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天后宫三献礼
文峰天后宫妈祖“三献礼”习俗,是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妈祖被列为“春秋谕祭之神”,编入国家祀典,雍正帝又诏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礼”后,春秋二祭的礼制。仪式在宫门前拜亭广场举行,全程35分钟,其仪注内容分为祭筵、仪仗、乐舞、执事、仪程五个部分,仪式所需的相关制品,严格规范,遵从古制,符合礼俗要求,大小用具用品近千件。仪式规范完整,古朴典雅,场面壮观,严肃庄重,溶道教、佛教和民间民俗活动为一体,富有礼俗文化内涵。
2009年1月,《文峰天后宫三献礼》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妈祖由人及神,并成为百代流芳、千秋褒扬、四海共仰、五洲同颂的海上女神,封号从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地位不断提升,懿号愈加尊荣,彰显妈祖的道德风范和特有魅力。同时,妈祖祭祀习俗也随着规格的不断提高,逐步从民间走向官方,礼制越加规范。历史上,民间祭祀活动一般由法师或经师主持,活动普遍而热烈;官方则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崇尚儒家礼制,礼仪庄严肃穆。东汉时期的学者郑玄,在其作注的《礼记•祭法》中载称:“夫圣王之制祭礼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祭法”中所列五祀者,妈祖独占其中之“有功于民,抗御大的灾害,庇佑庶民不受祸患”等三可祀者。曾子认为祭祀的意义在于“慎终追远,民德为厚焉。”可见儒家的祭祀功能主要在于教化。
莆田湄洲,是妈祖的故乡,妈祖信仰的发祥地。文峰天后宫与湄洲妈祖祖庙,渊源久远,关系密切,香火鼎盛,是湄洲妈祖祖庙在城内的主要“行宫”之一,影响广泛,与台湾的大甲镇澜宫、新港奉天宫、鹿儿门圣母庙、台南大天后宫等上百个妈祖宫庙互为联系,交流活动频繁。该宫定期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初九日妈祖神诞和升天吉日,举行“三献礼”祭祀仪式。信众来自市区和内陆各地,同时,也有来自台湾地区的谒祖进香团队以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等国的华侨、华人香客,成了传播妈祖文化的重要所在。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妈祖神灵分香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与古白湖顺济庙即今文峰天后宫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时,兴化军东门外五里许的白湖渡(今属荔城区阔口村),是古兴化的主要通商港口,时称白湖水市。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9年)当地瘟疫流行,有人梦见妈祖指点海滩离潮水丈许处的地下有甘泉可防治瘟疫,里人掘地试服,果然应验。地方官具折上奏,诏封为“崇福夫人”。里人感戴妈祖惠泽,由绍兴八年的榜眼陈俊卿(乾道年间宰相)献地立庙,时称白湖庙。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七世孙、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赵师侠,于宋绍熙二年(公元1192年)游莆田时,在《诉衷情•莆中酌献白湖灵惠妃》三首词中分别写道:“神功圣德妙难量。灵应著莆阳。……孚惠爱,备祈禳。降嘉祥。……”。“茫茫云路浩远边。天与水相连。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专掌握,雨�D权。属丰年。琼浆玉醴,飨此精诚,福庆绵绵。”以及“威灵千古护封圻。十万户归依。白湖宫殿云耸,香火尽虔祈。倾寿酒,诵声诗。谅遥知。民康物阜,雨润风滋,功与天齐。”同时,南宋名相陈俊卿第四子、提点广东刑狱、直秘阁陈宓,南宋工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爱国诗词家刘克庄也先后在《白湖顺济庙重建寝殿上梁文》以及《白湖庙二十韵》中,分别记述了当时白湖庙的建筑及香火鼎盛的情况,可见南宋时代妈祖的祭祀活动已初具规模,且已十分盛行。元代,朝廷每年都要降御香,由专员往该庙致祭,当地1春秋二季,朔望行香都要出城至白湖庙礼拜。至正十四年(1354年),兴化路分省1,把白湖庙迁至城内的善俗铺原水陆院山门地,因宫门面对文岭,故称文峰宫。并在宫前跨街建拜亭举行礼俗活动。清康熙帝诏普天下,妈祖被编入“春秋谕祭之神”的国家祀典后,兴化府1在此举行春秋官祭。地方志载称:“每岁春秋日及三月二十三日致祭,设帛一、爵三……羊一、猪一……正祭日五鼓,正印宫诣庙,朝服行礼,前后三跪九叩,三献饮醴,受胙仪与关帝同。”
民国时期,文峰宫的“三献礼”官祭仪式沿袭清例。但因连年兵乱,时断时续。新中国建立后,传统的民间妈祖“三献礼”习俗长期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渐为专家、学者以及广大信众所认识和肯定。1993年6月,莆田市人民政府把文峰天后宫建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的“三代祠”以及“梳妆楼”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把其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内外妈祖信仰民众踊跃捐资,对其进行修复,并把该宫原有的南宋木雕妈祖神像等遗存的珍贵文物献归。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木雕妈祖神像,于1994年和2005年,两次东渡台湾巡展,为促进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和2006年,台湾妈祖联谊会分别组织4000余人和7000多人的大型谒祖进香团,驻跸文峰天后宫。2007年,首届莆台妈祖文化活动周期间,文峰天后宫的妈祖“三献礼”活动,得到了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妈祖信众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2008年10月31日,“天下妈祖回娘家”入城仪式,计有来自18个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300多座妈祖宫庙代表千余人,向该宫拜亭的妈祖神像行叩拜之礼。追根溯源,文峰天后宫“三献礼”习俗,史有定制,源流久远,仪注规范,沿袭发展,代代传承,有据可稽。
