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

 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脆弱的古代典籍经过聚散和转手以及天灾、战乱毁坏,大多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至今的重要一环,因而各界人士将这项技艺誉为古籍的“续命汤”。   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甚至几十道工序,一招一式极为考究,对从事古籍修复人员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全国书目中心,其藏书可上溯至南宋,馆藏珍品古籍众多。   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工作历史悠久,早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就配备了文献修复人员。1949年,为修复当时刚刚入藏北平图书馆的国宝藏经《赵城金藏》,经由当时的军管会批准,组建了一支由8名技工组成的修复队伍,即今天国图修复组的前身。1953年正式成立“图书修整组”,至此古籍修复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专职业务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2001年,“图书修整组”改名为“善本特藏修复组”。   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工作在历史上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修复完成的国宝级珍贵文献包括《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部分敦煌遗书和宋元善本、清代《赋役全书》等。可以说正是凭借着代代国图修书人的不懈努力,一件件馆藏国宝的风采才能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   北京市肄雅堂是以装裱修复古籍、碑帖、书画著称的百年老字号。它开设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为丁梦松。清末民初之时,肄雅堂便以装裱技艺在京城极负盛名。当时京城不少装裱高手都出自肄雅堂。1958年,肄雅堂归属中国书店,先后有三代装裱传人在这里辛勤耕耘,抢救性地修补残破的珍贵古籍30余万部,其中不乏善本、孤本。   当前,古籍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除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保护古籍修复技艺已刻不容缓

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伯尔尼老城

伯尔尼始建于 12 世纪,位于阿勒河环绕的山丘上。几个世纪以来,伯尔尼一直遵循着极为连贯的规划理念。老城区的建筑可追溯至不同时期,包括 15 世纪的拱廊和 16 世纪的喷泉。这座中世纪城镇的大部分建筑在 18 世纪进行了修复,但仍保留了其原有的风貌。

卡尔卡松古城

自罗马时期前,卡尔卡松如今所在的山上就有一个防御工事。它现在的模样是中世纪防御工事城市的杰出典范,其巨大的防御工事环绕着城堡和周围的建筑、街道和精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卡尔卡松还因现代保护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维奥莱特·勒杜克 (Viollet-le-Duc) 开展的长期修复活动而具有特殊重要性。

颐和园,北京的皇家园林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 1750 年,在 1860 年的战乱中大部分被毁,1886 年在原址上修复,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山丘和开阔水域的自然景观与亭台楼阁、宫殿、寺庙和桥梁等人工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卓越美学价值的和谐整体。

明城墙遗址公园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东起城东南角楼,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西至崇文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总面积约:15.5公顷,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绿地面积12.2公顷。 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城墙破损严重,为保护文化遗产,再现古都风貌,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彻底整治城墙遗址的周边环境,修复城墙,建设明城墙遗址公园。 新建成的北京明城墙遗址,以保护城墙为出发点,以展示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为目的,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清静、自然、古朴、苍凉的环境。城墙北侧将形成封闭的郁郁葱葱的绿化带,而城墙南侧园路的线形、植物的配置都力求简洁大方。城墙遗址的保护工作以现状保护、排险加固为主,以少量补缺为辅,最大程度保存城墙的原状,站在城墙下,历史的凝重感和沧桑感油然而生。

津城静园

  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园内建有折中主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溥仪搬出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先后作为办公用房和住宅使用,院内、楼内搭建违章建筑600平方米,到整理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2007年7月20日,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一座宅院,收藏着几代主人的细枝末节,他们中有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有晚清末代帝后,有国民党天津警备司总司令,有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文艺工作者,也有很多不曾留下姓名的普通人。走进静园,仿佛时空交错,城市中心的喧闹被高高的院墙阻隔在外,只余阵阵鸟鸣如背景般意味悠长,适合喜欢历史和建筑的游客静心慢游。

米尔城堡建筑群

这座城堡始建于 15 世纪末,为哥特式风格。后来经过扩建和重建,先是文艺复兴风格,然后是巴洛克风格。在被废弃近一个世纪并在拿破仑时期遭受严重破坏之后,这座城堡于 19 世纪末得到修复,并增加了许多其他元素,并将周边地区改造成公园。其现在的形式生动地见证了它动荡的历史。

大悲禅院

  大悲禅院因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是天津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解放后政府又重为油饰佛殿廊房,增修四周山墙,建造寮房,以作僧人生活之用。又请著名甲骨文专家,天津市文史馆首任馆长王襄先生题写篆文“古剎大悲禅院”镌刻山门之上。   十年浩劫中,寺院被洗劫一空,破坏严重。“文革”过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80年开始修复工作,并重塑全堂佛像。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大悲禅院也掀开了它历史上的新篇,每逢朔望日或佛教节日,寺内香烟缭绕,人流如潮,每年接待香客和游人百万人次以上。但由于大悲禅院规模较小,远远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1995年在寺中轴线东侧建成二层楼方丈院两幢与市佛协办公楼一幢,解决办公及住宿条件。2000年底又竣工新大雄宝殿工程,殿内供奉缅甸玉佛三尊,每尊通高五米,重达三十吨,为北方玉佛之最。东西配像为护法二十诸天圣像,倒座正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像,两侧塑“六圣”观音法像,突显大悲禅院为观音道场。大殿外墙刷红色涂料,台基周围环绕汉白玉栏杆,一眼望去,红墙黄瓦,玉阶丹楹,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

这座 13 世纪的防御修道院属于条顿骑士团,1309 年大团长的驻地从威尼斯迁至此地后,修道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装饰。这座修道院是一座中世纪砖砌城堡的典范,后来逐渐衰败,但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得到了精心修复。许多现在被视为标准的保护技术都是在这里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破坏后,修道院再次得到修复,修复时使用了早期修复人员准备的详细文件。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位于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亚得里亚海明珠”自 13 世纪起成为地中海的重要海上强国。尽管在 1667 年的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杜布罗夫尼克仍成功保留了其美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教堂、修道院、宫殿和喷泉。20 世纪 90 年代,武装冲突再次对杜布罗夫尼克造成破坏,如今,它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的一项重大修复计划的重点。

白羊峪长城

白羊峪又称白羊关。白羊关以雄闻名,另有冷口以险称世,并称“雄关险口”。白羊峪关口有白羊河自北向南流过,原有关门横跨在白羊河上,两端与长城相连,称为白羊水关、羊谷关。万里长城有各式各样的关隘,但水关不多,存世的水关更少。白羊水关是白羊河的发源地,水关上下500多米的河道甘泉遍地,是名副其实的水关。白羊水关为双道水城式,至今东岸的临水敌楼楼基尚存。万里长城中这样的水关为白羊峪所独有,复建后白羊水关将成为“万里长城水关之最”。白羊峪旅游区位于迁安市大崔庄镇。景区内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这里的大理石长城长约1.5公里,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万里关山十分罕见,是长城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