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画
彩蛋画是绘制在鸡、鸭等禽蛋壳上的一种民间工艺画。彩蛋画画面清新简洁,玲珑可爱;蛋壳倒竖,四周可观,具有立体感;彩蛋画外面罩以精致的玻璃框架,别有情趣。
彩蛋画源于我国古老的蛋俗文化。早在两千年前,我国民间就有将色彩涂在蛋壳上然后煮食的习俗。清代中期,庙会上已有蛋画出售。那时是在煮熟的家禽蛋上画简单的戏曲脸谱或十二生肖,既可把玩又可食用,颇受孩子们的青睐。后来社会上还将作蛋画的列入七十二行,称为“画蛋匠”。清末民国初,蛋画工艺已极为成熟。民间延续至今的送喜蛋、添丁蛋、祝寿蛋都是彩绘的鸡蛋。
彩蛋画的种类多种多样,大致分为脸谱、肖像、串画三类。脸谱蛋画是以蛋为头,在正面与反面各绘一张戏剧脸谱或原始宗教神谱;肖像蛋画是在鸡蛋上绘制十二生肖、红楼人物、十八罗汉、寿星、王母娘娘等;串画即组画,这类画题材广泛,多以吉祥、美好的素材为主题,包括山水景物、花鸟人物等,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蛋画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特色。
桐乡的彩蛋画继承了传统蛋画以国画手法在禽蛋壳上描绘山水景物、花鸟人物的绘画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为傅海铭(1938年出生)。20世纪60年代,傅海铭拜著名画家、吴门画派传人岳石尘为师,并随师在苏州工艺美术厂习艺。70年代回桐乡后,工作之余开始从事花鸟画、蛋画等民间工艺的创作,并一直坚持至今。
傅海铭的彩蛋画无论是题材还是制作流程,都秉承传统蛋画艺术,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傅海铭蛋画专攻花鸟、人物。他认为“题材倒不重要,蛋画最讲究布局”,每次作画前都仔细构图,待构思成熟了才挥笔一气呵成。制作蛋画的工艺流程主要是:选用适合作画的鹅蛋、鸭蛋,在保证蛋壳完好的情况下,取出蛋清、蛋黄,并将蛋壳洗净、打光;在纸上勾画草图;用毛笔带色,将构思好的画直接画到蛋壳上;画作好后上蜡,最后在彩蛋下方装设座脚或挂饰。傅海铭的蛋画,所有的座脚、挂饰都是他利用小口瓷杯、纽扣、废瓶盖制作而成的。另外,傅海铭还擅长在一种植物上作画,称之为“通草画”。他将通草画贴在经特殊处理的家禽蛋壳上,蛋画因此有了丝绒的质感,立体、厚实,非常漂亮。1996年,傅海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彩蛋画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