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诊法(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以手指捏揉和用拍子拍打身体特定部位的经脉筋腱,以行气活血、调理脏腑,而达到强筋健骨、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其理论源自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筋学说,治疗技术则滥觞于我国古代的“导引按跷”之术。此疗法发端于清末,五代相传,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葛氏家族原籍山东蓬莱,祖辈因闯关东定居于辽宁锦州,第一代创始人葛献宝在山东悬壶济世,始创“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传至第三代葛长海,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手法技术,后调入北京工作。北京市海淀区成为“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的主要传承地区。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继承中医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脉位理论和捏筋拍打技术。该疗法手法多样,简便易行,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传承方式具有开放性、多样化的特点。 该疗法也面临着医疗文化氛围改变、部分传承人无执业医师资格、理论与技术仍待进一步整理总结、培训传承受到限制等问题,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使其更好地传承发展。
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
王氏脊椎疗法是清代皇宫御医治疗脊椎、脑疾的一种传统中医保健疗法。它综合了传统中医内病外治、祛邪扶正的方法,调动人体自身修复机能的作用,是防、治一体化的中医保健疗法。 王氏脊椎疗法起源于清代顺治(1644—1661)年间。当时民间中医王汝清从军医治箭伤,由于其疗效高而留在宫中成为御医。乾隆年间,王汝清的后代王昭恩又被召入宫中成为御医。清末时该疗法散落民间。民国后,王氏传人继续行医,其疗法始终未断传承,目前王兴治已是第十三代传人了。 王氏脊椎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循经取穴、药物渗透和推拿按摩。根据中医“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原理,以人体阳经为主,阴经为辅,辨证施治。通过穴位弹刺,达到“药入邪出”的目的。该疗法将竹子制成竹罐作为给药工具,利用竹子本身清热解毒、散风除湿的功效,与配方药物合力以达到最佳疗效。并通过高温、高压使药液充分注入、贮于竹罐体;利用拔罐时产生的负压,使药液有效渗入人体。 王氏脊椎疗法历经三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其文化内涵、制作工艺与治疗技术积淀深厚,亟待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