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特洛伊考古遗址

特洛伊城拥有 4000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1870 年,著名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首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从科学角度来看,其大量遗迹是安纳托利亚文明与地中海世界首次接触的最重要证明。此外,公元前 13 世纪或 12 世纪,希腊斯巴达和阿喀亚人战士围攻特洛伊城,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将其永垂不朽,此后,世界各地的伟大创意艺术家都受到了启发。

埃尔比勒城堡

埃尔比勒城堡是一座防御工事,位于埃尔比勒省库尔德斯坦地区一座雄伟的卵形土丘(由几代人在同一地点生活和重建的山丘)顶部。一堵连续的 19 世纪高墙仍然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的视觉印象,俯瞰着埃尔比勒市。这座城堡具有一种特殊的扇形图案,可以追溯到埃尔比勒的奥斯曼帝国晚期。书面和图像历史记录证明了该遗址的定居点的古老性——埃尔比勒对应于古代阿尔贝拉,一个重要的亚述政治和宗教中心——而考古发现和调查表明,土丘上隐藏着以前定居点的层次和遗迹。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处满城县陵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武帝刘彻的庶兄,他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中山王,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统治长达42年。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区,首府设在卢奴(今河北定州市)。西汉中山国有十代王,刘胜是第一代王。刘胜墓与窦绾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两墓则大同小异。全墓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个部分,墓室中分别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齐备的豪华地下宫殿。墓内除了华丽的陈设和棺椁外,发掘中还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种。其中仅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类铜灯19件,尤以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最为珍贵。刘胜、窦绾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全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满城陵山汉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欧、亚、美等国和地区展出,受到了国内外高度赞誉。

冶仙塔景区

  冶仙塔旅游风景区位于密云东北部,占地1150亩,其中冶仙塔山林占地面积800亩,公园占地面积350亩。冶仙公园是依冶仙塔而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面向美丽的密云县城。 冶仙塔始建于辽代,后明嘉靖殿宇毁于火,清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冶仙塔 ,光绪十五年,塔顶被雷击去,后又重建,文革时期被炸毁。2001年密云县政府在原址再次修塔,冶塔仙灯为燕京外八景之一,最高海拔332.5米。 冶仙塔旅游风景区始建于2009年4月,由首政集团开发,在密云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修建而成,是一个集旅 游、观光、会议。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

北京中轴线南段居中道路是将精心布置的城市建筑群和公共空间连为一体的重要纽带,是明清两代国家礼仪活动的必经之路。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现已发现的遗址以物质实证真实地展现出明代以来南段居中道路的位置、走向、工程构造和不断传承沿用的历史,见证了北京中轴线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为若干处分布于正阳门至永定门的居中道路遗存,截至2022年底,自南向北由三处遗址构成。其中,永定门北侧石板道遗存位于永定门以北约100米处,石板道分布于路心两侧,展现出清代御道的铺设方法与形制;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位于永定门以北约400米处,展现出明至现代不同历史阶段居中道路使用情况;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位于珠市口教堂南侧约5米,展现出清代居中道路两侧砖砌沟渠的位置与形制。永定门北侧石板道遗存为两段花岗岩条石铺砌的路面,东西两侧石板形制相同,以花岗岩材质的条状石板、或其断块铺砌,是清代石路铺面的物质实证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呈现依次压的七条道路(L1-L7)遗存,鲁压的层级关系完整地展现出北京中轴线居中道路的修建与使用历史。其修建年代大致可分为:雍正七年(1729 年)以前(L7)、雍正七年(1729年)至民国时期(L6)、民国时期(L5)和现代(L1-L4)。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为沟壁砖砌,沟底平铺青砖,上盖石板,沟底青砖下满打地钉,展现出清代居中道路一侧排水设施的工程构造做法。北京中轴线南段居中道路是古代皇帝从宫城至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已发现的南段道路遗存表明,北京中轴线南段居中道路自明嘉靖时期以来一直沿用,在历史不同阶段均开展维护和修筑,是明清祭祀路线与礼仪活动的有形载体。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阳门至天地坛(天坛)、山川坛(先农坛)之间已有居中道路,为土路。雍正七年(1729年),天桥至永定门段改为石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御道石路两侧各辟土道宽二丈,并陆续将石路两侧的板沟改砌为砖沟,还在天坛、先农坛门前的石路两侧开辟六条沟渠,使得天桥至永定门段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嘉庆十八年(1813年),沟渠被填。20世纪初,道路被改为沥青混凝土路,原有清代石条被埋于地下,直到2004年被重新发现。2022年,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发现了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与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