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琴是伽��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伽��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琴”(古制伽��琴)、“散调伽��琴”、现代用的“21弦伽��琴”等三种。与汉筝(古筝)渊源颇深。
历史渊源
伽��琴,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在我国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蜿蜒的图们江和鸭绿江畔,在长白山的林海雪原,居住着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朝鲜族人民。他们不仅发展了农、林、渔等各业生产,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伽��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乐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历史较悠久。伽��琴是朝鲜族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公元500年左右就已流行在我国东邻――朝鲜半岛的民间了。它的外形与筝酷肖,相传是古伽��国嘉实王于勒采汉筝、汉筑(筝、筑都是汉族古老的弹弦乐器)之形制,加上民族特征而制成的。朝鲜古籍《三国史记》载:“伽��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琴虽与筝制度小异,大概似之。”伽��琴又称新罗琴,是新罗乐的主要乐器。《新罗古记》在谈到它的来历时说:“伽��国(位于现在的庆尚南、北道)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王以谓诸国方言各异,声音岂可一哉;乃命乐师省热县人于勒造十二曲。后于勒以其国将乱,携乐器投新罗真兴王,王受之,安置国原。”这些文献记载说明,伽��琴是仿照汉族人民所用的筝而制造的。公元6世纪时已流行于古代朝鲜新罗国南方的伽��国,当时新罗国与唐朝有着密切联系。新罗朝时期(公元7世纪~10世纪)伽��琴东传日本(日本称其为新罗琴),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还存有一张那时制作的伽��琴。
古代的传统伽��琴,原有雅乐伽��琴和俗乐伽��琴之分,琴体均采用桐木制作,是把整段原木从中纵向对半破开,将其半边掏挖成瓦片状空槽,在“瓦片”凸面张以琴弦,不加底板。雅乐伽��琴稍宽大,全长167厘米,琴首宽33厘米;俗乐伽��琴略窄小,全长152厘米,琴首宽17厘米或21厘米,均张有12条丝弦,一弦一柱,柱可移动。伽��琴最大的特点是:在琴尾一端设有羊角状系弦板。成�降人�编《乐学轨范》(成书于1493年)中载有伽��琴图,当时的羊角板很大,琴弦固定于系弦板上,系弦所用的丝绳剩余部分,编扎成数束丝绦。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和改进,并吸取其它民族乐器的优点,伽��琴增加了底板、形成了共鸣箱,显著地增加了音量和丰富了琴的音色。
2011年5月23日,伽��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