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景区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是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革命领袖的纪,念堂,竣工于1977年,建筑内有多处厅室供公众举行纪念活动、缅怀领袖的思想精神与丰功伟业。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平面呈正方形。纪念堂建筑主体由基座、柱廊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基座部分为双层镶有汉白玉栏杆的红色花岗石基座。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柱间距按中国古建筑手法明、次、梢间距离依次递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屋顶为棕黄色琉璃板装饰的重檐屋顶,檐间镶葵花浮雕。建筑整体色调素雅。正门朝北,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天安门广场整体环境氛围相呼应。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竣工于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平面呈对称造型。立面采用古典的竖向三段式设计,台基、柱廊、屋檐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图案加以装饰。台基上为12根红色大理石柱础、淡灰色大理石柱身的门柱,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中间柱距略宽,两侧依次递减。四周入口由134根直径2米的柱廊组成。正门前有5米高、83米宽的花岗石台阶。人民大会堂呈南北长的矩形,烘托了北京中轴线开阔而又深远的效果。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设的,它是天安门广场建筑群中第一个选址于北京中轴线之上的纪念性建筑,奠基于1949年,于1952年至1958年建设完成。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了中国传统碑碣形式,碑身坐南朝北,面向天安门,由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分四面镶嵌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以172个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从图案设计到雕刻技术均代表了20世纪中叶中国雕塑的最高水平。碑身正面最醒目的部位镶嵌着巨型花岗石,上面镌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则镌刻着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镏金碑文。碑顶采用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古典建筑样式,形态庄严凝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竣工于1959年,扩建于2007年,它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以北京中轴线构成东西对称布局。老馆设计时采用了“目”字形为基础的内院式布局,并在西侧入口安排了空廊,和人民大会堂形成“一虚一实”的体量对比,以保证立面尺度、形式与手法的对称。
外金水桥
外金水桥桥体的位置与天安门城楼的五座券门以及太庙和社稷坛的南门严整对应,桥体布局、桥面宽度、柱头形式和装饰细节均体现出“择中”的原则。作为进入明清皇城的先导区域,外金水桥是明清两代由皇城通向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也是如今国家举办重大庆典活动的礼仪空间,始终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功能。外金水桥位于天安门南侧的外金水河上,桥体位置分别与城楼门券相对,各桥之间距离基本相同,以北京中轴线对称分布。外金水桥形似玉带,与天安门城楼组合成具有标志性的礼仪空间和形态。外金水桥五座桥身形制基本一致,均为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平面呈中间窄、两端宽的“工”字形,造型别致,而在尺度与装饰细节上又不尽相同,建筑等级从中间向两侧依次降低。外金水桥与故宫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桥相呼应,自明代至今具有重要的礼仪功能。居中桥体称御路桥,明清时期为皇帝专用。御路桥左右为王公桥,供宗室亲王通行。两端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们通行。与太庙、社稷坛相对应的桥则称为公生桥。今天,外金水桥仍是连接故宫与天安门广场的主要通道。外金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仅为三座,经明成化元年(1465年)改建,数量增至七座。现存桥体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