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吹吹腔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族吹吹腔历史古老。吹吹腔代表人物很多,迄今为止有上百位艺术精英闻名省内外。目前全县有4个地区为吹吹腔的主要流行区域,有专业和业余剧团9个,曾多次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深受欢迎。历史上当地有13座戏台,现保存完好的仍有1座。每逢年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竖柱都要进行吹吹腔表演,春节时最隆重,表演要进行三天三夜,极受民间喜爱。
作为一种古老的白族民间剧种,吹吹腔有古装戏和现代戏之分,行当分工非常细致,生旦净丑齐全,讲究手、眼、身、法、步,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身段谱,步法与唢呐旋律相适应,舞蹈性强。吹吹腔以唱、吹为主,吹又以唢呐为主要器乐吹奏过门,故又称“唢呐戏”。每唱四句为一段,唱词格式为“三七一五”,即前三句为七字,第四句为五字。第一句为起板,二三句为中板,四句为落板,其间以唢呐间奏,击乐配之。吹吹腔以上引、咏诗、作对、表白、做功为基础,有一吹、二唱、三敲打的说法。唱腔则有九板十三腔,唱词和对白一般都用白语,特别吸引人的是杂戏“一字腔”,属自编自演,语言通俗诙谐,十分贴近生活,在唱腔音乐上除传统唱腔外,还加上白族的山歌小调,显得生动有趣。
吹吹腔音乐资源丰富,主要乐器为唢呐,配器为二胡、三弦、笛子等。击乐有大镲、小镲、点子、小鼓等,鼓点分为“文场”、“武场”两种,表演起来抑扬顿挫,十分精彩。演唱方式为道白与唱腔结合,曲调质朴亲切。传统吹吹腔以历史典故为主要题材,如《崔文瑞砍柴》、《火烧磨房》、《竹林拾子》、《三出首》等;现代吹吹腔戏则反映白族人民崇尚文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讴歌和赞美大自然、好人好事等,剧目有《人勤花茂》、《喜兆三元》、《鸡鸣茶香》、《见面礼》、《金叶连心》、《劝夫记》等,现存300多本(折)古代戏和现代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