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皮影(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等。
迁西大福影是唐山皮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大福影影班经常活跃于唐山北部长城口内外,又称“老边影”。大福影的产生缘于民间祈福,故称“福影”。早期大福影演出多在白天,借日光显影,多为富家酬神还愿,祈福纳祥、消灾避祸、尊仙敬神,祈求风调雨顺、富贵平安。早有陈奇遇菩萨让他“借影宣词,教化众生”的传说。有一穷困青年陈奇,见一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乞丐,怜悯之情迫使他把可怜的乞丐领回家,宁肯勒紧自己腰带,也要拿出米饭送给乞丐充饥。最后,把家里仅剩下的半勺米做成饭,给乞丐送去,结果乞丐不见了,只见观音菩萨在他面前,向陈奇讲了实情,乞丐是他点化之身,来到凡间寻访行善之人,紧接着把用影戏教人行善方法,劝人施德的言词告诉给他。陈奇按照劝词,用驴皮制作影人,随影宣卷,教化民众,由此而产生大福影。
大福影的唱腔有哭腔、抬腔两种。伴奏不用琴弦,只用简单的铙钹等乐器,念不上韵,唱用本嗓。没有击节用的鼓板,由碰钟、小双铃引起。旋律近似和尚诵经。大福影影人高二尺二寸,数不足百,多以驴皮雕刻制成,雕刻粗放。但造型仿照真人,形象逼真。所骑坐骑,大多异兽。单体手腿能动,也有人兽连体。姜尚骑的是四不像,黄飞虎骑五色神牛,燃灯骑鹿,赵公明骑虎,观音、文殊、准提骑狮、象、吼,均为专用,互不借用。但他的操纵技艺呆板,动作简单,双方对打,两个影人来回一碰,下场即表示战败。由于操纵技艺的单调和剧本的缺乏,在20世纪初期逐步被南来的乐亭影所同化。乐亭影的唱腔韵律优美,内容丰富多彩,角色和行当齐全,操纵技艺娴熟,逐渐受到迁西人的喜爱,大福影的影匠便纷纷效仿,学习乐亭影,由于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部分影匠的唱白产生地域的差别,掺杂迁西的乡音土语,逐渐形成具有迁西特色的皮影戏,但却一直保留大福影祈福纳祥、酬神还愿的功能和仪式,因此,迁西皮影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信息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