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乱弹

河北
🎧  听景点介绍

乱弹分东、西两路传入河北省和山东省,东路乱弹分布是以临西为中心呈扩散状。乱弹产生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因多供帝王观赏故称銮坛,后流传到民间,又因此剧兼容其他声腔,故称乱弹。后乱弹沿运河南下分为东西两支,西路扎根南宫,东路落户临清。

临西乱弹剧种古老,底子较厚,剧目多为朝廷忠奸戏,经过初步发掘的传统剧目就有一百多个,有《曹操杀宫》、《李渊辞朝》、《临潼山》、《杨家将》、《杨金花夺印》、《大刀王怀女》、《扫北图》、《李闯王进京》等,另外还有神话剧《赵公明下山》以及《女状元》等少量生活戏。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主要曲调有慢乱弹、猛一碰、一股头、慢二股头、快二股头、大哭腔、哭迷子、起板、原板等四十余种,其道白和歌词都用普通话,伴奏乐器以唢呐、笙、月琴、笛子等管乐为主,唱腔高亢悠远,末尾翻高以入笛,行腔声笛一体而悠扬。

临西乱弹其主要特点是以花腔见长,也叫花腔乱弹。表演风格古拙、形式热闹、以唱功为主。声腔本音咬字,假嗓拖腔,强调力度。特别是旦角唱腔,音调比较高,假声时常带“吼”出的嗓音,慷慨激越,高亢粗犷、听起来酣畅淋漓,这是临西乱弹的重要特征。

临西乱弹历史久远,声腔独特,剧目丰富,表演粗犷,在音乐的用律上采用“纯律”,其唱腔与伴奏之间“支声复调”的科学运用,在全国的其他声腔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临西乱弹不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形式完整、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我国民族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