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主题景区
格陵兰岛库贾塔:冰盖边缘的挪威人和因纽特人农耕
库贾塔是位于格陵兰岛南部地区的亚北极农耕景观。它见证了 10 世纪从冰岛开始抵达的挪威农民猎人和 18 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因纽特猎人和因纽特农耕社区的文化历史。尽管存在差异,欧洲挪威人和因纽特人这两种文化创造了一种以农耕、放牧和海洋哺乳动物狩猎为基础的文化景观。该景观代表了农业最早引入北极,以及挪威人在欧洲以外扩张定居点。
琼戈尼岩石艺术区
该地区位于马拉维中部高原上的一片森林覆盖的花岗岩山丘中,占地面积 126.4 平方公里,拥有 127 个遗址,是中非地区岩画最丰富的地区。它们反映了相对稀缺的农民岩画传统艺术,以及从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居住在该地区的 BaTwa 狩猎采集者的绘画。Chewa 农耕者的祖先从铁器时代晚期开始生活在这里,他们一直从事岩画创作,直到 20 世纪。岩石上的符号艺术与女性密切相关,在契瓦人中仍然具有文化意义,而且这些遗址与典礼和仪式有着积极的联系。
暖泉古镇
暖泉古镇位于河北省蔚县最西端,东距蔚县城12公里,西与山西广灵县接壤,全镇辖16个行政村,占地57.3平方公里,是一个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所交融衍生的北方古镇。 2003年8月,暖泉古镇被河北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古居民俗之乡”,2005年11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选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现为国家AAA级景区。
先农坛
先农坛与天坛东西对称的布局体现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礼仪的尊重与强调。先农坛作为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之所,展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祀先农的礼仪传统。《礼记·祭统》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齐盛”。先农坛位于北京老城外城的西南隅,其选址沿袭了南郊亲耕的传统。先农坛与天坛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先农坛分为内坛与外坛。内坛位于外坛的南侧偏西,为长方形院落。坐落于内坛中轴上的太岁殿建筑群,及其南侧的先农坛、精田与观耕台为主要祭祀场所。内坛还设有三组为祭祀活动服务的设施,分别是太岁殿东侧的神仓建筑群、西侧的神厨建筑群、南侧的具服殿。外坛坛墙在历史上呈现与天坛相似的北圆南方形态。外坛还存有位内坛南侧的神祇坛和内坛东侧的庆成宫。先农坛中的主要祭坛皆为方形平面,与天坛圜丘坛和祈谷坛的圆形平面形成对比关系,构成以北京中轴线对称布局而又在建筑形态上形成对比关系的两组国家祭祀建筑群。先农坛内坛为祭祀太岁和先农的礼仪空间,也是皇帝亲耕的地方。外坛则包括祭祀天神地祇的神祗坛以及作为斋宫使用的庆成宫。先农祭祀是中国传统国家礼仪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农事活动与农耕文化的重视。明清两代,先农坛核心祭祀对象是先农之神(炎帝神农氏)与太岁月将(每年值岁之神与值守十二月之神)。神农氏传说是最早教给中国先民开垦土地、种植谷物的人,为了感谢他后人将其奉为神明,祈愿农业丰饶。在进行先农祭祀时,皇帝不仅要祭拜先农,还需要亲自耕地,宣扬重农、劝农的精神,并观赏王公大臣耕地。先农坛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1911年。今天,先农坛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中国古代建筑与先农坛祭祀传统。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设时坛内建有先农坛、太岁殿、拜殿、棤田等核心礼仪空间。明天顺二年(1458年)增建斋宫(今庆成宫)。嘉靖十年(1531年)在先农坛南侧修建天神、地祇坛,并在棤田以北建木制观耕台,供皇帝观耕。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先农坛祭坛,改木构观耕台为砖构。1915年,先农坛外坛北侧作为公园对外开放,于1918年更名城南公园。1991年,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在先农坛内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