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

 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脆弱的古代典籍经过聚散和转手以及天灾、战乱毁坏,大多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至今的重要一环,因而各界人士将这项技艺誉为古籍的“续命汤”。   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甚至几十道工序,一招一式极为考究,对从事古籍修复人员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全国书目中心,其藏书可上溯至南宋,馆藏珍品古籍众多。   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工作历史悠久,早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就配备了文献修复人员。1949年,为修复当时刚刚入藏北平图书馆的国宝藏经《赵城金藏》,经由当时的军管会批准,组建了一支由8名技工组成的修复队伍,即今天国图修复组的前身。1953年正式成立“图书修整组”,至此古籍修复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专职业务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2001年,“图书修整组”改名为“善本特藏修复组”。   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工作在历史上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修复完成的国宝级珍贵文献包括《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部分敦煌遗书和宋元善本、清代《赋役全书》等。可以说正是凭借着代代国图修书人的不懈努力,一件件馆藏国宝的风采才能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   北京市肄雅堂是以装裱修复古籍、碑帖、书画著称的百年老字号。它开设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为丁梦松。清末民初之时,肄雅堂便以装裱技艺在京城极负盛名。当时京城不少装裱高手都出自肄雅堂。1958年,肄雅堂归属中国书店,先后有三代装裱传人在这里辛勤耕耘,抢救性地修补残破的珍贵古籍30余万部,其中不乏善本、孤本。   当前,古籍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除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保护古籍修复技艺已刻不容缓

相关主题景区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文化交互引擎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景区
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年画馆集展示与制作于一体,坐落在华北第一宅——天津市西青区石家大院西侧,原系杨柳青人赶西大营创始人安文忠家的祠堂(安氏祠堂)所在地。复原修缮后的杨柳青年画馆占地623平方米,建筑面积396平方米。画馆建筑颇具特色,由5间两进四合院24间房屋组成。中间有穿堂,将整座建筑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布局相同,皆为四合院式,面阔五间,东西厢房,抬梁式,两坡顶屋顶;所有房屋明间采用四扇五抹隔扇门,次间和梢间下部为海棠池式槛墙,上部为支摘窗;房屋正脊为清水脊,地面为仿古青砖做法,体现了古朴雅致风格。

泊头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2919.78平方米。泊头清真寺是泊头回族穆斯林群众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主要场所,也是泊头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尤其是2004年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在泊头清真寺开拍以来,再现了马本斋烈士少年时期在泊头清真寺的成长经历,也再现了马本斋将这里作为主要根据地的战斗历程。   泊头清真寺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泊头清真寺位于泊头市区清真街南端,北距沧州市4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出”南皮”口西行5公里。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嘉靖(1521年 -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大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沿书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

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距离市区16公里。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民间称之为“镇海吼”,相传为遏海啸水患而造,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沧州铁狮子坐落于原开元寺前,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在后,呈前进状,据北京科技大学2001年4月的测量,铁狮现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铁狮子已历经四次修缮。2011年沧州新铸铁狮,位于沧州市区狮城公园,体量是原铁狮的1.3倍。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07年现场勘查,铁狮主要裂缝有25条。除头颈部三条,其余22条均在腿部。目前铁狮四肢断裂疏松,锈蚀严重,仍需依赖支架站立。

北京市宣南文化博物馆

  前身是“京师首刹”长椿寺。2002年宣武区政府和文物局开始彻底修缮长椿寺。除保存原有建筑格局,将它打造成了一家本身既是文物,又拥有户外及室内展场的文化博物馆。2005年对外开放。博物馆通过立体文物和典型场景的恢复再现,生动地展示文化内容,打破了以图片、资料为主的传统平面展陈模式。博物馆以宣南文化为主题,设有“悠悠宣南”、“宣南士乡”、“英烈足迹”、“梨园胜景”、“城南乐园”、“百年兴商”、“民族团结”、“宣南文化保护开发成果”8个展厅。   长椿寺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明神宗为其生母孝定李太后敕建,以供养水斋禅师。万历皇帝赐名“长椿”,取健康长寿之意,时有“京师首刹”之称。清中叶以后,长椿寺开始衰败。2002年,宣武区政府制定长椿寺保护规划并付诸实施,投资近2个亿。2005年,长椿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对社会开放,长椿寺景区成为展现北京古都风貌的一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