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毛杉树
赶毛杉树,是布依族传统的民俗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在安龙县德卧镇田坝村举行。届时,黔西南州各县、广西北壮地区、云南东部等各族青年都各自相互邀约来此地“赶毛杉树”,对歌寻找心仪的恋人。田坝布依族村,约3平方公里。东距安龙县城23公里,西离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37公里,南以美丽的南盘江为界,与广西隆林县隔江相望,北行15公里相接324国道。属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水丰盈,依山水而建的寨子杉木古槐成荫,沟溪阡陌纵横,盛产水稻,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坝子。布依族是南北盘江流域的土著民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并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据《贵州民间故事集成・安龙卷》记载,相传在东汉末年,一外来部落意欲攻占龙广四十八(布依)寨(包括田坝村),当时驻守广西的汉将岑彭、马武率兵与布依人民一同抗击来敌,战斗中不幸牺牲,时为农历三月初三蛇场天。当时,人们把这两位英雄安葬在田坝村纳拿与者棉寨之间一个叫毛杉树的地方,为他们立碑,修祠堂,并把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定为纪念的日子。从此以后,每逢这个日子,黔西南州各县、广西北壮地区、云南东部等各族青年都各自相互邀约来此地“赶毛杉树”,祭奠英雄,并借机对歌“浪哨”,寻找心仪的恋人。
祭奠寨神――岑彭、马武二位汉族英雄。祭祀前插“路标”,按“领生”――“回熟”――寨民会餐进行,祭祀时不准说话,不准穿白色衣服,有身孕的人不能参与,家家食黄色糯米饭。青年男女对歌“浪哨”。寨中男女老幼热情好客,煮黄色糯米饭招待外来对歌的青年朋友。晚上,青年男女在寨上人家对歌,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与不同的人对歌,即兴创作歌词,曲调不变。并按照恋爱感情发展的顺序(即:相识――相恋――相思――苦情――逃婚――分别)进行对唱。如有相中的,第二天男女会单独约会,互赠礼品。同是一个歌词,由于地域、方言、生活习俗、个人习惯等差异,调子在旋律、拖腔上有所变异,形成人们常说的:安龙调、册亨调、贞丰调、兴义调等。
田坝村布依族“赶毛杉树”时祭奠的英雄,视为寨神,对之崇拜、敬仰。青年男女通过“赶毛杉树”,对唱山歌 “浪哨”,缔结美满婚姻,或在庆活动中开展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活跃了村寨间的文化生活,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赶毛杉树”的祭祀活动由寨老(寨中辈份最高的男老人)传承主持,代表性的祭祀寨老有:王正荣(已故,出生年月不详,主持从1952年至1974年),王正统(1928年生 1975年主持至现在)。
“赶毛杉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很大,1985、1986两年来参加“赶毛杉树”的人多达四、五万人,整个田坝村人山人海,成了歌的海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批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谈恋爱找对象已不再以唱山歌作为主要沟通方式。时至今日,田坝村布依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仍 “赶毛杉树”,祭祀和对歌活动的形式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如:参与的人大多是当地村民,外来的人很少,只有几十个,且年龄大多在三十五岁以上,即使对歌,大家只是聚在某家,人数也大为减少,昔日辉煌的布依族传统民俗节日――赶毛杉树,现已日渐濒危。(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