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演奏技艺
四川
🎧 听景点介绍
羌笛是秦汉战乱年间,由南迁的羌族人民从西部地区携带而来的。据史载,西汉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一世纪由京房加一高音按孔,为五孔。东汉马融在《长笛赋》就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发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由此推之,羌笛的存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约15―20厘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它最常见为独奏的形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表达的内容广泛,主要传递着人们的思念、向往之情。
羌笛的声音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
吹奏羌笛主要采用鼓腮换气法,一口气可吹奏几分钟,甚至一首曲调,技巧性要求很高。另外,羌笛的在吹奏中还有喉头颤音,手指的上下滑音等技巧,加之双管制作的律差,双簧共振的音响,其音质和旋律独具特色。
制作羌笛一般选用杆直、筒圆、节长,且头尾粗细较均匀、竹肉厚薄有度、质地坚韧、纤维细密、不易开裂的箭竹,并根据筒管的长短、厚薄及筒管大小测定音准,孔距必须精确相等,否则音准不一。
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历史文化除了靠羌族释比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是交流、传承的一种重要渠道。因而它对羌族人类、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羌笛的音律、音色、演奏技能独具特色,它是我国民族乐器学中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
羌笛使用双管,结构较竹笛复杂,吹奏时的技巧较多、难度较大,学习者不多,会吹者以及能掌握羌笛制作技艺的民间传承人已廖廖无几。如不及时加以保护,这种古老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和独特的吹奏方法将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境地。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