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婚礼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乌兰察布蒙古族文明礼仪的又一代表。
提亲
首先从提亲开始,男子到谈婚论嫁年龄,家长要举行提亲仪式。男方家长邀请懂礼节、明事理的人当提亲人,也就是媒人。察哈尔蒙古人称为“扎古查”。
媒人选择合适的姑娘家之后,先给佛祖献哈达,然后向女方长辈敬献哈达并表明来意。女方长辈虽然接受哈达,但不会马上表态,要待日回话。男方媒人完成礼节,就返回等消息。
女方长辈听从女儿的意愿,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向男方媒人回应。如果把哈达退回去,说明不能接受这桩婚事。没退回去,那就同意了,可以订婚。
订婚
察哈尔蒙古人订婚叫“哈达铁毕胡”(放哈达),是姑娘的婚事已定的意思。
这一天,男方的媒人、未婚婿随几名懂礼节的人,带上哈达、全羊、礼品拜会女方父母、兄弟、叔叔、舅舅等亲属。女方家人热情迎接男方客人,并设宴招待。订婚是商定姑娘的聘礼。聘礼的轻重,因贫富之别而不同。但是首饰大耳环(蒙语叫绥赫)是男方必备的。
送红帖
放哈达之后,男方就请喇嘛或先生根据两个孩子的生辰
月日(主要以女方生辰为主)选择结婚庆典日期。把迎亲者到达的时辰,女儿穿戴的(袍子、帽子)颜色,骑乘马匹的行色及行走方向等内容详细定在红纸上,派媒人或男方使者将帖子和聘礼送达女方告知,故称红帖。察哈尔蒙古人叫“乌兰胡达苏”。
跟姑娘
临近婚礼时,女方的亲戚朋友要招待出嫁姑娘的礼俗。
姑娘的叔伯、娘舅等亲属和朋友要设丰盛的宴席,热情招待即将出嫁的姑娘,同时把临近或本浩特的同龄女孩邀请到家陪同姑娘一同吃喝玩乐。临走时赠送贵重礼物,祝福女儿幸福快乐,以此轮流招待到姑娘出嫁的前几天。出嫁时同龄姑娘们把新娘围起来,意思是不让新郎抢走,男方采取“抢亲”的方式迎走新娘。
茶宴(姑娘宴)
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要设茶宴。对出嫁姑娘进行招待。蒙古语叫“柴拉哈”(意为用茶招待)。实际上不仅仅是喝茶,而是专为姑娘设隆重宴席,也叫“姑娘宴”。届时,姑娘的父母、叔伯、娘舅及邻居姐妹一起相聚,让姑娘坐在正中间,母亲为女儿满茶。姑娘要穿上新袍(不系腰带),接受大家的礼物。茶后即摆设酒宴。新郎不参加“姑娘宴”,席间,女方父母斟满酒(银碗)举着哈达正式聘请亲家代表,男的叫“呼达”,女的叫“呼达盖”,还聘请为人正派,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妇女为宿嫂或月嫂(随姑娘到新郎家住几天或一个月)。
祝福新房
在察哈尔地区,婚礼前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迎亲者和来宾都参加祝福新房仪式。祝颂人或司仪在新包的天窗上系好彩带哈达,坠绳上祭献奶食德吉。手捧哈达,从天窗中心顺时针转,并从门楣,乌尼开始颂念祝福词:
祝愿美好吉祥
祝愿幸福安康
在银蓝色的天空下
在金子般土地上
筑起高大洁白蒙古包
祭洒美味佳酿
迎亲
迎亲队伍日出前必须到达女方家,出发时,还要为新郎佩带工箭撒带而且祝颂人高声祝福。祝词大意为:
祝福吉祥升平
祝福安乐享福
远古从前
圣主成吉思汗
迎娶聪慧的博尔贴津彻辰
为尊贵的皇后而起程时
……
锋利无比的箭头上
闪耀着圣主的威严
……
迎亲队伍出发蒙语叫“达赫勒、莫日达呼”。迎亲人数出发时为单数,回来加上新娘为双数(双数意为双喜临门)。双方约定迎亲人数不超过九人。
在迎亲人进家前,双方的祝颂人以及嫂子们还要进行一段幽默而有趣的礼俗对答。然后女方嫂子解下新郎佩带的弓箭,放到蒙古包西南顶上。之后,以女方“呼达”为首按顺序排列,双方互敬问候,热情欢迎男方的迎亲人们进蒙古包。
接火仪式
迎亲队伍回到自己旗、苏木边界时,要迎接送亲队伍,举行“接火仪式”。男方的“胡达”用银碗向女方“胡达”为首的送亲人敬酒。他们接达酒之后向蓝天、山川、敖包“神灵”祭献德吉叩礼。大家互相敬酒,喝上几口,然后继续赶路。
婚宴
察哈尔婚宴隆重而有序。双方的宾客分别入坐之后婚宴开始。首先男方的嫂子们斟满酒从女方的“呼达”开始敬酒,表达欢迎之意。祝颂人在轻松欢快的“阿萨尔”音乐中高诵祝词。接着由男方父母用银碗向双方客人敬酒施礼。然后,新婚妇夫在嫂子的引领下向所有宾客敬献喜酒。婚宴上喝酒杯数按双方“呼达”商定行施。
在察哈尔婚宴上要唱“圣歌三曲”、“敬酒歌”、“欢乐之宴”等察哈尔民间歌曲。还要演奏“阿萨尔”、“神奇的宝格达”等传统音乐。使宴会气氛隆重而热烈。
敬酒之后,举行全羊宴,专人引领完成全羊礼仪,然后让大家尽情享用。婚宴结束后送亲人(宿嫂或月嫂除外)返回前到新房向新娘辞行。如果有某种原因女方父母三天后不能前来探望女儿,送亲人代表女方到新郎新娘家作客,给女儿女婿赠送礼物,女儿女婿要设宴招待。
探望女儿的人们临走时要在女儿的衣物上放块石头,寓意“出嫁的姑娘在婆家为贵,扔出的石头落地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