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吃鼓藏

贵州
🎧  听景点介绍

从江苗族吃鼓藏是苗族以“鼓社”为单位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吃鼓藏”也叫吃鼓,祭鼓。苗话叫“诺纽”或“努牛”,“诺”是吃,“纽”是鼓,汉译为“吃鼓”。主要流布于以月亮山地区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地。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三江、黎平,西接环江、荔波,南连融水,北靠榕江。总人口约33万,居住有苗、侗、汉、壮、瑶、水等十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1万,占94.15%,其中苗族人口15.万,占48%。从江县地质构造是在抬升、挤压、推拉、扭曲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了西南高,北面次高,中部低,东部更低的复式倾斜。地形地貌群山起伏,切割强烈,山体破碎,高差悬殊,山地、丘陵、河谷交错,河流水系呈树枝状分布,耕地少而分散,绝大多数是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长期活动中,营造成的梯田。而从江苗族主要分布在县境内西南和南部的高山地区,寨与寨住地相对遥远,两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生存条件恶劣。

记述苗族“吃鼓藏”的汉文典籍,始见于清代。爱必达的《黔南识略》记载:“黑苗蓄发者居多,衣尚黑,短不及漆,十年蓄牡牛祭天地祖先,谓之吃牯藏”。乾隆《贵州通志》亦记有“黑苗在都匀之丹江,镇远之清江,黎平之古州……每十三年宰牯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牯脏”。民国《从江县概部》(手稿)亦有“吃古帐”之记载“本县边胞,有吃古帐之举,亦系一小部分之苗侗族行之。访诸父老遗传,有谓古帐,系还古先人之帐,有谓吃牯牛之五脏,又有谓踩鼓击鼓祭鼓……”从江“苗族吃鼓藏”的来源有三种传说:加勉片区相传“昂”是人类的祖先。他心狠手毒,不仅残害生灵,甚至连自己同胞兄弟也想吃掉,古时万物都会说话。昂曾残害树和石头,因此激起公愤,于是大家商议对付昂。这时“风”是首领,风遂设计报复昂,风假称:“某处石头上有一铜鼓,铜鼓下面还有很多银子,谁能取下来大家分用。”昂知道了,便到风所讲的地方去取铜鼓和银子,铜鼓下面有一大蜈蚣,昂伸手去取时,被蜈蚣咬着了手指,中毒而死。昂死后埋在古州。昂死后三年,有人得了重病,经多方医治未愈,后请鬼师看卦,说是昂在作怪,并说,昂什么都不要,只要人们做芦笙吹,做铜鼓敲,杀猪宰牛敬他。病家照着去做,果然全愈了。从此,有人生病,经鬼师看出认为是祖宗来要猪、牛时,即须吃鼓藏。加鸠片区相传在远古时候,苗族居住在古州。一户人家出了两个很有名望的人物,儿子叫“湾”,湾母死后,得后母生女儿蓉。一年秋天,湾乘船沿都柳江顺流而下,走村串寨,行歌吹笙。途中不幸翻船丧命。由于当时正逢歌舞时节,亲朋很少到湾家吊丧,家里只杀了一头肥猪草草办了湾的丧事。湾到阴间,感到自己是一方名人,本应得到轰轰烈烈的送葬而得不到,他不甘心,又因为没有得到大牲畜陪葬,他过不了鬼门关。湾想通知家里为他补办一次隆重的葬礼,在他葬后的第三天湾变成一只小鸟,来到家里的走廊上叫了几天,家里人不解其意,也不知道小鸟是湾变的。湾想,只有让家里人生病,病后一定会找鬼师请鬼,那时托话给鬼师,鬼师再把话转给家里的人。不久,湾的后妈病倒了,且久病不愈。用尽一切办法,请过若干鬼师,都不见好转。最后请了一位名望很高的鬼师――“够王”作法用鬼。湾告诉够王,要湾家人为湾补办一次隆重的葬礼,杀一头最大的水牯牛作祭品祭祀湾。举行葬礼时,必须要有湾生前特别喜爱的歌舞。够王答应了湾的要求,同时向湾提出,目前一时还备不齐那些东西,先用一颗黑火炭为凭,以后一定按提出的条件办,湾答应了。湾的后妈病果然神奇般地好转了。三年后,湾家的水牯牛喂得体壮腰圆,湾家就按湾提出的条件,杀了这头牛,热热闹闹地为湾举行了一次祭祀仪式。此后,湾的后妈病彻底好了,而且再也没有生过病。就这样,苗家后代才知道有一种“牯脏病”,而且只能通过杀水牯牛祭祀祖宗,才能脱病消灾。从此以后,苗家吃鼓藏的习俗就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下来。孔明片区传说,从前孔明来打苗家,今年打散了,明年又聚起来。后来孔明定下三条计策对付苗家,第一条是不吃陈米,不做水碾,用碓舂一次吃一餐,否则女人不生孩子,苗家就要断种。第二条是叫青年“坐姑娘”,使他们坠入情网,不愿远离家乡;第三要苗家斗牛、吃鼓藏。斗牛可能引起寨与寨之间不和睦,甚至互相械斗,把斗争目标转移到苗家内部。吃鼓藏耗费大,不但把钱粮用尽,甚至把耕牛也宰杀了,借此削弱苗家的反抗力量。

