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北京皮影戏)
北京皮影戏早期分为东西两派,东派消亡甚早,现存的西派皮影形成于明代正德年间。1842年满族人路德成继承北京西派皮影艺术,建立了北京祥顺影戏班。此后西派皮影在路氏家族中一脉相传,路德成之子路福元建立福顺影戏班,路福元之子路耀峰又建立德顺影戏班,传到路耀峰之子路景达已是四代,前后历经一百多年。 北京皮影戏形成期长,表现手法独特,表演、声腔、造型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的艺术特色。其声腔吸收北方昆曲、京剧、曲艺等的声腔曲调,自成一格,表演细腻夸张,有一些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如影人照镜子、流眼泪、梳妆打扮等动作细节都表现得十分真切。 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相继退休和离世,北京皮影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北京皮影戏的主要传承者北京皮影剧团1979年后长期没有自己的团址,也缺乏固定的演出场所,长期负债经营,演职员收入低,生存极为困难。在此情势下,北京皮影戏逐渐陷入濒危境地,传承乏人,慢慢淡出了观众的视野,亟待有关部门制订措施,加以保护。
北京评书
北京评书源于唐宋,兴于明清,是北方地区影响深远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布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宋代以后“说话”艺术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篇白话小说的形成,为北京评书的最终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评书表演时由一人坐于桌后,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利用手势和表情等手段交代情节,刻画人物,还常借助口技模拟风、雨、炮、马等的声响,以增强节奏,渲染气氛。评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程式规范,表现出“豪”、“紧”、“动”、“热”等艺术特色。它以“书梁子”、“回目”、“关子”、“拨口”等组织结构,以“赋”、“赞”等描人状物,恰切精当,层次井然。其演述充满口语色彩,风格豪放质朴,热烈明快,说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北京评书的传统书目主要有《东汉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岳飞传》、《三侠五义》等,这些作品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普及历史知识、彰显传统美德的教育功能,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近现代以来,北京评书业涌现出一大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表演艺术家,袁阔成、田连元、连丽如等。 目前,文艺形式的增加及大众传媒的发展造成社会文化生活的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人们对评书这一艺术门类的兴趣热情被大大削弱了。这种状况影响到北京评书的发展,致使评书从业者减少,曾经辉煌一时的优秀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传承正面临巨大困难,急需有关方面尽快采取措施,着手进行保护扶植。
中医正骨疗法(宫廷正骨)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在古代农业社会,骨伤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边寨交通闭塞,一旦发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难,于是实践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和城镇,几乎都会出现一两个医治骨伤的土医生和土办法,正骨疗法成为我国分布广泛、流派纷呈的一种中医疗法。 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的妙用,三是药物的特色,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常常形成一种独特的疗法和某个著名的流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广泛深入,中医骨伤疗法有一种趋同倾向,但某些著名伤科专家和著名伤科流派的地域特色、手法特色和用药特色依然存在,与西医骨伤科相比较,中国正骨疗法仍有其独特的优势。 宫廷正骨是以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正骨科为基础,针对跌打损伤等骨科疾患,以手法治疗为主,辅以中医中药及中医器具的纯中医治疗体系。通过五代宫廷御医及现代医师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学术流派。 宫廷正骨的主要手法特点是“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重而不滞,轻而不浮,“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宫廷正骨手法在治疗骨折方面,强调“正、整、接、实”的治疗思想;在治疗筋伤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轻、柔、透、巧”。 宫廷正骨体系中所使用的实物分为内服中药类(如跌打紫金丹、健骨止疼丸等)、外用中药类(如骨科熥药、跌打万应膏等)和外用器械类(如元书纸排子)。 清末御医夏锡五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吴定寰教授继承并发扬了宫廷正骨的学术思想及文化精髓,广泛结合临床实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欲使这一传统中医疗法冲破单线、单薄的家族传承链条而发扬光大,必须加以保护。
中医正骨疗法(罗氏正骨法)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在古代农业社会,骨伤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边寨交通闭塞,一旦发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难,于是实践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和城镇,几乎都会出现一两个医治骨伤的土医生和土办法,正骨疗法成为我国分布广泛、流派纷呈的一种中医疗法。 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的妙用,三是药物的特色,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常常形成一种独特的疗法和某个著名的流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广泛深入,中医骨伤疗法有一种趋同倾向,但某些著名伤科专家和著名伤科流派的地域特色、手法特色和用药特色依然存在,与西医骨伤科相比较,中国正骨疗法仍有其独特的优势。 罗氏正骨法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罗氏中医正骨以手法治疗复位扶正、接骨、续筋、固定和用药的独到之处与西方医学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优势,是中国传统医药学骨伤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医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医学研究价值,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中医骨伤科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罗氏正骨法的重要传人和杰出代表,罗有明乐善好施、救死扶伤、不求名利的高尚医德同高超的医术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被誉为“接骨圣手”、“骨伤科圣手”、“仁心圣手”、“良医仁心”。时过境迁,现在的罗氏正骨法和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急需国家保护。
相关主题景区
新加坡植物园
该遗址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展示了英国热带殖民植物园的发展历程,该植物园现已成为用于保护和教育的现代化世界级科学机构。文化景观包括丰富的历史特色、植物和建筑,展示了植物园自 1859 年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自 1875 年以来,它一直是东南亚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植物保护中心,尤其是在橡胶种植园的种植方面。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孔子的庙宇、墓地和家族宅邸位于山东省曲阜,孔子是公元前 6 至 5 世纪的伟大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这座庙宇建于公元前 478 年,为纪念孔子而建,几个世纪以来屡遭毁坏和重建;如今,它由 100 多座建筑组成。孔墓地内有孔子的墓穴和 10 多万名后裔的遗骸。孔家的小宅邸发展成为一座庞大的贵族住宅,其中 152 座建筑仍保留至今。由于历代中国皇帝 2000 多年来的精心修建,曲阜古迹群保留了其杰出的艺术和历史特色。
义和团纪念馆
邢台威县义和团纪念馆是为纪念义和团运动100周年投资800多万元修建的。它位于邢台市威县县城的义和广场南端,占地40亩,建筑面积5447平方米,是一座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物。馆内系统陈列着全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大型展览。
中华石雕艺术园
中华石雕艺术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面积2400亩。园区内以石雕为主。石神、石鼎、石桥等雕塑均以大石窝镇石材精雕而成。充分体现出石雕的艺术特色。 公园主体分为上下两层,园内主要设计标志型雕塑8座,四周建有莲花桥、如意吉祥钟亭、图腾柱等雕塑百余件。园内建有一条连体总长120米的喷泉,人工湖,晓月亭,栽植了各种花卉。主要景观汉白玉文化艺术宫、石牌楼、石神、石鼎、图腾石球、石艺浮雕长廊、健身广场、喷泉等景点。 整个园区既供游人观光、娱乐,又展示传统精美石雕艺术,是园林绿化、石雕技艺、石雕工程及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大型公园。
白鹿公园
白鹿公园位于朝阳区南部地区王四营乡,与古塔公园遥相呼应,规划用地面积430亩。该地区明朝时期为皇家饲养白鹿之场所,由此命名为“白鹿公园”。公园以“景观是前提,特色是关键,文化是灵魂”为原则,依托于郊野公园的自然林地景观,强调与地区传统文化脉络的延续与继承,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郊野森林公园。公园景观有四个创意特色:“生态优先”、“突出特色”、“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公园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碧海寻源”文化休闲区;“夏锦丹枫”中心景观区;“绚秋硕果”秋实园景区;“悠林怡情”绿色休闲运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