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具制作技艺(北京木雕小器作)
北京木雕小器作以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技艺,使其作品形成了器重、简洁、质朴、端庄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京派木雕文化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家具制作技艺(北京木雕小器作),木雕制品分为两类:一是木座,包括天然座、银丝座、花座和素座,二是木雕陈设品,包括文房四宝、案屏、挂屏、木匾等。家具制作技艺(北京木雕小器作),依据制品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可按照设计、木活、画活、旋活、锼活、凿活、铲活、锉活、磨活、着色、烫蜡、漆活的工序来完成。
内画(北京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是鼻烟传入中国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品种,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北京、河北、山东、汕头,形成了“京派”、“冀派”、“鲁派”和“粤派”等流派。鼻烟壶流入北京后,为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及有地位的旗人所使用。除宫廷造办处外,民间也大量制作鼻烟壶。约1890年到1945年间,内画鼻烟壶的制作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号称“四大内画名家”的周乐元、丁二仲、马少宣、叶仲三,这些民间艺人创作了最初的北京内画鼻烟壶。 1954年,叶仲三的后人叶禧(晓峰)、叶祺被聘请到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始培养叶澍英学艺,1958年收王习三(王瑞成)为徒,后来又续收了刘守本等徒弟。1970年前后,叶氏兄弟相继辞世,其弟子王习三在河北省衡水市创立“冀派内画”,刘守本则成为现代“京派内画”的领军人物。北京内画鼻烟壶现今已有四代传人。 北京内画鼻烟壶是明清时期我国烟草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作为一个特殊的工艺品种,它不仅含括了雕刻、镶嵌、花丝等传统民间工艺,还汇集了多种中西绘画技法,成为当时手工技艺发展状况的缩影。北京内画鼻烟壶的绘画内容多表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目前,由于内画利润少、学习期长,多数从业者纷纷改行,出现了老人不愿干、新人不愿学的现象,北京内画鼻烟壶陷于濒危境地,抢救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