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金牛洞

  金牛洞旅游度假村位于承德市兴隆县雾灵山脚下,是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会议的综合服务场所。金牛洞景区紧邻度假村,位于雾灵山南麓,东梅寺山上。该洞为天然岩洞,分上、中、下三层,并有部分岩溶发育,根据专家考证洞形成于14亿年前的中远古界,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距离山顶最近的岩溶洞穴。同时这座被称为“古式奇洞”的岩洞还是明朝“大乘天真圆顿教”避难及教主撰写《龙华经》之地,洞中至今仍有佛像多尊和撰经台等物。并有数条大大小小岩洞,如“地道战”般迷乱。

北京、沈阳明清故宫

北京紫禁城是中国最高权力中心,在长达五个世纪的时间里(1416-1911)一直统治着北京。紫禁城内有园林和众多建筑(近 10,000 个房间,内有家具和艺术品),是明朝中国文明的宝贵见证。清朝和清朝。沈阳的清朝故宫由 114 座建筑组成,建于 1625-26 年至 1783 年之间。它有一个重要的图书馆,见证了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的建立,之后它将其权力扩展到清朝成为中国的中心,并将首都迁至北京。这座宫殿后来成为北京故宫的附属建筑。这座宏伟的建筑为清朝的历史以及满族和其他部落的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中国的北部。

长城

公元前 220 年左右,秦始皇统治时期,将早期防御工事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以抵御来自北方的入侵。长城的修建一直持续到明朝(1368-1644 年),当时长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建筑。其历史和战略重要性只有其建筑意义才能与之媲美。

前门大街景区

  前门大街历史悠久,远在元朝时候,当时丽正门(即今前门)外通往郊外的大道就是它的前身。明朝中叶,由于商业的发达,前门大街两侧出现了鲜鱼口、猪(珠)市口、煤市口、粮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门大街才成为一条商业街。前门大街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的许多中华老字号,如大北照相馆、老正兴饭庄、盛锡福帽店、六必居酱园、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长春堂药店、内联升鞋店、张一元茶庄,还有月盛斋的酱肉店、都一处的烧卖店等16处老字号,分列前门大街两侧。

固安县屈家营古音乐会堂

  屈家营古音乐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创始于元明之际,源于佛教寺院音乐,是宋元以来南北音乐交流的产物,即有北方音乐的古朴粗犷,又兼备南方音乐的婉转清幽。   屈家营音乐会始建于明永乐至清嘉庆年间,可鉴证的是毁于“文革”期间的一顶“天纙”,该“天纙”是音乐会坐乐时所用的一种棚帐,边条上绣有文字:本会自开会以来,已不详其数载,嘉庆年间行将失传,现有某某人等扶持资助,于咸丰年间再兴本会。据此,屈家营音乐会在清代中叶就已存在了。迄今为止,音乐会共续谱五次。第三、四、五次续谱的时间分别是咸丰三年(1853年)、民国37年(1948年)和1980年,这三种谱本至今完好无损。

司马台长城风景区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既有人所常见的“城墙类型”,也有适应悬崖峭壁的山势而建的“半边墙类型”;既有随缓坡而舒展的马道,也有陡坡上以大阶梯叠进的“天梯”。独具“险、密、奇、巧、全”五大特点。司马台水库将该长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有敌楼16座,西段有18座。 敌楼密集、形式多变、结构各异,楼的间距平均仅140米,极其雄奇壮丽。东段长城峰巅有两座敌楼最为显赫,即仙女楼与望京楼。尤其望京楼筑于海拔千米的陡峭峰顶,景观绝佳,可遥望到北京城。司马台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司马台长城被鸳鸯湖分为东西两段。鸳鸯湖由流淌不息的常年在37℃的温泉和冰冷刺骨的冷泉汇集而成,致使湖水冷暖参半,每至严冬,湖内依然碧波荡漾,雾气升腾。长城的最高处为“仙女楼”,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达100米,坡度85度,几近垂直,无胆量的绝难征服。仰头上望,那砖石砌就的台阶仅可容脚,两侧悬崖陡壁,中间这一道台阶细如线,薄如刃,陡如立,不由人望梯兴叹,倒吸一口凉气。爬上仙女楼,景色果然更加壮美秀丽,俯首看脚下的悬崖,刀削斧劈一般,几缕雾岚挂在绝壁处,更显得陡峭惊险。西北边金山岭长城与司马台长城浑然一体,活象一条即将腾飞的苍龙。长城上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恰到好处地建立在各个制高点上,威风凛然,冷峻挺拔。整段长城,完美和谐,气势磅礴,处处显示出她的巧妙、奇特、雄伟和壮丽。再看看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奔涌而起,叠起无数的奇幻;看看辽阔的华北平原无边无际,一直铺向目不所及的天边,在这博大奇异的景色中,令人不由浮想联翩。 特别说明: 司马台长城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因长城所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且从古北水镇景区外部通往长城的道路正在施工,为保证游客安全,同时最大限度减轻对现有长城的环境影响,自2014年1月31日起,对单独游览司马台长城的游客实行预约分批次游览,每批次游客由工作人员集中带领、有序步行至长城脚下,请需单独游览司马台长城景区的游客提前预约。 1、预约时间:请至少提前一天预约; 2、预约说明:预约采用实名制,可预约次日至10日内门票; 3、预约游览批次:共四批,09:00,10:00,13:00,14:00,之后停止换购门票,不再单独安排进入长城; 4、预约方式:包括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两种方式, 预约网址:www.wtown.com 预约电话:010-81009999 5、成功预约后,工作人员会发送 “预约成功”短信通知预约宾客; 6、参观当日在指定换票窗口凭“预约成功”短信及有效身份证件换购司马台长城门票; 7、司马台长城开放时间:9:00—16:30,14:00停止换票,目前开放水库东侧1-10楼; 8、司马台长城收费标准:司马台长城门票40元/人(单游需预约)、司马台长城导游票100元/人、长城索道(单程)80元/人、长城索道(双程)120元/人。特殊优惠政策详见游览区现场公告。 温馨提示: 1、由于售票处距离长城脚下约2.5公里,路程较远,建议游客乘坐电瓶车往返,单程10元/人/趟; 2、由于目前单独上长城的路线需要横穿古北水镇景区,请仅购买长城门票的游客遵守路线指示及工作人员指挥,勿进入古北水镇景区内游览; 3、游客购买如需购买景区套票的(古北水镇景区+司马台长城景区),由于不经过施工区域,游览通道安全,无需提前预约,同时可享受套票优惠。 备注说明:在古北水镇临时官网网站上线之前,已通过“古北水镇景区”新浪微博平台、“古北水镇”微信平台、景区联系电话、景区公告栏等方式传达长城预约游览信息。

