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盐亭水龙)
水龙舞是中华传统民俗天龙、蟠龙、彩龙、灯龙、火龙、水龙、鱼龙、桃子龙、蚕龙、小金龙、板凳龙、梓江龙、药龙等独具特色的龙舞。水龙舞的发明地――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茶亭乡,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的盐亭与梓潼二县接壤的龙潭民俗文化景区。当地属深丘向高山过渡地带,山高、岭阔、林茂、草丰,峦谷峡深、溪河纵横,湖泊溪潭相连,森林覆盖率达74%,山谷中野生着数百种名贵中草药材,故名药谷,现在仍存显着无山不绿、无地不绿、无树不绿、无水不绿的原始生态。
耍水龙就是舞水龙,又叫“赶旱魃”,此活动源于禹王治水之前,自然界出旱象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是鬼怪“旱魃”在作怪,为了抗旱、求雨、保丰收、保平安,便产生了抗旱魃、驱鬼怪,耍水龙求甘露,要生存、要吃粮、要天下雨就是要赶走旱魃的思想,先民们就在生活斗争中兴起了赶旱魃、耍水龙求天降雨的群体性民俗活动。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融入了民间民俗的音乐、舞蹈艺术,便形成了比较完美的“水龙舞”。
水龙舞的活动紧系古今人民生产劳动、生活斗争的切身利益,同时反映了劳苦大众同神鬼斗争的反抗精神,突出了求雨水而得五谷的科学价值,以野生的竹子,棕片制作龙体,用猪尿包喷水,用土工艺制作体现和保持了水龙舞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色、古香、朴素的真实生活形象。
古时,凡遭遇久旱无雨、田禾枯焦、地无可产之粮、饥无可餐之食、渴无可饮之泉,人们便要开展耍水龙赶旱魃的活动,不但在本地区活动,还应周边的梓潼县、南部县、射洪县、三台县等地区的邀请,表演水龙舞,当水龙把旱魃赶下水时,果然雷声隆隆、天降喜雨,人们欢欣鼓舞地齐声高唱:“赶旱魃,赶旱魃,赶走旱魃把雨下”的民谣。
成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后,便在城乡经常地表演传习水龙舞,并多次去市和外县多个地区表演。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