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坛传说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帝王在此祭天、祈谷和祈雨。天坛的传说因天坛建筑和皇帝祭天大典而萌生和发展。“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融入,使天坛建筑群具有神圣而独特的寓意,成为相关传说发生和繁盛的重要驱动因素。天坛传说在北京市民中广为流传,特别是在天坛周边的地区金鱼池、法塔寺、四块玉、天桥等,尤其盛传不衰,是北京本土文化的一支奇葩。天坛传说大致包括天坛建立传说、景物传说、民俗传说、坛根儿传说、相关人物传说五个部分。   天坛传说以口头民间文学特有的流传延续模式,在社会群体中传承。数百年来,一直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20世纪80年代,崇文区文化馆(现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天坛公园管理处采录编辑了《崇文民间文学选编》和《天坛景物传说》。2005年全国非遗普查以来,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又组织力量新收集采录了一批天坛传说。   天坛传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其一,它体现了“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一系列中国人的宇宙观。其二,无论是与天坛建筑和功能相关的,抑或是阴阳相济的哲学观念,与帝王形迹、与礼俗相关的传说,都是从平民百姓的立场所作的阐释与演绎。其三,天坛的传说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在传播中具有广泛性和延伸性。

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天坛:北京的皇家祭坛

天坛始建于 15 世纪上半叶,是一座庄严的精美祭祀建筑群,坐落在花园中,周围环绕着历史悠久的松树林。天坛的整体布局和各个建筑的布局都象征着天地关系(人间与神间),这是中国宇宙观的核心,也象征着皇帝在这种关系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玉渡山风景区

  玉渡山地处深山,人迹罕至,景色秀丽,环境清幽。玉渡山是北京地区一块鲜为人知的处女地;玉渡山是大自然保存最原始的绿色记忆;玉渡山是现代人回归自然最美好的选择。玉渡山是藏于深山的明珠,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同样的渴望,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玉渡山之美,在于山、石、林、泉、瀑、花、草一应俱全、而那浑如天籁的感觉,又在于清、幽、静、野之中。   玉渡山南沿后河,古城河河谷,西起北京市第二高峰海拔2241米的海陀主峰,东至龙庆峡,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境内海拔58O—1589米。所开发的是其核心和精华部分约58平方公里。该区属燕山余脉军都山脉的一部分,位于燕山沉降带西端。地貌主要以沟谷、中山、谷地侵蚀阶地组成。该地区有两条河,一条经玉渡山至三岔河;另一条经五里坡至三岔河,两河均都发源于海陀山区,在三岔河处汇成一股注入龙庆峡,由于海陀山区为花岗岩裂隙发育,且上游植被茂密,故基岩裂隙水丰富,所以河水量较大,即使在枯水期也有泉水补给,终年常流。   因为水文条件好,人为活动少,属于封闭性,所以这一地区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据首都师范大学和林业大学调查,乔木主要由松、桦、山杨、辽东栎、椴和北京丁香为主的沟谷杂本林组成;灌林木主要以山榆、二色胡枝子、平榛、虎榛、绣线菊、鼠李、山桃、荆条、山杏等组成,草本主要为百草群落,部分荆条、灌丛相结合,这里植被覆盖度高(玉渡山周围可达100%),种类多,生长好,是天然的北方植物园。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据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整理,有脊推动物184种,其中哺乳动物20多种,鸟类11目,29科,125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6种,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种,列为北京一般保护的野生动物16种。   此地气候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垂直分布明显,由于海拔高,这里的气温比县城附近还要低,日差还要大,降水比县城附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