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唐太宗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唐宋时称这一天午时为“中天节”,所以又称端阳、午节。明清时北京人还称其为“五月节”或“女儿节”。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主要有四:一是端午节起源于民间原始崇拜,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争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事也”。二是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懔《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三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齐鲁学刊》1982年1期)。四是说端午节起源于夏至(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
风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随着社会发展,既受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影响,又受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活动的影响。在战乱的岁月里,人们把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纪念,与当地原有的端午节风俗结合起来,使这个充满原始崇拜和迷信色彩的节日放射出爱国主义的光辉。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相对囿于一个狭窄的天地中,风俗也自然会因地域而异,“十里乡俗不同”。因为各地人们崇拜的英雄不同,所以造就了在一个节日里纪念人物的不同。端午节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以前的春秋时代就已产生。吴(江苏)民“五月五日,以迎伍君”(见《曹娥碑》),端午节纪念的是吴国大夫伍子胥。战国时楚国纪念的是楚国大夫屈原。到汉末魏晋时,端午节在其他地方又被赋予纪念其当地历史人物的内容。汉安帝二年(公元108年)五月五日曹娥的父亲在迎波神伍子胥时溺死,当时曹娥年方十四,沿江寻找父尸,昼夜号哭不绝,遂投江而死。东汉时以孝治国,会稽人认为曹娥孝心感神灵,可做楷模,故于端午日划龙舟竞渡,成为当地风俗(见后《汉书・烈女传》)。东汉陈临任苍梧太守,移风化俗,颇有政绩,卸任调走时,苍梧郡人于端午节送至东门。人们为了怀念他,年年纪念(见《初学记・岁时部》引谢承《后汉书》记载),形成苍梧当地端午风俗。东汉蔡邕在《琴操》中指出,五月五日是纪念介子推的,此说流行在北方,而以山西省为甚。
端午节自隋以来,从风俗形式上大多演变成节日娱乐活动。唐太宗在端午节中的活动,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五月五日,太宗御笔亲题“鸾”、“凤”、“螭”、“龙”等字样于扇上以赐大臣。并说:“五月习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后来他的重孙唐玄宗李隆基则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中说:“感婆娑于孝女(曹娥),悯枯槁之忠臣(伍子胥)而已哉,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序中连屈原名字都未提及。说明盛唐时,南方端午节主要纪念女神曹娥和波神伍子胥,而不是屈原;全国、尤其是中原北方大多演变为节日的娱乐活动。特别是陕西,秦与楚敌国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⑤!汉统一后,建都长安,秦人绝不会在端午节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
安史乱后,国力衰退,北境不宁,又历残唐五代,人民祈望太平,在端午节纪念人物的活动中必有所体现。所幸的是宋哲宗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陕西转运判官游师雄在京兆府醴泉县城(今礼泉县骏马乡旧县村)唐太宗庙,立有《昭陵六骏图碑》至今尚存,碑以线画阴刻记录了六骏浮雕的细部、名称、毛色特点、事迹及太宗六马赞全文。此碑一个亮点――“端午节”立石,引起我浓厚兴趣。游师雄是选定唐太宗庙庙会时间立碑的。无独有偶,现存的另一通太宗庙碑――《昭陵图碑》,也是“端午日”立石。二石并非同年所立,第二石立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
在《醴泉县志》建置卷中可以阅览《修唐太宗庙碑铭》残部,原来因唐太宗昭陵在醴泉县九�干剑�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在统一中国十二年后,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临便殿、顾台臣”,提出要在醴泉县城修一座大型唐太宗庙。他说唐太宗:功配天地,“迹留信使”,“岂可芜没陵园”,“湮沉黍稷”。于是朝廷“给丰财、募奇匠、启旧(典)”,塑唐太宗龙凤之姿、进衣、上冠,建成一座宏大的唐太宗庙,并且“正祭祀之期”,从官方确定端午节纪念唐太宗,使民俗节日成为法定。从此,年年太宗庙会,朝廷派官吏主持纪念盛典,“乡城男女拥挤几无隙地”①。宋时奉唐太宗为神,焚香膜拜。
唐太宗待少数民族如兄弟,各少数民族奉唐太宗为“天可汗”。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金室派官吏重修太宗庙,祈祷唐太宗在此永远护佑黎民百姓。明万历甲午(1594年),知县姚烛移建庙于今县城南门外,祀奉如故。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范文光以��州(治今彬县)学正资格权知醴泉县,在《重修唐太宗庙碑》文中最后写道:“五日之缘,千秋之感止矣”②!说明端午日纪念唐太宗的活动,把人们对唐太宗的感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各地风俗在相互吸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几千年的战乱岁月中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尤其是诗人的名著《离骚》悲亢壮烈地讴歌唤起了千百万人民强烈的爱国豪情,成为抵御外族侵略的动力。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于右任、冯玉祥提议以端午节为诗人节,五月五日作为屈原逝世纪念日逐渐得到全国人民的公认。(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