从江苗族吃鼓藏有定期不定期两种,同时还有吃猪、黄牛、水牛鼓藏之分。定期有三、五、七、九、十三年为期,除因特殊情况顺延外,一般到期即吃。定期吃水牛鼓藏三年为期的有架里、托苗、二友、滚玉、大塘等片区;九年为期的有加瑞、加翁片区;十三年为期的有孔明、东朗片区。定期吃猪鼓藏三年为期的有高岑等寨;五年为期的有山岗、高吊、高首、几打、岑响,七年为期的有敖里、岑界等寨;九年为期的有大歹。不定期吃黄牛鼓藏、猪鼓藏的有加勉、加都、寨坪、白岩、真由、高山、党港等地。不定期吃水牛鼓藏的有加鸠片区,吃鼓藏看破蛋,苗族称为“果改纽”。一般选在“子”日进行,有时要举行多次,如尚未能肯定鼓藏是否要来,则暂时停止,以后择期再破。据说,在加勉地区,鼓藏来时,有的火塘边煨酸汤的地方长出三朵菌子,或有的猪胸部出现捆的痕迹,或是米桶里生菌子。鼓藏头:苗语称为“该纽”,有世传、推荐、谁家生病先喂鼓藏牛即为鼓藏头三种,世传不限于父子相承而是在整个支系中传承。除鼓藏头外,加勉吃鼓藏还有十二个执事人员,苗语分别叫做“神东”、“神机九”、“神榜”、“说机九”(2人)、“瓦榜”、“瓦栋”、“窝借”、“窝独”、“姐耶纽”(2人)、“得纽”。执事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和产生办法是:“神东”即鼓藏师,吃鼓藏中的祭词均由他念诵,精通三年六次活动祭词,顺颂如流,不能颠倒错乱。神东的产生是经过“破蛋”决定的,第五次“破蛋”成功后,“该纽”(鼓藏头)即将蛋送到他家,通知他担任本届神东,如果他乐意接受则已,否则“该纽”须再次登门邀请,若再不接受,“该纽”邀集其家族结队登门邀请,直到他接受为止。“神机九”或称“刀娃”,须选择有自然滑稽神态,能引起别人欢笑而自己能忍笑者充任,每次吹芦笙时由他口念芦笙调,手执白锦鸡尾毛,仿效吹芦笙的手势在前面走。“神榜”,其职责是跟随神东念诵祭祖词,当神东的助手。每次活动中,该纽均应到场参加,神东在右,该纽立中,神榜在左,三人平行齐立,不能缺一。“说机九”由两人充任,职司是吹芦笙。“瓦榜”、“瓦栋”,职司相同,凡属于吃鼓藏应做的事,均须由他两人先动手。当神东、神榜念诵祭词需要用鱼、麻……供品时,均须由瓦榜手送,瓦栋手接,再给神东、神榜。神东、神榜无论取放任何东西,往返均须经过瓦榜、瓦栋的手,不能自取自放。该纽家里在吃鼓藏过程中宰鸭、杀猪、蒸饭以及在芦笙坪分菜、饭……,均由他二人动手。瓦榜、瓦栋须选择熟悉吃鼓藏每一过程应做事项的人充任。“窝借”、“窝独”,或总称“窝借火”,其职司是守鼓藏棚及砍拉鼓用的树藤,与鼓藏游戏等事。每年两次踩歌堂,开鼓藏棚后,他们日夜守在棚里。“姐耶纽”,由两人充任。