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葬礼习俗
葬礼
西乡人很注重孝道和骨肉情谊。“葬礼”往往比“婚礼”还隆重。老人亡故后,儿孙都要披麻戴孝,敬香烧纸,向户族、邻里、亲友磕头下跪“报丧”,准备棺木、寿衣。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已准备好“寿木”、“寿衣”,落气后“净身”、“穿寿衣”、“装棺”。将“亡灵”停在堂屋正中,燃香蜡、烧纸、献供品祭奠。一般亡故后三日上山,“人死无牵挂,入土最为安”。葬后七天“烧纸、敬香”,每七天一次,经过七次,再逢百日烧“百期”,一周年上坟、垒坟,直至三周年,整个程序才结束。
山区葬礼最突出有0:一是“哭丧”、二是“叙话”、三是“唱孝歌”。
“哭丧”老人去世后,儿女十分悲痛,以哭表达哀思,一般男孝子有泪无声,女孝子从“入棺”、“守灵”、“发丧”、“入土”都要围着“灵棺”哭,讲述老人经过的苦难及留给子孙恩德和养育之情,不会哭者是会被人耻笑的。所以老人养的女儿多,哭得声势越大,感人泪下,劝哭者也常常情不自禁哭起来。没有后辈“哭”或“哭”的人少,葬礼显得很冷淡。当然女儿、侄女哭得真诚、伤心,一般儿媳是迫于形式,应付场合,真假难分。女孝子几天几夜不能入睡,守灵哭丧,一声丧事结束,均声音“沙哑”。“哭”则表达对老有怀念、孝敬之情。
“叙话”有的地方叫“搭长席”,有的地方叫“说话”。“男有族家,女有娘家”。男性去世多请本姓族家长者,女性去世多为娘家智者出面,询问孝子,老人在世,有病看了没有,照顾如何,尽孝心没有?死后棺木、寿衣、夜场准备如何,墓地选在何处?孝子均跪在地上一一回答。特别是娘家人有意挑剔、出难题,孝子均不得争辩,磕头下跪,亲朋指责、教育、后由总管或有威信的“长者”出面求情,方可收场。
山区人把葬礼的晚上叫“夜场”,参加人叫“坐夜”通宵不能睡,孝子通宵守灵“哭丧”,唱孝歌是夜场的主要环节,外地人说:“汉中人,好快活,爹妈死了还唱歌”,唱孝歌正是西乡人缅怀亡人的最好正式。西乡人不做“道场”不念经,专请有才华,出口成章的“歌先生”,既唱传统的“孝歌”,如“二十一孝”、“十二贤人”等内容。也有触景生情歌词,还有斥责孝子过错,唱孝歌时,配上锣鼓、唢呐,其歌声悲苍凄凉,催人泪下,引发孝子和亲友的悲泪和哀思,孝子持香转“灵”,女孝子“哭丧”相伴其间,整夜灯火不熄,歌声不断,哭声凄凉。全村老少都来帮忙端茶递水,生火上碳,劈柴担水,大厨小厨热闹非凡。夜间都来听孝歌,守灵陪唱,整夜不能合眼,所以又叫“坐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发“丧”、送灵上坡才结束。用唱孝歌方式办“夜场”,举行葬礼,即省事,又隆重,庄严。这种风俗,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深为山区人民接受。(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