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首批全国百家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座落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从1987年建馆迄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几经发展,特别是经过2005年较大规模的改造,面貌焕然一新。馆正前方是面积达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基座为汉白玉、高达14米的国旗杆竖立在广场北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 纪念馆的基本陈列经历了三次变迁,陈列面积从1320平方米增加到6000多平方米,展览内容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而更科学、客观,陈列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引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2005年举办的《伟大胜利》大型主题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突出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半景画也是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内容之一,这种陈列形式在中国属于首创。它以巨幅油画与实物和模型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声、光、电技术,使油画立即变得乌云翻滚,浓烟飘动,战火纷飞,有如身临当年的卢沟桥事变战场。 除了基本陈列外,纪念馆从建馆以来,还先后推出了《日本侵华罪证展》、《侵华日军化学战罪行展》、《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展》、《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图片展》、《中国战区中美苏空军联合抗日史实展》、《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等70多个专题展览。这些专题展览不仅是基本陈列的补充和深化,而且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87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包括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的政要,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观众。也先后赴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抗战主题的展览,加强了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先后接待国内外观众1660余万人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将努力办成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抗战史资料收集及研究基地以及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景区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昌黎县城北5公里五峰山上,五峰山松奇、石怪、境幽、景美,自西向东分别为挂月峰、飞来峰、平斗峰、锦绣峰、望海峰,其中飞来峰最高,海拔507米,这五座山峰峰峰异状,环列如屏,近观如五指插天,远望似五友挽臂。   昌黎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1997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秦皇岛市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2010年10月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少工委列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2011年4月,被中共秦皇岛市委组织部列为党员“双育工程”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11月被河北省委纪委、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二批河北省廉政教育基地;同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命名为“海军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为了纪念河北省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最高级别将领董振堂将军,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2006年10月26日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举行董振堂事迹陈列馆落成揭幕仪式。董振堂事迹陈列馆于200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邢台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评为邢台市廉政教育基地。同年在双百人物评选中,董振堂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红色旅游基地二期备选项目。2012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评为首批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成功申报为国家AA级红色旅游景区。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西路301号,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定市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有官便有衙”,直隶总督署是随着直隶总督的定制而修建的。清朝入关以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积极推行行省制度,并将总督、巡抚列为一省或数省的众吏之首。地处京畿的明代北直隶随之改为直隶省,直隶总督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确立,直隶总督署于雍正七年(1729)年应时而建。   雍正二年(1724年),驻节保定的直隶巡抚李维钧因政绩突出被破格升任为直隶总督,节制直隶提督以下各官,位于保定城西北角的直隶巡抚署因此升格为直隶总督署,随着直隶总督一职逐渐成为定制,“湫隘庳陋,观瞻不肃”的巡抚署日愈显得不能与官居一品的直隶总督的身份相匹配,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特命出差易州的钦天监(清廷掌管观察天文气象,编制历书的机构)监正明图、户部主事管志宁道经保定,专门为总督署选择新址。经过一番认真勘察,最终选中城中参将署,报经雍正帝批准后,直隶总督杨鲲招工选材,公帑修建,自当年三月初四日正式动工,耗时8个月,于十一月廿三日(1730年1月11日)彻底完工。同年继杨鲲之后的署理直隶总督唐执玉在新建总督署正式升堂办公,自此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8帝、182年此处始终作为直隶总督衙署,历任总督坐镇于此,令由此出,演绎了近两个世纪的直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