加勉以前是妇女充任,后来改为一男一女,即使是用两个男性,但在背水泡米时,其中一人还须身披妇女衣服,以示有妇女参加。“得纽”其职司是拉木鼓进寨时,由他化装并盘问木鼓。他的条件须面容丑陋,又能忍笑,及在盘问木鼓时表情天真者充任。执事人员除神东已如前述外,其余11人均由群众预选,经鬼师“吊石头看卦”,请祖宗作最后决定。如祖宗不同意,须另选,重请鬼师看卦,执事人员名额分配,如寨内有两个以上姓氏居住,每一姓氏均须有人参加,否则可能影响姓氏之间的团结。确定鼓藏后,共一个牛堂的一个或几个村寨的人家开始了准备工作,共分三年进行,第一年买牛、备鼓,第二年捉鱼祭祖,第三年杀牛祭祖。第一年是挑选鼓藏牛,鼓藏牛要经过严格挑选。其合格标准是不仅体壮腰圆,勇猛善斗,还要以牛身上的“毛旋”位置所在确定,如果当地没有合格的鼓藏牛,还要拔山涉水到附近的榕江、雷山、凯里、黄平、三都等县花重金购买。二是备鼓,从农历9月开始,主要程序“起鼓藏棚”、“猪翻身”、“埋鼓藏箱”、“砍板凳”、“烧酒”、“守棚”、“唱开门歌”、“开芦笙坪”、“踩歌堂”、“拉板凳”、“敬祖宗”、“洗芦笙坪”、“煮稀饭”、“关棚忌寨”、“吃牛屎饭”等。前后五天,全寨停止生产。起棚,苗语叫“蝶好”,建在鼓藏头家附近。宽6尺6寸,深6尺3寸,呈人字形,前盖木皮,后盖木板,四周用木板装好。人工、材料均由全寨负担。起鼓藏棚有“砍树”、“下墨”、“挖柱眼”、“平地基”、“立棚”、“盖棚”、“扫棚”、“驱鬼”、“栽竹”、“敬棚”等过程,每一过程均须用鱼、麻等敬供,并由神东念词交代、瓦榜、瓦栋动手先做。鼓藏棚建成后,用竹子制成弓箭,用木板制箭靶,先钉上三颗竹钉,由窝借用弓箭对箭靶连射三矢,随后将弓、箭、靶挂在鼓棚中,谓之“驱鬼”。接着栽一株竹子在棚外,该纽杀鸭一只及鱼、麻、酒、饭等供品,伙同12个执事人及群众吹笙结队前往“敬棚”。由神东念词交代,意思是:我们已给你们起好棚子,请你们到里面坐,照料你们的子孙人口清吉,五谷丰收,才有酒、有鱼、有肉来敬你们,热热闹闹踩歌堂。鼓藏棚在三年中如棚内长草或漏雨,拔草或补漏均须由神东去念词交代后,方能动手,否则可能触怒祖宗,降祸子孙。加勉苗族吃鼓藏开始时,该纽须喂猪一头,满三年后,以之敬全寨各姓六十个祖宗。决定吃鼓藏后,该纽先买一头小猪,起鼓藏棚的当夜,12执事人吹着芦笙到该纽家,陈列敬品,由神东念词交代祖宗,叫他们好好照管这头猪,使之快快长大,不能让小猪跑出外面吃农作物。之后,将小猪捉出圈外。剪下左耳朵及尾巴各一小点,装入事先做好的鼓藏箱中,随即将小猪放在箱上翻身一转。砍树是全寨的活动,男性多数参加。该纽杀鸭一只,切成两块,连头的一块由神东拿着,神榜拿另一块,神机九等其余执事人各带一条鱼,从该纽家集合出发。