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口传说

北京
🎧  听景点介绍

模式口古时被称作“磨石口”,1923年宛平县长汤小秋给改成了“模式口”,可是在人的嘴里还念“磨石口”。磨石口专出产做磨刀用的石头。当地人对于能够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磨刀石,是看得很重要的,故事就打这里传下来的。

一个家住模式口的老人家说,磨石口当初是个苦地方,打北京这片地方还是苦海幽州的时候,磨石口就没有人住过,可荒凉啦。后来,磨石口山上盖了法海寺、承恩寺、慈祥庵三座庙,庙里有了和尚,磨石口才算有了人,可是还没有住户人家。自打有了三座庙,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有了姓段的、姓章的、姓殷的、姓乔的四家住户,磨石口才算有了人家。这四家子人,成天的土里刨粮食,山上拾柴火,日子过得好苦。不知想个什么方法,能让日子好过了才好,大伙儿都为这个发了愁。

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这一年,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会说话的鸟儿,这鸟儿飞着也叫,落在树上也叫,叫的声音是:“刨土,刨土,往下刨土。”这哪儿像鸟叫,简直跟人说话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听得清清楚楚。人们不知道鸟儿为什么叫他们刨土,就在大伙儿猜不透这鸟叫声音的时候,磨石口又出了一件新鲜事儿:磨石口总也没有人烟,好容易才有了三座庙,好容易又搬来四户人家,哪儿有念书的人?哪儿有村学堂?可是,磨石口却来了一个背着包儿串村学堂的人。串村学堂的向来是卖纸、笔、墨、砚,这个串村学堂的,单单就专卖一样墨。这个卖墨的到了磨石口以后,成天地在这四家村里走来走去。尽管没有人买他的墨,他也是打东到西,打南到北,吆喝着卖他的墨。他只吆喝:“谁买我的墨,磨磨就能使。”真奇怪,只要他一吆喝“谁买我的墨,磨磨就能使”,那一只会说话的鸟儿接着就叫“刨土,刨土,往下刨土”。卖墨的不吆喝,会说话的鸟儿,就不叫唤;卖墨的紧吆喝,会说话的鸟儿就紧叫唤;卖墨的慢吆喝,会说话的鸟儿就慢叫唤,很是奇怪。起初,村里的四家子人,听了还觉有个趣儿。小孩子们为了爱听鸟叫唤,就围着卖墨的人,叫他吆喝。不是他一吆喝,会说话的鸟儿就叫唤吗?后来,人们天天听他吆喝,天天听鸟儿叫唤,就厌烦啦,只要卖墨的一来,大伙儿就轰他:“去吧,去吧,我们这里没有写字的,用不着墨!”卖墨的不急也不恼,总是笑一笑说:“磨磨可好使啊!买我的墨吧,磨磨可好使啊!”日子久了,段、章、殷、乔四家里有了一个聪明人,开始琢磨这件事。

有一天,四家中的一家菜刀钝了,在青石上磨磨不快,不出浆水;在虎皮石上也磨不快,不出浆水,这怎么办呢?忽然,一个小孩子举着一块石头跑进来,大声嚷着说:“妈妈,甭发愁啦,卖墨的给我一块石头,说磨磨刀可好使着呢!”小孩子妈接过石头,磨了磨刀又磨了磨剪子,放了点儿水,就磨出了刀浆水,磨了不大会儿,刀也快了,剪子也飞了。妈妈乐着问孩子:“卖墨的这石头是哪儿找来的?你问问他去。”孩子说:“甭问,是咱们村儿西头那个坑里的,一刨就有,可多着呢!”磨石口的人打这儿起知道了开采磨刀石后,卖墨的人和会说话的鸟儿就不见啦。段、章、殷、乔四家人日子好过啦;磨石口的住户,也就越来越多,慢慢地成了一个大村子。

现在,磨石口改叫了模式口,可是,还生产磨刀石。大家只看到水力发电站了,就把这个故事慢慢淡忘了。区文化馆供稿信息来源:区妫水女手工艺发展促进协会(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区妫水女手工艺发展促进协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