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秧歌

江苏
🎧  听景点介绍

兴隆秧歌,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

兴隆秧歌,是流传在盱眙的兴隆、管镇、鲍集、铁佛等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当地民众在插秧及薅秧等进行秧田田间管理过程中所唱的田歌,俗称“秧号子”。

兴隆乡等地,位于盱眙县西部,四面环水,东、南被淮河以U形包围,西、北则是下草湾引河及洪泽湖的浩淼水面。因水源充沛,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每年种植水稻的“秧季”里,活儿繁重,大家便以歌代语,互相应和,秧歌随之而生,广泛流传于民间且传承久远。

20世纪70年代,兴隆公社文化站邀请省市音乐工作者深入该地区挖掘整理了大量的“秧号子”,并组织农民开展了大规模演唱,一时形成了“万人唱秧歌”的热潮。这些秧歌节目经整理后先后参加到县、地区、省及华东地区的文艺调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正式定名为“兴隆秧歌”。

基本内容与价值

兴隆秧歌是农民们在秧田劳动时所唱的田歌;它以歌代语,抒发感情,解除疲劳,互相应和;它愉悦身心,促进交流,活跃气氛,使繁重辛苦的秧田劳动场所变成众人参与、歌喉尽显、男女呼应、此起彼伏的歌唱舞台。

兴隆秧歌的演唱形式,有一人领众人和,也有单唱、对唱等形式。体裁有长篇叙事,有短篇抒情,也有即兴创作。演唱内容有男女婚姻、恋爱0 ,有表述古代名人、历数十二月花名,有歌颂忠孝仁爱、反映日常生活轶闻趣事,也有现场调侃相互逗趣,具有鲜明的民歌风格。它常用的曲调有:左嗬嗨、右嗬嗨、秧板坐、格登台、锣鼓铳子、五句半、四句半、四句头、串十字、风摆柳、杨柳青、慢赶牛等数十种。这些曲调,旋律或悠扬高亢,或律动欢快,或抒情优美,有的还配以鼓乐。如锣鼓铳子,“春季里来百花香哎”(��3��65��5455�颍┏�完这一句两节四拍八字,即配以锣鼓:�虻枚�得冬仓仓�虻枚�得冬仓�颉G�调简洁明快而热烈。再如“抢八句”,开头即为一个悠扬的散板:��22356―――3―――�颍�然后是欢快的抢板。开头节奏舒张有致,抢板节奏却又激越昂扬,两者水0 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旋律风格。再如“秧板坐”,它开头即以慢速悠扬的低音56开头:��561��123��532��2―�颍�音阶递进上升,几个音符虽然简单,但不断盘旋递进的音符让人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亢奋,令人精神一振神清气爽。这几个音节配的词是:�蜓戆遄��蜓戆遄��蜃筻类甩颉�・�颍�“嗨”字落在中音“2”上,它的节拍长达三拍,充分展示了曲调的优扬华美。四节八拍的领唱之后,紧接着的是热烈欢快的合唱,一下子就把秧田里的气氛烘托得生机盎然。同时,它的曲调名称“秧板坐”也由此而来。兴隆秧歌中还大量使用衬字衬词。如“秧号子・格登台”的歌词:“春季大地好风光哎格登台,哎嗨衣格登台,阵阵秧歌传四方哎格登台”,充分运用所衬的“格登台”这一衬词,使得曲调一咏三转,一叹众和,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充满了浓郁的苏北民歌风味,同时也使得“格登台”成了这一曲调的名称。

兴隆秧歌传承久远,,是人民群众劳动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主要在“秧季”(每年的3月至7月)传唱。冬季里,妇女们在冬闲的时候,也会聚在一起互相唱和。20世纪70年代,兴隆公社兴起万人唱秧歌的热潮后,影响巨大。社员下田干活时,活没干先把秧歌唱起来,这田唱来那田和,秧歌远比秧苗多。近年来,兴隆秧歌不但继续在当地农民中传唱、传承,而且当地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把它从田头解放出来,组织秧歌表演团体把它搬上舞台,并进一步组织民间秧歌手积极开展传唱活动,使植根于盱眙这方泥土中的民间文艺瑰宝进一步焕发夺目光彩。(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