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北京爨柏景区管理中心

爨柏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总面积46.6平方公里,2009年斋堂镇通过整合地区资源注册成立了北京爨柏景区管理中心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涵盖了您非常熟悉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京西石头村——双石头,军户古乐——柏峪村,百姓人家——黄岭西村。 爨柏景区是以古村落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它具有历史文物、建筑、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北方建筑艺术的瑰宝,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市政府分别授予: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具有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称号。 爨柏景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明代的老村遗址、清代的壁画、甲午战争立功捷报、二战时期被日军烧毁房屋的废墟、抗日哨所遗址、五十年代的标语、六十年代的标语、七十年代的标语,有古道、古井、古庙、古戏台、使人们感悟历史,信步其中,如同品尝陈年老酒。 爨柏景区现有400余户原住民在此生活,有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100余户,当您饱览景区风貌之后,还可在明清古宅小住,体验浓郁的古宅风情和百年民俗文化,尝尝农家饭菜,品品清泉山茶,选购特色商品。入夜时分,仰望满天繁星,穿越心灵时空,清晨,在鸟儿欢唱中醒来的您,迎着晨曦,踏着晶莹的露珠,在山间小路走一走,可以忘却往日的浮躁,恢复心灵的宁静。 爨柏景区的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季感受古宅春韵;夏季尽享怡人清凉;秋季陶醉山野秋实;冬季捕捉瑞雪琪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 爨底下位于北京西部,距京城90公里。村子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古村依山而建,在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控制下,将76套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村落整体布置严谨和谐,变化有序,俯瞰全貌形似元宝。 爨底下又叫川底下。1958年前叫爨底下,简化地名用字时,为了刻公章好刻,就将 “爨底下村”改成 “川底下村” ,这里的 “川” 无实际意思,只因与“爨”谐音,现在为了恢复原来的爨底下文化历史,将村名又改回叫 “爨底下村” 。 大片的四合院群落,坐落在山沟的北坡,依山就势,随坡起伏,房屋体量不讲划一,地宽则高敞,地狭则底窄,建筑用材,就地取用,宜石则石,宜瓦则瓦,再衬上青山翠谷,丽日薄云,远离喧嚣的市井,避却帝都的荣华,好一处偷闲静心之处。 “爨”字含义 1.据史书《说文解字》记载:“爨”解释为锅灶之下,篱火旺,意为点火做炊。 2.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216页记载:①〈书〉烧火煮饭:分爨、分居异爨。②〈书〉灶:执爨。 ③(cuàn)姓。 3.爨底下“爨”的解释为灶的意思。 爨字30笔,会写的写成个爨,不会写的写成一大片(意为笔画全连在一起),为了使这个字好写好记,村民编了个顺口溜:兴(繁体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边架火烧,火大烧林,越烧越旺。 百姓人家——黄岭西村 黄岭西曾名黄龙西,全村整体布局成“人”字结构,山青、水绿、潭深。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黄岭西几十代人,原以农耕为主的当地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保存了大量的旧式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在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该村以百姓人家为主题搞起了旅游,开办了化石展馆、生产农具展馆、生活物品展馆,建起了农家大食堂,组建了红歌演出队,让您在游览的同时既能欣赏红歌表演又能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来黄岭西古山村百姓人家尽情体验民俗生活。 京西石头村——双石头村 双石头村坐落在京西古道旁,村子整体俯瞰形似凤凰双展翅,由沟内一对巨石而得名,这里处处体现石头文化,正像歌中唱到:“石碾、石臼、石头墙,石头顶上盖间房,石开山门迎远客,石头屋里娶新娘”。村内有鸳鸯石、姊妹石、双悬石、恋人石等多处奇石奇景。 军户古乐——柏峪村 这里是典型的军户村,村北一公里处设有“天津关”(又名天井关),历代王朝在此设关建隘,派兵驻守,旧可通行,今皆囚石垒壁,都指挥史司,拨军把守,天井关于明景泰二年(1451)建有正城、堡城、北过门守口官公廨,直到清末尚有“额外外委领梢人马住防此地。据《宛署札记》记载的柏榆村是由于长城内外,十里之内,不能有植物生长,因此,累年派兵烧山,好端端的一沟柏树、榆树自此消失,只留下书中记载的柏峪(柏榆)村之名。

潭柘寺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其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