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苗族服饰
安顺苗族服饰主要是指居住在西秀区和关岭县两地的苗族同胞的代表 饰。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方向,处于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东北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相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与晴隆县、兴仁县、贞丰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六枝特区接壤。关岭县现有人口33万人,其中有布依、苗、仡佬、彝等23个少数民族共18.1万人,占总人口的64.3%,苗族人口3.5万人,占总人数的10.6%。
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苗岭山脉西端。东临平坝、长顺两县,南接紫云县,北邻普定县,西连镇宁县,西秀区是安顺市政府所在地。境内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地势自西向北东南倾斜,地形地貌以高原丘陵、山地为主,岩溶发育完全是省内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两县均处在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历史上曾聚居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逐步西迁聚居于以沅江(发源于贵州,流入湖南)流域为中心的今湘、黔、川、鄂、桂五省毗邻地带,而后由此迁居全国各地,几千年来的长期迁徙,造成各部分彼此隔绝,以致形成了苗语的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也称西部方言)。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记载历史,历史渊源主要靠历代言传口授和妇女服饰加以记载和怀念。当地苗族自称“蒙”,均视与炎、黄并列的蚩尤为祖先。
西秀区和关岭一带的苗族据史料记载,两地的苗族因其是迁徙途中的先锋队,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杀敌斗兽、开荒劈草、饱经沧桑,在经受各种威胁打击和历史长河中血与火的洗礼剩下的,仍保持着古代装束,裙子的折叠褶皱也多,都操同一种语言“歪梳”,文化习俗相同。早在远古的“三苗”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就有苗族先民“��首”之俗的记载,(《淮南子、齐俗篇》)就是以麻掺头发盘髻于头顶,即后来所说的“椎髻”。《后汉书》又记载,苗民“好五色衣服”。明清及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布料的多样化,苗放的服饰就更加多彩了。现代,苗族的服饰式样以妇女最多,而男子的服饰相对简单,多为对襟短衣,披肩或青色长衫,包头帕。境内苗族传统盛装一般要节日庆典时才穿戴。
西秀和关岭两地同操川黔滇方言的苗族,男装较单一,一般身穿麻布长衫,腰束长达一丈二尺的蓝色腰带,头包一丈二尺长、一尺宽的天蓝色或青色纱帕。女装则多种多样,代表 饰主要有:1、整套衣裙分上衣和裙子两个部分,大体上有五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上衣为对开领式样,领扁、砍肩和衣袖各有一条不同花纹大小不一的刺绣图案,袖口镶花边,后背下摆为一整块长一尺左右宽三到四寸呈长方形的大型彩色刺绣图案。裙子长齐小腿肚,有五十多条褶皱,下部镶三条平行花边。上衣和裙子除刺绣图和花边外,均为苗族自产蜡染布料,上衣的部分布料为丝绸。围腰也是除刺绣图外,布料系用青靛染后的麻布。2、也分上衣和裙子两个部分,颜色大致与上相同。所不同的是,上衣为斜开叉领式样,领扁、砍肩和衣袖都有刺绣图案,前胸和后背下摆均为长方形的大型彩色刺绣图。裙子则比古装有明显改进,左右两侧有褶皱,各十八褶,较古装少,但新式裙子中间平行镶进了两条长一丈二尺宽度不一的彩色刺绣,下缀质地高档的丝绸,再配以胸前与裙脚并齐、上有三条垂直呈川字形绣花图案的围腰,加之衣裙、围腰除刺绣外的布料都是各色绸缎拼缝而成,使得苗族新式服装愈发显得雍荣华贵,典雅美观。3、妇女头戴半月形红木梳,外绕银链,后脑插银簪。服饰是上衣两襟交叉相合,下身着长裙。麻带系腰,前围白色围腰。衣襟、腰带均用蜡染布或刺绣花镶边。4、妇女绾髻,斜插半月形小木梳,内衣兰、白色,外套长袖短衣,衣袖为各花布相接而成。裙脚着青、蓝两色,围蜡染围腰。5、妇女头饰绾髻,用一根竹片斜插在发结上。内为兰色,斜开襟短,外套麻质白色短褂。麻带系腰,一端重于下腹,裙长至脚跟,青蓝色相同。围麻质围腰,围腰下端有缨须。6、妇女绾髻, 青色蜡染镶边布,折成尖顶。服饰青黛,杂以各色花布装饰,衣襟有两道白色花边,袖口用五色花布相接。青布腰带系腰,下着百褶裙,裙脚有花边数道,小腿裹青布带。7、妇女绾髻,外罩青布花帽,服饰青黛,有红、绿花布装饰。身穿无领无扣的短衣,腰围青底花围腰,下着百褶裙,裙脚镶有两道白色花边,裙长只到膝,裤脚镶有红色花边。脚穿布鞋或胶鞋。8、妇女绾髻,用蜡染布作拱桥形外饰,额上插银簪。上身穿斜开襟短衣,衣裙用各色花布横缀而成。下身着青色蜡染百褶裙长掩至脚跟,腰系花带,围青、蓝色围腰。9、妇女绾锅圈形头帕,袖口镶数道条状花布花边。下身穿有各种图案和花纹的百褶裙,裙脚有花边。腰系花带,小腿裹绑腿。
安顺苗装上衣的领扁、砍肩和衣袖上的三条大小不一,图纹各异的刺绣图案,寓意代表苗疆故土黄河、长江和沅江,内中的不同几何图形,意为三大流域内纵横交错的阡陌田园。古装中衣裙蜡染图案的螺纹图形和点状图案代表着曾经拥有的财富(铜钱和米粟)等,裙子中央的大型图案象征心手相连的苗族同胞。上衣前胸和后背呈长方形的大型彩色刺绣图案,图中的不同花纹分别表示太阳,星星和鲜花等。围腰上三条垂直呈川字形的绣花图案,则分别代表苗族语言的三大方言。不管在古装还是新装上,无论色泽怎样鲜艳,其红、黄、蓝、白、黑五色基本没有改变。尤其是红色和黑色,还承载着记录苗族到贵州后的两条河流,苗语称“nai’lai”和“nai’mia”,汉语称“北盘江”和“乌江”。
安顺苗族服饰流传至今,以其特殊的方式和符号承载和记录苗族人民几千年的迁徙史,绵延不断地延续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其记载历史的特殊性,具有很高的历史服饰文化变迁和民族民间文化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安顺苗族服饰制作之精美,工艺之考究,技艺之精密,皆属艺术之上品。其独特的魅力,上身效果之庄重、典雅和华贵,使见者无不为之赞叹。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导致大批苗族青年妇女不安于贫穷落后的现状而外出打工、经商,甚至到城市捡破烂“淘金”,年轻少女已不再用心学习服饰制作技艺。而苗族衣裙均为手工制作,纺织、染色、裁剪、挑花、刺绣、缝制等工艺都特别讲究,工序繁杂,技艺精密。一个苗族姑娘,从学习纺纱、织布到出嫁,其嫁衣要花数年功夫才能绣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传统的服饰工艺和习俗已经渐渐消失,有的甚至濒临消亡。(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