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
泥塑(北京兔儿爷)

老北京的传统中秋节,可不止只品月饼、赏月亮,还要祭拜兔儿爷。祭拜兔儿爷是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写照,他们在兔儿爷身上寄托着殷切希望。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寓意事业兴盛;坐葫芦兔儿爷,“葫芦”与“福禄”同音,寓意福禄双全。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将兔儿爷请出来,奉上瓜果月饼祭拜,祭拜完后的兔儿爷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新的兔儿爷再被请进家。这一习俗自晚明至今,传承了400多年。

砚台制作技艺(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

一方好砚首先要有合适的石材,北京潭柘寺镇西部山上便有一种适合制砚的紫石,所产砚台称为潭柘紫石砚。 紫石质地致密细腻,因含铁,深紫如肝。 据考证,明代宫廷就曾在此开采紫石,当时所筑监工台和刻有“内官监紫石塘界”的碑石保存至今。鉴定报告显示潭柘紫石形成于2亿年前,原岩与端、歙砚石料同属一大类,所含红柱石粒径均匀,仅为0.01~0.06毫米,用来制砚发墨快、墨汁匀细且不损笔毫。好的砚石,以拇指按住片刻,手指离开会出现一个白印,这是手上热气液化形成的。 紫石极细密,不会下渗,符合好砚石“呵气成云,久而不涸”的标准。紫石砚制作过程包括开山采石、切制坯石、定型尺寸,以及设计、凿活、铲活、磨活、配座等。雕刻时,手持刻刀,刀把抵在肩头,以肩用力推动刻出纹理。雕琢的手法多样,圆雕、透雕、浮雕、阴刻等各种雕工手段交错运用。最考验雕刻技术的便是水波纹,一条条水纹刻出来,条理清楚,间距相同,水波纹自然流畅。好的潭柘紫石砚成品雕刻细腻,无磨痕、无瑕疵。 设计上,潭柘紫石砚仿照明清古砚,造型古朴典雅,图饰简练美观,刀法有力,线条明快流畅。曾仿制乾隆石鼓砚、纪晓岚九十九砚斋藏砚、抄手砚等经典砚形。题材丰富,多见山水意境、动植物类、仿古及文人诗词等纹饰。还可运用天然石品巧作纹饰,如以粗粝的石皮作山石或松树干,用鱼脑冻作洁白的云霞或作白浪,用虫蛀作岩洞等。 随着书写方式的改变,潭柘紫石砚传承至今除了实用功能,更有收藏价值,让人们在书写之外,也可感受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