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槽镇西赵各庄村的“文吵子”早在乾隆年间就已产生,它曲调纯朴、声音浑厚洪亮,同治年间多次参加地坛庙会、大东山娘娘庙等会上香,还多次参加秋雨活动,精湛的表演水平受到百十里内乡邻的好评。而今的“文吵子”已经成为逢年过节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文娱节目,“文吵子”除了每年正月初二至初五以及正月十五都参加村里的走会活动外,还多次参加御杏采摘节的庆典活动,以及区级各种花会比赛的庆典活动,获得很多荣誉和好评。
西赵各庄村在乾隆年间由施、张、王、齐四大姓氏及其他少数人氏组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村中民风淳朴,安定和谐,历来有组织花会节目表达喜庆和祝愿的传统,文吵子就是其中一大会档。
西赵各庄村的文吵子会,是一种具有古老传统风格的打击乐合奏。所使用乐器有镲、底鼓、钹、长短挑子、铙,故会中名称为铜锣会档。其中,镲、钹、铙均为青铜制,直径约40公分,两边系有丝绸带,不同之处在于手握突起的地方大小不同,因而发出的音色也不一样;底鼓底面下有小洞,直径约为20公分,敲打需要一定技巧;挑子有长短之分,类似于唢呐,长者在1米以上,吹奏时只能用一只手将其挑起,才能将底气发挥,声音浑厚富有磁性,传播甚远。
根据吵子会中老人讲叙,文吵子之所以叫做“文”并非是由于没有动作,而是由于文吵子本是由文人组建,文人不喜欢舞刀弄枪,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一些爱好音乐的文雅之士便兴建了文吵子会。在文吵子中的挑子、底鼓透露一股文雅气息。心中强烈的欢快之情,虽不能通过强悍的、粗犷的舞蹈表现出来,但是,镲、钹、铙的震撼力却将这种由内到外的喜悦散发出来,欢快中不乏阳刚之美,柔情中透露血性。
文吵子的流传和发展,以文雅震撼并存为突出特色,深厚的文化背景,具有极大的挖掘、保护、整理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加以保护使其传承下去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