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作家具制作技艺

安徽
🎧  听景点介绍

古典家具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中国早期的家具始于夏商,兴盛于战国、两汉。其家具造型为适应“席地而坐”的习俗,家具普遍低平稳重、简便实用。直至唐宋,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和较为宽阔的居住环境,导致高足家具日渐流行。明代中期至清前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质朴而不俗,具有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实用价值,被称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基本上继承了明式家具风格,乾隆后期开始,装饰过于繁复,失去了简约流畅的风格。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种类已经齐全,根据家具使用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其他类等。古典家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派纷呈,其中,融入了徽州木雕和徽派建筑技艺的徽作家具,内含古典家具构造真谛与文化精髓,是徽文化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一朵奇葩,因研究宣传不够、技艺频临失传等原因,影响日渐式微。鉴此,从家具角度研究徽文化并促进其与经济结合,做好这篇文化产业文章,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明中叶隆庆时期(1567年)由于短暂的“隆庆开关”解除海禁使得大量的南洋硬木作为“压舱木”流入中国,明中叶徽州商人作为江南最富庶的一个群体,首先发现并利用了硬木,徽州商人利用家乡独有的人力资源优势,将徽州的“细木作”工匠带到江南一带,大量制作硬木家具,徽商贾而好儒,由文人设计,徽州木匠更是制作了线条绝美又符合现代人体的明式家具,到清代乾隆年间更是将徽州雕刻技艺发挥到极致,无处不雕,花纹繁缛的雕刻技艺也是家具主人财力的体现。至清末民国,徽作家具有新的变化,结合民国流行款式与传统相结合。解放后,手工业者进入合作社改造,徽作家具日渐式微。改革开放后,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逐渐恢复了徽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但是工匠少,规模小,缺少理论指导和制作规范。徽作家具在制作工艺上相当有讲究,其工序大致为:1、干燥处理新鲜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环境下水分会不断蒸发。水分的自然蒸发会导致木材出现干缩、开裂、弯曲变形、霉变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制品的品质,因此木材在制成家具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将开好料的板材堆成材堆装入干燥室,采用科学的除湿干燥方法,分别进行预热、中间、平衡和终了处理,让木料含水保持量达到科学标准,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延长使用年限,保证家具的经久耐用,防止开裂变形。再经过精选,剔其糟粕,杜绝虫蛀等劣质木材进入生产流程。2、榫卯结构榫卯是徽作家具的灵魂,是徽作家具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依据家具设计图样,科学考虑榫卯的粗细紧密和力学平衡的合理性,运用巧妙的构思,采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个部件紧密组合连接在一起,成为结合牢固的一个整体。榫卯结构的徽作家具,榫本身即是家具部件的联体,材质一致,榫和家具寿命相同,结构紧密,不易松弛,扎实稳固,经久耐用。3、雕刻工艺每件徽作古典家具,都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雕刻是一种“旨在意会,不可言传”的手艺。雕刻技师们将工艺步骤和工具使用技法结合紧密,以凿、雕、修、刮、磨等精妙艺术手段,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创造出构图生动、形象鲜明、线条流畅、技艺精湛的家具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富含传统家具特有的艺术气质。各类雕刻图案,表达着各种美好的寓意及祝福,完美呈现手工雕刻的意韵。4、打蜡工艺徽作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工艺,它不仅很好地展现了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环境对木材的腐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模由于不断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抹布的试擦等因素的影响,使家具的表面、棱角、边线等处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透亮的、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即所谓的“包浆”。5、生漆工艺这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来自原始森林和自然漆树科类,是人工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漆树液,而天然生漆漆液内主要含有高分子漆酚、树胶质及水。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蚀、耐水性、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性等功能,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徽作家具经由粗至细的反复刮磨后,采用中国优质生漆进行反复擦拭,臻至家具木纹清爽、平滑流畅、色泽清澈光莹,气质高贵典雅。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