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
北京蒙镶技艺

北京蒙镶技艺,北京市东城区传统技艺。 蒙镶是一种传统的金属錾刻工艺,起源于中国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蒙镶金属錾雕经元、明、清三代民族文化融合而发展成熟,是蒙、藏、满、维等民族金属工艺与汉族金属工艺结合而成的特有北京金银器。 清顺治九年(1652)起,蒙镶金属錾雕因北京、承德等地大量建造喇嘛庙而兴盛,作品多为皇室贵族或宗教礼仪祭祀所使用,成为皇家工艺。 清中后期,蒙镶金属錾雕逐渐传入民间,先后在北京安定门、雍和宫一带,形成面向蒙藏人群的铜器产销区域。 北京安定门外的荣和铜铺是当代蒙镶的起源。 1892年,在京的錾铜艺人石荣开了荣和铜铺,专门承做来自蒙古、西藏的寺庙佛像、宗教法器和宫廷的金银礼乐仪仗器,其手艺活被誉为京城第一,擅长佛像。 北京蒙镶工艺是蒙藏民族金属工艺与汉族金属工艺的结合与继承,兼具藏传佛教古朴、大方和皇家用品的精美与华丽,这曾经是清代皇家传承工艺,也是寺庙佛像和宗教法器的常用技艺。

...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传统医药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37年历史。同仁堂从1723年开始“承办官药”直至1911年,在长达188年时间里,同仁堂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同仁堂与清宫太医院、御药房之间有机的融合和影响,形成了同仁堂中药的特殊风格和传统知识。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质量观和“讲信义,重人和”的经营理念,“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以及同仁堂的品牌和特有标记,《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和《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同仁堂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同仁堂的制药特色即传统中医药与宫廷制药的融合,概括为“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但是,受西方现代化的影响,同仁堂原有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和制药特色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传统的制药方法受到束缚,独特的技术面临流失的风险。同仁堂为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做着不懈努力,并亟待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保护。

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体:自然与人类活动、蜿蜒的河道与几何景观设计、乡村与城市、森林景观与宫殿建筑的精致调和建筑风格。三百年来,皇家对这片景观的开发和照料,见证了从人文主义和政治集权到 18 世纪法式巴洛克花园等特征,再到启蒙时代与植物驯化和畜牧业科学一起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演变。

帕萨尔加德

帕萨尔加德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第一个王朝首都,由居鲁士二世大帝于公元前 6 世纪在波斯人的故乡帕尔斯建立。它的宫殿、花园和居鲁士陵墓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阶段皇家艺术和建筑的杰出典范,也是波斯文明的杰出见证。这片占地 160 公顷的遗址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遗迹包括:居鲁士二世陵墓、防御台地塔勒塔赫特以及皇家门楼、觐见厅、住宅宫殿和花园。帕萨尔加德是西亚第一个伟大的多元文化帝国的首都。它横跨东地中海和埃及,一直延伸到印度河,被认为是第一个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帝国。这反映在阿契美尼德建筑中,它是不同文化的综合代表。

太庙

太庙位于故宫东南,与社稷坛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这一布局方式强调了礼仪传统于都城规划的重要性,强化了富于秩序性的城市景观。太庙建筑群坐北朝南,院落呈规整的长方形,由内垣墙和外垣墙围合成两重环套式院落。主要祭祀建筑均位于内垣,居中对称分布。外垣东南设牺牲所。外垣种有古柏,现存714棵,氛围肃穆。太庙的核心祭祀建筑分布于内垣区域内,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门、金水桥、戟门、太庙享殿、寝殿和桃庙。东西配殿、井亭、神厨、神库则对称布置于两侧。坐落于三层须弥座台基之上的享殿尤其雄伟宏大。太庙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祭祀祖先的场所,不仅体现出“以孝治天下”的文化传统,更象征着王朝统治权在家族内传递的合法性,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最高等级宗庙祭祀建筑。太庙三座核心建筑的建设与宗庙制度息息相关,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东侧配殿用于供奉有功皇族牌位,西侧配殿供奉功臣牌位:寝殿是平日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桃庙则是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场所。今天,太庙作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对外开放,面向公众举办游园、演出、培训、展览等文化活动。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建时内垣建有享殿与寝殿。明弘治四年(1491年)在寝殿以北建桃庙。而后由于明嘉靖时期国家祭祀制度改变,太庙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内垣东西两侧新建昭穇群庙及太宗世室,而后因雷火焚毁,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建,恢复原“同堂异室”制。清代沿用明代太庙规划格局。1925年后,太庙由故官博物院管理。20世纪50年代以后,太庙作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对社会开放,面向公众举办游园、演出、培训、展览等文化活动并使用至今。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景区

  南新仓文化休闲街景区位于北京市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两朝储藏皇粮、俸米的粮仓,属于皇家官仓,南新仓是在无代北太仓基础之上起建的,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南新仓是全国仅有的皇家仓廒,也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仓廒,南新仓保留了古仓廒9座,是京都历史、漕运史、仓储史的历史见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公园

白鹿公园位于朝阳区南部地区王四营乡,与古塔公园遥相呼应,规划用地面积430亩。该地区明朝时期为皇家饲养白鹿之场所,由此命名为“白鹿公园”。公园以“景观是前提,特色是关键,文化是灵魂”为原则,依托于郊野公园的自然林地景观,强调与地区传统文化脉络的延续与继承,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郊野森林公园。公园景观有四个创意特色:“生态优先”、“突出特色”、“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公园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碧海寻源”文化休闲区;“夏锦丹枫”中心景观区;“绚秋硕果”秋实园景区;“悠林怡情”绿色休闲运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