渴。东海老龙年老耳背,听错御旨,将城内降雨七滴,只将乡间稻田降雨三滴,结果田间禾苗缺水枯死,粮食无收,饿殍遍野,城内却暴雨成灾,街可撑船,店铺被淹。玉帝大怒,下旨要唐朝丞相魏征于某时某刻处斩老龙,不得有误!唐太宗李世民念在老龙多年来适量降雨,滋润大地,使得唐朝物华天宝,逐年强盛,老龙虽触犯天条,也罪不该死,想保住老龙一命。他故意约魏征在宫中下棋,拖延魏征处斩老龙的时间。到了玉帝下旨处斩老龙的时刻,魏征恪尽职守要去斩老龙,而皇上又拖住魏征下棋不放,魏征无奈,假借下桌捡棋子,留个假身在桌下昏睡,而真身却手持宝剑在午门外将老龙斩为12节,之后又回到宫中继续与李世民下棋。时辰一过,李世民就对魏征说:“魏征丞相一向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想不到今天也有疏忽的时候,现在斩龙时辰已过,我看就免了吧!”魏征手握棋子,不紧不慢地对皇帝说:“启禀皇上,我已按玉帝规定时刻将老龙斩为十二节,现龙头挂在西门外,龙身留在府朝中,若皇上不信,请您亲自前往察看!”唐太宗亲临现场察看,顿时大惊失色,只见西门外满地是血,挂着的龙头还在滴血。老龙当晚托梦给李世民,若能恢复龙形龙身,亦能保证民间风调雨顺。唐太宗当即下令,民间各地春节按老龙形状,扎制龙灯,高高举起,耍闹新春。苗族群众把舞龙称为“活龙活现”,认为这样“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下团这个苗族聚居的寨子独创了用长杆将龙头高高举起,名叫“吊龙”的表演艺术。

舞龙有接龙、出灯、封龙三个程序:

接龙――正月初二傍晚,人们摸黑(接龙时不准打火把、点灯)举着扎成的龙灯到溪河边,将龙头向着流水方向。然后摆香案敬龙神,摆上猪头、糍粑、水果、米酒,点燃香烛,杀一只雄鸡向河神点血,然后点燃鞭炮迎接龙神归位。龙师傅念念有词,围着龙灯转圈、跳傩舞,将鸡血1、朱砂洒向龙头、龙身、龙尾,称为点睛、画鳞、开光。此时,大家将龙灯蜡烛全部点燃,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个灯笼及所有伴灯点亮,簇拥着“神龙”回寨。进入村寨时,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齐响。寨门口早已预备好接龙香案,举龙头的人问:“龙神问道谁家好?”摆香案的人答道:“土地答言此处高。”接龙完结,大伙儿就舞着龙灯在自己团寨里挨家挨户送吉祥,除秽气。每进一户,户主必摆香案,焚香点烛,燃放鞭炮,还要给每位舞灯人敬茶敬烟,举止要十分虔诚和恭敬。龙头进入堂屋向家仙点头时,“会首”便向户主致颂词:“神龙头上0花,来龙恭贺主人家;主家接龙有诚意,又放爆竹又敬茶;今夜神龙贺过喜,吉庆长留主人家。”主人即敬奉一个红包,并将一块红绸系在龙角上表示感谢。自此每户日夜香火不断,供品常备,直至元宵。

出灯――是指到已发出邀请预约的邻村团寨舞龙。年前会首已向相邻各村送达预告帖,收到预告帖的寨主村长便于正月初一去会首家拜年,送邀请帖。会首按先来后到顺序安排出灯时间,并预告舞灯人数。出灯时要配好大小乐器,每条大龙有两人抬大鼓一只,两人抬大锣一只,两人抬的大唢呐一支,小唢呐四支,棒锣、小鼓、班锣、碗锣各一只,八个牌灯、八对伴灯、两个小龙头、舞龙宝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身12~14人、舞龙尾一人,加上组织者、引导者、礼仪师及燃放爆竹、挑蜡烛、点灯的人数,共计在80人左右,两条龙则需160人。舞龙队伍庞大,声音洪亮,夜晚在山寨蜿蜒盘行,十分壮观,美不胜收。舞龙进邻村时,邻村照样家家户户摆香案迎接,还要置办酒席热情款待舞灯的客人。在村口接龙灯时,寨主要摆香案迎接,并祝词道:“远方来龙到我村,我寨老少都来迎,可惜缺少供果美酒摆香案呃,又少礼动步五里迎;奉请来龙多关顾呃,我们慢步来完情!”会首则答词道:“神龙头上0青,来龙恭贺众乡亲;八十公公来看灯,牙齿脱了又转生;八十婆婆来看灯,头发白了又转青;各位乡亲来看灯,家里添子又添孙;种田哥兄来看灯,风调雨顺好阳春;经商老板来看灯,财源滚滚生意兴;读书伢崽来看灯,京城赶考第一名;十八妹子来看灯,针线功夫手艺精;十八后生来看灯,乖态婆娘早进门;年幼娃娃来看灯,易养成人好聪明。今晚神龙来过后,贵寨人旺财源兴。”颂辞对答过后,大家便簇拥着龙灯往寨子中央的晒谷坪里去耍龙。此时鞭炮阵阵,锣鼓喧天。耍龙人趁着这欢乐的热潮,快速地将龙划进中央,然后随着龙宝升降起舞,仿佛巨龙出山,动作快速而猛烈,上下左右摆动,把龙的无拘无束、无所畏惧、豪迈向前的气势尽情地表现了出来。然后龙灯沿全场画圈、起伏,动作渐缓,龙头向四周人群点头,龙口龙睛一张一合,仿佛在呼风唤雨,布施人间,又好像在安抚人们,降福吉祥,让大家兴旺发达、万事胜意。在绕场三圈后,龙头转向中央,两条龙围着金光四射的龙宝上下争夺,然后相互致敬,分左右盘缠,越盘越高,高昂的龙头直指蓝天,最高时可达7~8米,好像在含珠养神,又像在向苍天承诺,永远保佑人间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盘龙过后,则依左青龙、右黄龙的方位出场,去各家各户送吉祥,报平安,各家各户依礼节接灯、送礼。龙灯到哪家,哪家就要留客,所有的龙灯客都要请到家里,或两三个或四五个一直要把龙灯客“抢”完;甚至还要到大坪里和村头去看一转,只要是外地人都要请到家里去吃饭,唯恐漏掉。不管过去有过邻里纠纷或亲仇怨恨,此时全抛到九霄云外,大家一起欢笑着,喝油茶,呷糍粑,然后上席喝酒,你敬我,我敬你,直到酩酊大醉方休。龙灯出游团寨在10公里之内一般不留宿,当晚赶回。如果因路途太远,又加上大雨或大雪,就留宿,名为“弯灯”。第二天,龙灯队伍再向其他村寨出发。

封龙――过了元宵就要“封龙”,表示舞龙结束了。正月十六晚上人们把龙灯舞到原来接“龙神”的河边,摆上香案,举行过祭祀仪式后,便将龙灯和伴灯全部烧掉,在熊熊大火中,锣鼓鞭炮齐鸣,人们欢呼着,呐喊着,表示欢送神龙化作青烟顺江河而下回归大海。

城步吊龙是集手工艺术、绘画、布艺、剪纸、贴花、文学、光学、表演、音乐、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古老艺术,也是苗族群众对龙文化的创造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