北京市宣武艺园

宣武艺园位于宣武区槐柏树街12号,占地面积7.37公顷,原址为善果寺,重建于明代,至清顺治时为京城第一胜地,被列为京师八刹三山之一,五十年代末由林地逐步改建为宣武公园,后因地震被毁。一九八三年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翌年改建为宣武艺园,占地7.37万平方米。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昭陵、定陵、神路,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北京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距北京市区90余公里,东沿密云水库,西临云蒙山脉。公园地处云蒙山东缘,山形韶秀天成,宛延起伏,构思精巧,群峰突起,常隐于云雾之中,素有"北国黄山"之美誉。 公园内现存长城遗迹中,部分地段属北齐时期修建;而大部分为明初所修。长城属纯石结构单边内长城,自东北伸向西南,恰似一条雄伟的石龙,腾浮于起伏的山巅之上。公园每年组织大型中秋赏月节、金秋栗子节、九九重阳登高节等各项活动,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东边密云水库全景尽收眼底,西望云蒙峡谷一览无遗。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距北京市区90余公里,东沿密云水库,西临云蒙山脉。公园地处云蒙山东缘,山形韶秀天成,宛延起伏,构思精巧,群峰突起,常隐于云雾之中,素有"北国黄山"之美誉。 北京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位于北京东北90余公里,密云水库之西,占地7000余亩。其地处云蒙山东缘,山形韶秀天成,群峰特起,常隐于云雾之中,素有“北国黄山”之美誉。现存长城遗迹据传部分地段有属北齐时期者;而大部分为明初所修,属蓟镇边墙东中西三路之西路。其石塘岭段北起石塘岭,南迄开连口,长九十二里,设关砦十二,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五十九座,初建于洪武、永乐年间,隆庆、万历年间又加修补改建。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墙体多以山石包砌,填充夯土,外侧叠筑垛口;敌台下垒条石,上砌青砖;关砦城置于水陆要冲。清代唯用关砦城而长城失修,墙体上半部多有残缺,平添几分沧桑之色;然下半部多保存完整,盘旋起伏于山谷之间,已与之浑然融为一体,不容不得稍加修饰,其白河之南水谷山亦称滴溜褂山,悬崖西向,墙体依势作南北蜿蜒状,连以三道边楼、将军楼、四方楼等三座敌台及圆形烽火台,今又得称四座楼山。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长城南跨清溪(今称云蒙峡),东水谷关城及古水关遗址犹存(今栗林度假山庄南六里许)清康熙年间,有宋代名臣范仲淹第十九世孙、兵部尚书范承勋致仕后“数策仗登其巅,审其气象轩豁,城郭完固”,而择青甸溪流之北建清溪山庄(在今栗林度假山庄东六里许库区)。今山溪城郭依稀可辨,而更得见密云水库之大观。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内现存长城遗迹中,部分地段属北齐时期修建;而大部分为明初所修。长城属纯石结构单边内长城,自东北伸向西南,恰似一条雄伟的石龙,腾浮于起伏的山巅之上。公园每年组织大型中秋赏月节、金秋栗子节、九九重阳登高节等各项活动,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东边密云水库全景尽收眼底,西望云蒙峡谷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