出发前,该纽备酒一碗,由瓦榜端着,站在该纽家门前,参加砍树者都要喝一口,然后吹着芦笙出发,行至中途,须停下磨斧头。斧头虽在家磨好,但到这里仍须再磨,表示遵循祖宗的规矩。磨斧头前,先将鱼、麻等敬品摆下,由神东唱磨斧歌,之后,由瓦榜、瓦栋将斧头在石头上略磨几下,队伍继续前进。到达山上时,先作看树表演,再摆敬品,神东念词交代,大意是:树是我们古老古代栽的,树中有田、地、银、钱,要它去作板凳。念毕即由瓦榜瓦栋先动手砍,他人帮忙。树必须朝东方倒,否则不利。如树不自然朝东倒,必须拉向东方。树砍倒后,神机九念芦笙调,手仿效吹芦笙动作,在前面引导众人由树蔸走到树梢,谓之量树。然后锯断抬回放在老辈吃鼓藏做板凳的地方,当天做好。板凳分为大小各一根,大的长约4.5尺,宽5寸,小的长1.2尺,宽5寸,分别代表母牛和公牛。敬棚结束后,当夜烧酒,苗语称“龚送纽”。这时12执事人及群众均到该纽家。该纽杀鸭一只及腌鱼、茶(茶水里放一小点糯米)等敬品摆在火坑边。然后用土陶酒壶装米酒数两,放在火坑上烧烤。神东念词交代,词凡273句。瓦榜、瓦栋将鸭子剪开分给众人后,群众各自回家,窝借、窝独到鼓棚里守棚,神东、神榜借宿该纽家附近,神机九等8人均留在该纽家轮流守夜,鸡叫时,将该纽家事先准备的木鼓或铜鼓敲响,神东神榜闻声即起到该纽家门口唱开门歌,歌词大意是:该纽何处去了,祖宗给你送东西来,叫他赶快来接。这时,该纽即将鱼、麻、酒、饭等敬品摆在地上欢迎。神东神榜推门进屋,窝借窝独听到鼓声也从鼓棚来到该纽家里同食敬品。开芦笙坪,苗语叫“拨朗”(即开始踩歌堂之意);踩歌堂叫“东纽讲”,拉板凳叫“佘歹”,均在同天进行,事前选择吉日(加勉选子日)。当天除该纽杀鸭三只、鱼数十条、麻若干根、酒一桶(约20斤),糯米饭30余斤外,另由各户凑酒30―40斤,鱼、肉10余斤,糯米饭60―70斤,在该纽家集中结队出发,先行者为7、8个披新衣或花被面、垫单的青年男子,继为芦笙队,随后是着盛装姑娘,该纽及执事人员、瓦榜瓦栋背蓑衣,拖着斧头、锄头,其他人则肩抬食物随后。到达芦笙坪时绕坪三圈,停下将食物陈列于坪中央,神东念词交代祖宗后,瓦榜瓦栋将锄头在坪子里拖一圈,叫做开芦笙坪。之后,将食品分给在场人众。接着踩歌堂,拉板凳同时举行。中年男子和青年妇女多半留在芦笙坪,陪伴外寨宾客踩歌堂,青年男性则多数参加拉板凳。据说,拉板凳是表示公母牛0 。四人抬着大板凳在前,两人携着小板凳在后,边走边说笑话,走几步,将小板凳搭在大板凳的一头说:公水牛和母水牛0 了,接着一人将米水淋在板凳板上,又同声大喊:公、母牛都0 了,惹起观众大笑,如此反复表演,直至拉到鼓藏棚安装为止。

