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狮舞(白纸坊太狮)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北京的狮子舞有“太狮”和“少狮”两种,单人扮演的小狮子为“少狮”;有一人演狮头,一人演狮尾的大狮子称“太狮”。传统表演有十三套路,二十把活,有“小三样”、“长五相”、“单团式”、“对头”、“龙抱柱”、“香炉角”、“金钱章子”、“旱船大赶”、“戏水”等。   白纸坊太狮最初是行香走会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后逐步独立出来,成为深受北京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它起源于北京宣武区白纸坊的太狮老会。据说这个著名的民间花会成立于清代乾隆五年(1740),同治九年(1870)白纸坊地区的大户李庭朴、陈子鹤出面重整太狮老会,两人先后担任会首。陈子鹤是工部火药局的四品官员,他参照紫禁城太和殿门前的石狮子重新设计了太狮造型。狮身前后长约一丈二,狮头重约七十多斤,威武凶猛,大碑额头,翻鼻孔,窝窝眼,血盆大口,上面缀挂着七个大铜铃铛。陈氏又聘请永定门里永安桥一位绰号“筛子刘五”的舞狮艺人传授表演技艺,广集会众,屡屡参加京城各处的行香走会。   自同治五年(1866)白纸坊太狮重整算起,其发展传承脉络清晰有序,第一代舞狮艺人为“筛子刘五”,第二代传人为陆姓艺人,第三代传人为陆氏之子,第四代传人为原白纸坊印刷局工人何金玉,第五代传人为丁秉亮,第六代传人为著名太狮艺人、原北京印钞厂退休工人刘德海,第七代传人为北京印钞厂退休职工王建文。1956年刘德海所在的北京印钞厂成立舞狮队,置办了全套服装道具,由刘德海负责传授太狮技艺。目前,白纸坊太狮的主要演出活动都在北京印钞厂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   按照“黄毛狮子蓝毛吼”的民间传说,白纸坊太狮表演时,一黄一蓝两只太狮同时出场,凶猛粗犷、形神兼备,具有鲜明中国民间“北派”舞狮特征。白纸坊太狮是北派狮舞艺术的突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北京尤其是宣南地区的民风民俗,显示出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目前,白纸坊太狮已陷入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的窘境,生存困难,亟待抢救保护。

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韩美林艺术馆坐落在梨园镇主题公园内,由通州区投资兴建,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该艺术馆2006年4月18日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完工。梨园镇党委、政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韩美林艺术馆的建设,镇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艺术馆的规划施工、理念设计,并派出副镇长邓忠义亲自到施工现场坐镇指挥。 艺术馆的主体建筑为灰白色基调的现代风格,内部装修简约,空间开阔。据了解,该建筑的设计者为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师崔凯,韩美林艺术馆的设计风格与其设计的首都博物馆的风格有接近之处。据介绍,纪念馆的馆藏艺术品包括韩美林捐赠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民间工艺品等在内的10000件艺术作品,并向通州区捐赠2000件艺术作品。另外韩美林先生还将有几千件展品在这里流动展览,这也是该馆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展览私人展品最多的艺术馆。 2008年6月25日,北京韩美林艺术馆落成仪式在通州梨园镇主题公园举行。这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漂亮建筑囊括了他的创作精华,同时也浓缩了他的人生写照——苦尽甘来。这座艺术馆是中国内展出个人作品最多的艺术馆。从2004年11月选址确认到2006年4月破土动工,历时近4年落成,艺术馆主体建筑以灰白色为主基调,藏品包括韩美林捐赠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在内的2000件艺术作品,还将有近3000件展品在此轮换展出。韩美林早年命运多舛,曾被下放劳动达十余年之久,然而生活中的磨难并不妨碍他对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之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感,始获今日之成就。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涉猎的门类广泛而富于深度,既有雅俗共赏的书画作品,也有独具匠心的雕塑篆刻,其中最为出名的作品莫过于他亲手创作的“奥运福娃”。

北京市宣武艺园

宣武艺园位于宣武区槐柏树街12号,占地面积7.37公顷,原址为善果寺,重建于明代,至清顺治时为京城第一胜地,被列为京师八刹三山之一,五十年代末由林地逐步改建为宣武公园,后因地震被毁。一九八三年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翌年改建为宣武艺园,占地7.3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