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社火(浚县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民众自娱活动,它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历史上以农立国的中国,土地用以耕种,火用以烧熟食物和取暖,两者都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远古时期人们凭原始思维认定火也有“灵”,将之视作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由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观念。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中产生出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祭祀仪式中逐渐加入了娱人的成分,最终形成规模宏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
社火按表演形式可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类,其中造型社火包括布社火、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山社火、面具社火等列队游演形式,主要展示人物造型和工艺;表演社火包括地台社火、高跷社火等形式,主要在场院进行打斗表演。
社火以民间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以一个或一组人物展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即为一转社火。人物要画社火脸谱,穿社火服装,持社火把杖。社火游演一般是探马在前,社火会旗、火铳队(炮队)、旗队、社火队跟从其后,最后是锣鼓队。改革开放给民间社火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社火艺术得到发扬光大,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这里的民间社火是当地传统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已初具规模,明清至民国达到成熟,走向鼎盛。
浚县每年正月十五、十六的庙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一个传统庙会,浚县社火即选定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此前的正月初九为出会日。浚县社火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演出时观者如云,热闹非凡。
浚县民间社火所容纳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每年庙会都有近七十家社火队三万多人参加表演,观众人数达三十多万。浚县社火由最初的祭祀形式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显示了民间艺术形成发展的一种趋向,对于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能表演浚县社火的许多老艺人都已相继谢世,一些古老的演出技艺也正日益消亡,急需抢救保护。(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