文峰天后宫“三献礼”仪式在宫门前拜亭广场举行,全程35分钟。其仪注内容分为祭筵、仪仗、乐舞、执事、仪程五个部分。
1、祭筵:设在宫门前步行街中轴线,拜亭式结构。筵内设置妈祖神座和香案(含重案和龙案),香案前为献位。筵前为主祭、陪祭人拜位,右旁设盥洗位,前方两边为乐坛,中部正中为舞池,祭筵两旁为仪卫区。
2、祭器:果盒、馔盒、花斗、烛屏、香炉、铜爵3只,硎、簋2只、笾2只、豆8只、帛6只(装篚内),立式祝板一副等。
3、祭品:按传统“少牢”礼制摆置(即全猪、全羊卸去内脏,架在木俎架上,置于供案前方左右两案)。其他祭品,按序为:中案摆放鲜花、水果、茶水、酒水、糕果(天圆地方)、面、饭、十斋;龙案:饼宴、一担盘(十盘)等;供案:文武宴(左边水果宴、右边海鲜宴、即荤宴)。
4、仪仗:主要以古代宫廷卣簿和莆田民间传统出游仪仗、执事相结合,依序:清道旗、大锣、警跸牌、衔牌、金瓜、金钺、朝天镫、蟠龙棍、月牙铲、方天戟、大刀、抓印、抓笔、日月牌、凸凹杖、封号旗(16面)、提炉、提灯(各2对)、雉尾扇、九曲黄伞等。
5、乐舞:按最高祭祀规格,配以乐生36人,歌生20人,舞生64人。乐生负责演奏礼乐五章,所奏乐器仿古为主,并配置莆田民间器乐。音种含金、石、丝、匏、土、草、木等八音,歌生主要在“三献”时演唱《海平》、《和平》、《咸平》三章歌曲。歌词为四言诗句,每音八节,歌唱时要求达到“肃雍和鸣”、“感格神明”的效果;舞生各执羽、龠,在“三献”时伴以“八佾”(8×8方阵)之舞。
6、执事:设主祭1人,陪祭若干人,司礼生10人(含通赞、引赞、司香、司盥、司樽、司盘、司帛等)。
7、仪程:(1)严鼓三通(每通由慢至紧36下,共108下)。(2)鸣礼炮(三门铳81响)。(3)仪仗队、司礼生、歌舞生就位。(4)主祭人、陪祭人就位。(5)迎神上香。(6)奠帛。(7)诵读祝文。(8)奏《海平》之章,行初献之礼。(9)奏《和平》之章,行亚献之礼。(10)奏《咸平》之章,行终献之礼。(11)焚祝文、焚帛。(12)奏《送神曲》、礼成。(13)仪式之前,诵经团起五鼓,诵妈祖经,恭请妈祖神灵移驾祭筵。
文峰天后宫妈祖“三献礼”仪式所需的相关制品,严格规范,遵从古制,符合礼俗要求,大小用具用品近千件,主要为:
1、祭器:仿古祭器和莆田民间传统祭器相结合。其中仿古祭器为竹木制品笾和豆,铜器制品为爵、�o等;民间传统祭器有铜制香炉、烛屏、果盒、馔盒等。
2、仪仗:以古代宫廷卣簿和莆田民间传统的妈祖出游时使用的仪仗、执事器杖两者结合,其中含清道旗、警跸牌、封号旗、雉尾扇、提灯、提炉、九曲黄伞及其他器杖等上百件。
3、服饰:分4个类型。(1)主祭和陪祭人员为民初改良的汉装;(2)司礼生着宋代宫廷女官服饰;(3)舞生因其表演的八佾之舞为仿汉乐舞,其着装为汉时女子服,披秀发;(4)仪仗服装为:卣簿队伍着盔甲、提炉、提灯及执雉尾扇者着宫廷女官服。服饰整体主次分明,协调和谐,古朴大方,绚丽多姿。
文峰天后宫前身白湖庙,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9年),迄今850年。在源远流长的妈祖信仰发展过程中,文峰天后宫的妈祖“三献礼”习俗,源溯湄洲祖庙,沿袭古制,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相对固定的程式和内容,富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1、妈祖“三献礼”仪式是民间民俗活动与古代宫廷祭祀活动的结合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内涵丰富,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传统美德的推崇以及人们对征服自然,企求吉祥平安的良好愿望,具有绵延不息的传承性。
2、妈祖是一位慈善、博爱,深受人们敬仰的海上女神。自古以来,从民间到朝廷,从内陆到海外,不囿疆界,无论道释,不分族群,亿万信众,崇信有加。文峰天后宫妈祖“三献礼”习俗所展示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亲和性。
3、文峰天后宫在妈祖信仰的形成和妈祖文化长期的传播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三献礼”仪式,以庄严、古朴、厚重的仪注和内容,规范有序,合乎传统礼制,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信众的认可。近年来,海内外妈祖信众,特别是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妈祖宫庙多次组团来莆田湄洲谒祖进香时,多驻跸该宫,并受邀参加“三献礼”习俗活动,具有广泛的示范性。
4、鉴于文峰天后宫与湄洲妈祖祖庙的渊源关系和自身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妈祖“三献礼”习俗活动具有的程序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使广大海内外信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妈祖文化的熏陶。这对于弘扬妈祖文化,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提高莆田的知名度,扩大莆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性。
5、文峰天后宫妈祖“三献礼”习俗是宗教、民俗、传统礼仪、工艺美术、广场艺术展示和传承的载体,丰富了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出发,应采取抢救、保护措施,使其代代传承,保持永久性。林默(960~987)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详细>>>
林默(960~987)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详细>>>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