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竹席以绥阳旺草手工竹席为代表。旺草镇地处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北部,这里是一代经师大儒、东汉教育家尹珍设馆讲学15载、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这里是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书画之乡,同时又是远近闻名的手工竹席编织之乡。
绥阳旺草竹席因其世代传承、技艺独特、编织精美,在贵州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大约在明清时期就开始传承竹席编织技艺,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以旺草镇广怀村张氏家族为代表的旺草手工竹席曾于1914年(民国3年)、1966年、1993年三次代表贵州参加过全国的广交会竹制品展览,并获得了很高的荣誉;2006年,该竹席又荣获绥阳县2006“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赛一等奖暨2006“开磷杯”多彩贵州商品制作能工巧匠“遵义名匠”优秀奖。
绥阳旺草竹席又称青篾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独特的竹席编织技艺。因选用本地优质钓鱼慈竹,经选篾、下篾、洗篾、划篾、启篾、晒篾、编篾、包篾、折篾十多道工序,纯手工编织而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他地区的手工竹席无法与之相比。
选篾即选篾料,也就是选竹子。选竹时用砍刀将竹林中所看中的竹子砍断。选竹很重要。旺草竹席独特之一在于选用本地生长的直径大小在3―5厘米左右的一年生钓鱼慈竹,因为老了缺乏柔性、嫩了没有韧性,都不理想。这种竹子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竹节之间的间距较长,易于启篾和编织。选竹篾和编织加工的最佳时间一般在农历的四、五月和九、十月间。
下篾,即下竹料,根据竹席宽窄确定竹子材料的长短,一般是四尺宽、六尺长。
洗篾,又叫洗竹,就是用水将下好的竹篾洗干净,使竹篾保持青翠、光洁。
划篾,将下好的竹篾用划刀划破,先划成篾块(竹块),再将篾块划成篾片(竹片),最后再将篾片划成篾丝(竹丝)。旺草竹席的独特之二是能将一块3厘米宽的篾片(竹片)均匀划成10根篾丝(竹丝),技艺高超者可达11至12根篾丝。划篾一般需要3―4天时间。
启篾,又叫启篾丝、竹丝、篾条,把划好的篾丝一层一层地启薄。启篾的时间最短也要3―4天才能完成。启篾时用的刀很特别、讲究,是一种用木头做的专用篾刀。一般情况下一根篾丝启4层,一层比一层薄,这样才能达到柔软、光泽的程度。第一、二、三层均不要,去掉,第四层(即纯青篾层)才用。启到最后一层即纯青篾层时,用笋壳包着篾丝,一头用嘴咬着篾丝撕启,即边撕边启。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工序,达到此种程度时,篾丝薄如蝉翼,能照见人影,能透过阳光,此乃旺草竹席独特之三。
晒篾,将启好的篾丝(竹丝)挂在架上晒干或凉干,为打席作准备。晒篾时间在1小时左右为宜,时间长了水分蒸发过多、太干,不柔,竹篾无法保持原状。
编篾,即打席子,用晒干或凉干的篾丝编织竹席。打席前先将晒干的篾丝进行“回篾”(即把篾丝放地上回湿、回潮,使其变柔、不断、好打)。单是打席这道工序就需花上3―4天时间。打席时篾丝颠倒间隔使用,边打边加篾丝,边用木尺刀将篾丝“砍拢”、扣紧,这样才能使篾席保护宽度均匀、不掉角。打至一定程度时便进行“抖篾”(用手提起,将篾丝抖顺、抖伸展),然后接着打。打席(编篾)大致分五个步骤:起头、打对角、打长角、打小角、剪边。
包篾,又叫包边,将打好的竹席进行包边、修饰,使其美观。
折篾,也叫折席,将编织完成的竹席进行折叠。一张四尺宽六尺长的竹席能折成长约20厘米、宽约13厘米的长方块,或折成高约17厘米、直径约10厘米的圆柱体,能折48层、裹(卷)32圈,能装进一个小挎包内,便于携带。一张四尺宽六尺长的竹席需要150斤原竹料,编织加工完后却只有2斤左右重,这便是绥阳旺草竹席的又一个独特之处。
编篾(打席)时,4角用短篾,其余用长篾。打完一张上品竹席,需用长篾700多丝、短篾400多丝、共用篾丝1100多丝,经过以上手工技艺加工、打磨,大约15天时间才能完成。
绥阳旺草竹席别具一格,“选篾、下篾、洗篾、划篾、启篾、晒篾、编篾、包篾、折篾”等多道工序,全用手工操作完成,技艺独特、精湛考究,柔软可折、美观耐用,故而久负盛名。主要传承人有张天福、张志光、张兴泰、张学昌、张景学等。
至今,在当地还保留着将竹席作为女儿出嫁时陪嫁的民间习俗,这样女儿嫁到婆家后,不光有住的、穿的、吃的,同时还有睡的。竹席使用时间长、不变质,表示女儿一辈子幸福。据有关专家考证,因地质、水质、气候、日照等多种因素的不同,生长在芙蓉江河畔的旺草钓鱼慈竹,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长期使用绥阳旺草竹席具有降压醒脑、舒筋活络、清热凉血、延年益寿等保健功效,最适合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尤其是产妇使用,有利于子宫收缩后排污,恢复身体健康。绥阳旺草竹席在民间手工技艺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研究、发展、保护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