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飞锣

陕西
🎧  听景点介绍

�~州飞锣,也称富县飞锣,是陕西省富县的汉族民俗舞蹈艺术。�~州飞锣能够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是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州是陕西富县的古称,得名于唐,因飞锣这一种汉族民间艺术流传甚广,并起源于唐代的�~州之地,�~州飞锣因此得名。�~州飞锣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飞锣,原名马锣,流传于富县交道塬一带。为古战场收兵的信号,也是战士在庆贺胜利时的一种舞蹈。逢年过节,飞锣队一般四六成双,或八十成对,尾随在秧歌队的后面,走村串户。队员们身着骑士装,一手掌锣,一手握锤,敲敲打打,跳跳蹦蹦,甚是活跃。场地表演时,秧歌队围成一个圆圈,飞锣在中间表演。敲打动作形式各异,如“绵羊碰头”,即四名飞锣队员围成正方形,手舞足蹈,敲打铜锣,摇头晃脑,两两沿对角线向中间聚拢,再腾空飞锣,再后退,再飞锣,依次反复。又如“五马跑四角”等。一般以20人为一组,分广场演出和过街演出两种,规模可达200余人。

�~州飞锣的表演有三个方阵组成:一、旗台。有大鼓、大锣和十多面古旗组成,在表演中起着指挥全局的作用;二、锣阵。这是飞锣表演的主体,表演者每人手持20厘米的铜马锣和木制锣捶,根据传统的程式,捶、锣击打飞舞展现;三、钗队。在表演中以督阵为主,又起着鼓舞士气的作用。特点是击、动结合,一般是四个锣手配一个钗手。飞锣的着装是以古代武十式为主而又有汉族民间文化的特点。

�~州飞锣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州飞锣是古战场激励士卒精神和胜利收兵所用的一种信号工具和形式。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国泰民安,“飞锣”便进入了汉族民间艺术的行列。每逢新春佳节,在富县的交道镇一代村民们自然地去集村头击打欢跳,以喜庆丰收欢度节日。从前,村民们只是自由地跳跃和无规律的击打,后来随着各种汉族民间艺术活动的举起,飞锣也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性的“飞锣秧歌”。由于这种秧歌表演粗犷热烈,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所以深受富县广大群众的喜爱和众多村民的参与,因而流传于今。

�~州飞锣常和秧歌、水船、霸王鞭、板凳鱼、老虎扑羊等组成综合性的民间舞队,除大场表演外,也作为一种小场节目,穿插于秧歌队中。小场表演时,一般由一个腰鼓和四个手持小马锣者参加,鼓手站在中间挥槌击鼓,四个锣手围鼓击锣转圈。常用的动作有“掏锣”、“飞锣”、“绵羊碰头”等。舞姿优美舒展,动作潇洒矫健。跳至热潮时,速度欢快,节奏铿锵,鼓手下蹲,锣手跃起,一起一伏,形成鲜明的对照,群众称为“欢式”。鼓锣对舞,反复三次称“凤凰0头”。接着鼓手下蹲,四个锣手围鼓边快跑边跳边击锣,特别是锣手跃起在空中转身的一刹那,犹如雄鹰翱翔一般。艺人称其为“五马跑四间”。鼓手退出后,锣手们―会儿成排,一会儿成行,有时背靠背斜穿而过,有时相遇后蹦起敲击,队形变化丰富,情绪热烈欢快。

建国前表演飞锣时,�~州锣手均按武士打扮,腰扎五色彩带,头插红缨,身背双锏,威武雄壮。鼓手身穿彩服,戴盔帽,戴髯口,扮成将军。表演均按汉族民间秧歌服饰装束。

�~州飞锣以它雄伟壮阔的场面、坚强恢宏的气势,展现黄土高原雄风,鼓舞人们创造美好的明天,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