敬祖宗,是在拉板凳进鼓藏棚后进行,凡与该纽同姓者无论外支、本支均得参加。参加敬祖宗的各户,事先须按照应敬祖宗人数,各先备鱼一条,酒一碗,麻二根,集中鼓棚作敬品,每次敬7个祖公,须摆7碗酒,7条鱼,麻14根。敬品摆在鼓棚的板凳上面。神东用竹筷敲酒碗边,表示喊祖宗来享受敬品。念完7遍后,又另换敬品,再敬7个,直到敬完为止。敬过祖宗的酒,他的后代要端起喝一口,以示陪祖宗喝。洗芦笙坪是在踩歌堂后进行,表示不再踩歌堂。洗芦笙坪时,仍由该纽备酒、鱼、麻为敬品,7个人吹着芦笙绕坪三圈,由神东交代后即结束。洗芦笙坪的当晚,各户凑米来煮稀饭。稀饭是专门煮给早夭的儿童吃,稀饭煮好后,由神东念词,神榜用镰刀敲击锅边,念着咒语,大意是:稀饭煮好了,你们(指死去的小孩)来喝吧。念毕,叫小孩们把稀饭吃掉。接着神东、神榜、瓦榜、瓦栋携鱼、麻敬品前往关棚(下次开芦笙坪后方能再开)。由神东念词交代,瓦榜瓦栋则将草标遍播寨外路口,表示“忌寨”。忌寨的当晚,各户将饭菜煮熟,以备次日早晨在家里敬祖宗后,放祖宗回鼓棚。次日未明,各户将准备好的敬品摆在火坑边,该纽逐户检查后,回家击鼓,各户闻到鼓声时,或舂碓,或敲板壁,该纽击鼓三通,各户照常敲三次,表示放祖宗回鼓棚。放祖宗回鼓棚的当天早饭后,各执事人及群众齐集该纽家中,上山砍树做木鼓。木鼓用楠木做。吹芦笙结队出发,中途仍须停下磨斧。树仍须朝东方倒,将树抬到寨外老辈做木鼓的地方,当天做成鼓筒,一般是神东的7只脚板长,直径约5寸许,鼓壁厚约1寸,中部打一个洞,蒙好一头。做好后用木皮包好放在原地,冬季拉进芦笙坪。做鼓筒掏出的木屑,苗语叫“给溜”,即“牛屎”。12执事人用布包上木屑,送到该纽家中。神东神榜唱歌,歌词大意是:祖宗送银钱、田地、男女、衣服、布匹到该纽家来了。该纽这时则按全寨人口准备酒、饭、鱼、肉请全寨吃一餐,谓之吃牛屎饭,第一年秋季仪式结束。冬季仪式在农历12月举行。冬季活动有烧酒、守棚、唱开门歌、编炕篮、砍鼓藤、开芦笙坪、踩歌堂、拉鼓、喊鼓看禾晾、盘问鼓、背水泡米打粑粑、驱山神野鬼、蒙鼓、喊祖宗、念祖宗、洗芦笙坪、关棚忌寨、煮稀饭、放祖宗回棚等等仪式,形式与秋季相同。在拉鼓进堂后第一天,如果有“横死”(上吊、溺水、跌死等)的祖宗,要请鼓藏师用一只公鸡去半路隔,并给他们梳头、洗脸打扮后,他们才能同好人一样进入芦笙堂和鼓棚。

