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源绒花绒鸟制作技艺
钱德源绒花绒鸟制作技艺,淮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钱德源绒花绒鸟制作技艺是以染色蚕丝和铜丝为原料制作花鸟虫鱼造型的手工艺术,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浙江钱塘制花人钱为臣来到运河线上淮安河下谋生。在淮安河下估衣街创办了“钱德源号”花铺,制作和经营绒花、绒鸟及绢花等手工艺品。
明清时期,淮安是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之一,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还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文人墨客汇聚于此,市场繁华,人口众多,为钱德源绒花绒鸟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环境。钱为臣将绒花绒鸟制作技艺传给儿子钱锡俊、孙子钱国农,家族式传承至今,已百余年历史,制作绒花绒鸟制品远销鲁西南临沂、郯城、蒙山一带。
基本内容及重要价值
钱德源号的绒花绒鸟制作主要以蚕丝、铜丝为基本原材料,经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首重选料,选春天里第一批蚕丝,初春桑叶嫩,吐出的丝光亮柔滑,上色鲜艳,产品光彩夺目。纯黄铜丝延展性好,反复摩擦不断。辅以纯天然植物染料。然后,还要煮丝、着色、砰丝、披丝,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是打稿。根据需要,将铜丝制成花朵、鸟兽的造型,然后将准备好的丝线进行剪撮、刀绒、刹形。第三个主要步骤是下条,即将制好的绒夹在铜丝上,做成鸟的身体、羽毛、翅膀等。最后一步是组装,将已做好的鸟身、翅膀、尾巴、脚等拼接而成,配以眼冠,加以造型。
“钱德源号”绒花、绒鸟生意红火,主要采取了和别人不同的制作理念,用料考究,造型鲜活,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如“双喜”,本来为单字喜,经钱锡俊创新将单字喜拼成双喜,民国时期据市场和百姓的需求又制作了鸟、鸡、孔雀、猴、老虎等产品。用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智慧使这些鸟兽形态生动。一度成为文人墨客案头小品、儿童喜爱之物件。一时间销量大增,曾雇佣诸多帮工。无意间为民间艺术传承和创新作出了贡献。世代相传,盛极一时。
钱德源号制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孔雀开屏、丹顶鹤、小鸡、天字、寿字、三元、双喜、全福、笔定等。
钱德源绒花绒鸟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承载了地区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的典型记忆,对于研究淮安地区传统手工艺发展及民风民俗的考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