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坝子腔

云南
🎧  听景点介绍

姚安坝子腔是云南省姚安县的传统民歌。姚安平畴广川,是滇中地区的大坝子之一。

2008年6月7日,云南省姚安县申报的“姚安坝子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595Ⅱ-96。

历史渊源

姚安坝子腔是祖祖辈辈的姚安坝子间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最原始的歌谣。它或粗犷热烈,或悠久苍凉,情真意切。为了采撷这朵民间音乐的奇葩,我曾经多次到乡下的山村去寻访这些调子。无意之中,把不同年代的坝子腔调子整理了一下,再把调子背后的故事剪辑起来,竟是一部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音乐史。[2]

艺术特色

坝子腔,顾名思义就是源于姚安坝子春耕栽种期间的民歌。该曲调委婉流畅,音域宽,旋律跳跃大,词赋结构较为特异,经广大群众的不断传唱,再经音乐人的修改,最终被立在文艺舞台上,而成为姚安县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其表现形式为男女二人对唱,音域在d1至α3之间,歌词由主词和副词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主词为两句,副词为六句至十句不等,且主词和副词在内容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整个唱腔中,其旋律又密不可分,互相依存。所谓说的副词,就是民间艺人所说的“垛叶子”,即垛板。如“送郎”,主词是:送郎送到弥兴街,弥兴草帽摆断街;副词则有:三江口马草地、左门对着弥左地、左弥地、弥左地,上庄对着白石地,姚安是块好宝地。

姚安坝子腔是祖祖辈辈的姚安坝子间的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最原始的歌谣。它或粗犷热烈,或悠久苍凉,情真意切。[2]

在搬上舞台的坝子腔中,牛歌往往只是作为过门和尾声来使用,如:哦哇(走呀)……哇扯(靠左边走)……哇扯回来唔(向左转)……哇撇哇哇哇(靠右边走呀)……哇站(停下)……等或快或慢随心所欲地吆吼哼唱,是用来营造气氛的。坝子腔的主体是唱曲子,男女声对唱,一般在田间地头进行。唱曲子一般从悠长绵软的滑音“你说(小妹/小哥/仁义)哎……”开始,内容为即兴编词,多为七字句,以逗趣为主,也有歌颂山川风物和美好生活的。其间随意参杂一些相对固定长短不一的“跺叶子”,也就是说唱性的歌段。如:前三步呢后三步,三三走了九小步,再加两步十一步……我想唛约(跟)着小妹(哥)逛马路![3]

“哎――姚安坝子长又长,上坝栽秧下坝干,突然来阵霹雳雨,下坝淹成一条江。旱涝频繁人心愁,渔米之乡闹饥荒……”这句歌词让我想起乡亲们那一双双饥饿的眼睛。那年月,农村根本谈不上搞农田水利建设,大多靠老天吃饭,食堂每天每人才二两粮食。如今的姚安坝子田畴稻麦双竞秀,他们从内心深处唱出了“双脚踏上幸福路,一逛逛到高速路,家乡高唱变奏曲……”[2]

坝子腔分上坝腔和下坝腔。如果再细分,还可以分出东坝腔和西坝腔。更为奇特的是,坝子周围彝族山区也唱跟坝子腔比较接近的曲子,俗称“小变腔”,与纯正的坝子腔不同,是彝族民歌受坝子腔影响而衍生出的一种歌体,是以坝子腔为基调的一种变腔。也是即兴编词,独唱或对唱,用不严谨的七字韵句,常以“阿妹/老表”作衬词,或在行腔中加对白,以唱带说。一般用“说……仁义来(呃)……”或“你说露水,哎小哥(妹)又说……”开头。曲调婉啭缠绵或如诉似泣,其惟妙惟肖的感染力全凭唱歌者的演唱功力而定。(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