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木鱼

广西
🎧  听景点介绍

公馆木鱼是合浦、北海客家地区人民的传统说唱艺术,内容多是警世劝善, 演唱时边敲边唱,随物赞祝。是客家民间文艺一朵瑰丽的奇葩。

公馆木鱼,这个名称流行于北海合浦说客家话的地区,而在其它说客家话的地方如广东廉江、茂名等地,又称“涯木鱼(涯,指客家)”。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近年来,公馆木鱼又给加入了许多新时代的元素,更加受到广大客家地区人民的喜爱。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在春节期间,合浦县举行全县民间传统文艺汇演,《公馆木鱼》以其高亢、明快、流畅演唱技术,体现出了鲜明的客家文化色彩,成为了汇演中的一大亮点。

明朝开始,大批客家人南迁合浦县闸口镇、公馆镇、曲樟乡、白沙镇一带定居。嘉靖年间,民间艺人根据发生在公馆廉湖书院的事件,编造出一套名叫“牡丹花”的曲调,用客家方言演唱,边唱边借助手中木鱼为道具伴奏,公馆镇为客家人的文化中心,所以便称《公馆木鱼》,也有群众称它为“牡丹花”。合浦县公馆镇、曲樟乡群众男女老少都会吟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调。

嘉靖年间,廉州府内-张五爷见民间女子牡丹花聪明貌美,便强抢入府,霸占为妾。当时,廉湖书院(旧址在今曲樟乡境内,公馆至曲樟公路边)十多位书生得知此事,十分气愤,一齐冲向官府抗议,要求还我民女,但势不力敌,他们被抓进了牢房。乡亲们感激书生们的见义勇为的精神,纷纷凑钱供给他们灯油笔墨,书生们在牢里一边斗争,一边苦读诗书,数月后,张五爷无奈民众的压力,释放了书生们和牡丹花,出狱后,书生们正好赶上科场应试,结果,他们中有几人中了举,喜讯传来,乡亲们大摆酒席庆贺。席间,艺人们计上心来,编造了“牡丹花”曲调,把喜事传唱,很快,牡丹花和书生们的事情传遍了民间。从此,“牡丹花”便成为群众喜爱的曲调流传下来。

公馆木鱼的特点是根据合浦公馆方言的声腔定音调,一般七字句,两句押韵,句后拖尾腔,曲调抑扬顿挫,每两句歌词唱腔相同,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地方乡土特色。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