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西金狮舞
潭西金狮舞历史悠久,意蕴深邃。它的舞蹈动作、造型、舞韵、器乐伴奏等不仅能反映潭西民俗文化演变轨迹,更能动态揭示汉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被列入陆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潭西金狮舞俗称“打虎狮”或“演虎狮”。是传统的民间舞蹈。据潭西镇溪美村老艺人介绍,金狮舞始于南宋,盛于明清。潭西镇金狮舞以溪美村为代表,是其先祖于清乾隆年间拜海丰人莫清娇为师,习艺归来,创办金狮馆,传延至今。金狮舞表演在潭西各村、社区是必不可少的文娱活动节目。同时,每逢新居落成;桥梁奠基,竣工;庙宇庆典,都请“金狮”镇邪、止刹,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活动更为频繁,一天多则演出十几场,少则七、八场。明清时期至建国前,建金狮馆在潭西特别盛行,有的村庄就有五、六间。当时金狮舞表演活动盛行的重要原因,是兵荒马乱、强盗四起,建馆习练、强身壮体、防御盗贼。
潭西金狮舞是以一个双人结对表演,辅以两位伴演的传统舞蹈。它以舞蹈为主,伴奏打乐击作烘托,结合传统的民间武术表演,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金狮舞每到一个村庄或社区,“金狮”必须对每户人家进行“参拜”,意思是驱邪祛煞。演出时,由两人进入“狮身被套”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扮醒狮,另有两位伴演,一人扮武者(紫微星君),俗称“弄狮姨”,一人扮滑稽(金光佛),俗称“大头鬼”,舞蹈表演过程有:开场见礼、圆步打围、跳步扑杀、探步摇晃、仰首会意、闻风起舞、俯首伏蛰、举步伸筋、跨步追风、独立仰首、信步回旋、收场还礼十二种舞姿。其舞蹈结构严密紧凑、波浪起伏、动静结合、一气呵成。十二种舞姿仿效理狮发威搏斗的精彩动作,配合默契、舞韵独特、翻滚自如、栩栩如生,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在造型上,唯妙唯俏地再现醒狮的体态,雄壮威猛。武术表演逼真,扣人心弦,属南拳莫派套路,有四尖拳、上尖拳、头门拳、二门拳、四门拳、车手拳、战马拳、观音坐莲等套式,马步活、砖架稳、擅于脚攻。金狮舞伴奏音乐属广东民乐,配以大锣鼓、大小钹、小唢呐等乐器,按不同情节表演而吹奏不同的曲调,曲牌有:福德祠、大开门、过江龙、大行军、笛套等。音调随舞起伏、威武雄壮、嘹亮开阔、催人奋进,使人们在困难面前坚贞不屈、勇气十足、战胜困难、阔步向前,体现了以威镇邪的客观真理。
新中国成立后,潭西金狮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民间活动和各项赛事。2009年应汕尾凤山妈祖理事会邀请,参加“金狮舞”表演,获得嘉奖;2010年2月参加《海丰县“麒麟狮象”表演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和“表演奖”;2010年2月应邀陆丰福山妈祖理事会,参加表演,获得“特邀表演纪念奖”。
潭西金狮舞历史悠久,且民间基础深厚,传播广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它对研究中国民间舞蹈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舞蹈动作、造型、舞韵、器乐伴奏等体现了艺人们高超技艺,蕴涵着一定的科学基因,对研究中国民间舞蹈和广东音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对研究中华武术――“南拳”也是极其重要的材料。
来源:《陆丰非物质文化遗产》(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