第二年秋季仪式在农历9月举行,从“烧酒”起,除“与鼓洗脸”外,其余与第一年秋季相同。时间需要两夜一天。与鼓洗脸是在开芦笙坪后,由该纽拿禾草一把交给瓦榜瓦栋烧灰滤水,用蘑芋浆参入水中,瓦榜用手帕浸入灰水中,取出在鼓上抹三把,神东念词交代。

第二年冬季仪式在农历12月举行,除蒙鼓外,其余与第一年同期相同,由瓦榜、瓦栋蒙鼓的另一头,该纽用鱼、麻为敬品敬鼓,神东念词交代。木鼓身中部还要打一个洞,如鼓藏鬼是女的,鼓内要放一只鸡,是男的放一条鱼。

第三年是吃鼓藏最后一年,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是农历7月吃新包谷;第二期是农历9月踩歌堂,仪式与第二年同期相同;第三期是杀牛(猪)祭祖,在农历12月进行。杀牛祭祖前半个月神东要到鼓藏头家房族兄弟通知吃鼓藏日期(不管多远)。远者提前一天杀牛、杀猪。杀牛祭祖前一天,亲友客人必须赶到,并以礼物赠送该纽及吃鼓藏的各户,猪头和牛颈圈的一半放在鼓棚内,不能按时到者,不准进寨。除“做舐卑”、“撮猪用具”、“撮猪交给祖宗”、“杀猪杀牛”、“打鼓藏粑”、“煮猪头肉”、“滚猪头”、“送鼓”外,其余均与第二年同期相同,时间三天。送鼓是吃鼓藏最后一项仪式,即将木鼓、藏鼓箱、炕篮、木刀、蓑衣等送到野外盖藏起来,任其朽烂。神东交代说,放你们在这里,霉烂变成水,养禾养我们。杀猪杀牛送鼓,神东要逐一对猪鼓牛鼓说,你们去了不要再回来,走的路线是杨达→加鸠→岩烧→加努→伦秋→江边→三条江的地方,并不断鞭打牛头。猪鼓藏送到榕江,牛鼓藏送到车江那边。送鼓的同时关棚忌寨,次日天明取去草标,恢复正常活动。三年吃鼓藏到此全部结束。

从江苗族吃鼓藏的中心人物有鼓藏头、鼓藏师及鼓藏师的有关助手。鼓藏头是由鬼师吊石头破蛋看鼓藏来到谁家而决定谁为鼓藏头。鼓藏师是鬼师吊石头破蛋决定由谁充任本届鼓藏师,一经决定,必须主持吃鼓藏活动。从江加勉地区现存鼓藏师传承方式均以师传为主(家传也可以),知名的鼓藏师有韦齐洛,别鸠村人,熟悉苗族历史,埋岩理词,吃鼓藏念词及苗歌,师从韦老甫,已传授6人,分别为龙老义(党翁村)、龙老薄(党翁村)、王老果(杨达村)、梁金成(党纽村)、梁老交(党纽村),其徒弟基本可以独立主持吃鼓藏仪式,现据初步调查,苗族集中居住地较为著名的鼓藏师还有韦老供(宰便镇摆补村)、王老沙(加勉乡党丢村)、杨老球(光辉乡加页村)、王老强(光辉乡加页村)、杨小球的公(光辉乡党郎村)、杨老街(加鸠乡加鸠村)、王老对(加榜乡平忙村)等。

从江苗族吃鼓藏是以鼓为核心开展的祭祀活动,与苗族的鼓、鼓社密切相关。从江苗族吃鼓藏所制木鼓,有的是用枫树树干做成,有的是用楠木树干做成。鼓是苗族祖先神灵的象征符号,祭鼓就是祭祖。从江苗族吃鼓藏既有定期(三年、五年、七年、九年、十三年)和不定期之分,还有吃水牛、黄牛和猪鼓藏之别,活动不但仪式过程复杂、神秘、肃穆、娱人娱神并重,而且时间隔长,规模大,仪式复杂、独特、持续时间长,它是本支系社会组织的纽带,所诵念词、歌谣是一部苗族口传迁徙史书,不断地对参加吃鼓藏的人们进行苗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再教育,使苗族族群中增强认知感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苗族吃鼓藏曾经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苗族吃鼓藏祭祖活动又得到了重视和展现。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现在有的地方吃鼓藏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程序简化,特别是祭祀仪式及内容只有极个别的鼓藏师知道外,其他绝大部分苗族人均不知道,如不加以保护,随着鼓藏师的谢世,吃鼓藏的完整程序仪式及其内容将逐渐消失。(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的京津冀景区

关联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